牛淑紅
摘 要:小學數學學習可以發展學生的智力以及思維邏輯能力,教師一定要在課堂中關心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狀態,有計劃、有目的、有步驟地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科學的方法和持之以恒的毅力,提高自己的數學學習質量和效率。小學生學習數學的實質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數學知識的探索和學習過程中發展自己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以及意志品質。從學習策略的內涵著手,探究在小學數學學習中有效的學習策略,以有效促進小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策略;內涵;探究
小學生由于其自身的自控能力較弱,在學習的過程中需要教師的組織和引導,進而不斷豐富自己的基礎知識,發展自己對客觀知識的認知能力,培養自己的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在數學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如果對數學知識產生一些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就會嚴重抑制其自身主觀能動性的發揮,不能夠充分運用自己的思維能力,不能夠充分調動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來學習,在這種狀態下學習,教師教得再好,也難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無法提高學生的自身素質和能力。教師想要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效率,就要掌握有效的小學數學學習策略,正確指導小學生進行有效的小學數學學習,讓學生掌握科學有效的學習方法,確保學生真正學好數學,促使學生發展自己的數學思維,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
一、詮釋學習策略的內涵
根據數學及其學習的特點,筆者認為,所謂數學學習策略是指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學習者為實現某種學習目標所采用的一些相對系統的學習方法和措施,它既是由多種具體方法優化組合而成的一種系統化的學習方法體系,同時又是由多個步驟有機結合而構成的一種有序的學習活動程序。數學學習策略既是制約數學學習效果的基本因素,同時也是衡量個體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標志。有效的數學學習策略能幫助學生以較少的時間和精力耗費去獲得較大的學習效果。
二、掌握科學有效的數學學習策略
1.培養濃厚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鍛煉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新課程標準中,教師的教學任務是為了幫助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組織引導學生開展自主的學習活動,并且在學生的自主探索過程中及時進行指點,推動學生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教師的引導和推動作用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較輕松地得到培養。學生對數學擁有了一定的興趣愛好之后,才會產生強大的學習欲望,才會不斷前進和探索。為此,教師一定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為學生學好數學做好前期準備。
對某一件事情的習慣和熱愛,是去堅持完成這件事的理由,也使人有強大的耐力和毅力去挑戰在做事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學習興趣是提高小學生數學教學學習效果的前提,也是學生能夠在每一次測驗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必要條件。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聯想能力都不是太高,在面對繁重的學習任務以及有難度的數學題時就會有一種吃不消、喘不過氣來的感覺。在考試的時候,難解的題嚴重影響到學生的應試水平,導致學生無法發揮出自己的正常水平。針對這種情況,學生不能夠逃避,只能想盡辦法去解決,這個時候,教師不要抱怨學生或是指責學生,而是要引導學生把自己內心的不舒服以及不愉快發泄出來,然后讓學生盡快從不良的狀態中掙扎出來,積極調整自己達到最佳的學習狀態,讓學生知道只有專心、認真學習才能夠確保數學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只有自己不斷磨練心理素質,擁有較高的自我調節能力,才能夠順利克服難題。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有意識地自我調節和鍛煉,從而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提高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
學生除了要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和積極的學習態度之外,還要擁有十足的信心和把握,在面對每一次測驗的時候都要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自己努力后的結果,從而自信滿滿地走進考場,自我調節好情緒,在考試的時候能夠順利地應對每一道題目,確保自己順利發揮出正常水平。在自己檢測學習效果的過程中,無論遇到什么樣的情況,學生都要做到受寵不驚,都要調節好自己的心態,心靜如水地沉穩應對。學生只有有這樣全力以赴的應對態度,才會順利應對難題帶來的影響,成為最終的勝利者。
2.掌握科學有效的小學數學學習方式
有了良好的學習興趣以及心理素質,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還需要擁有科學的學習方式以及正確的探索方法,這樣才能夠確保順利通往成功的彼岸。教師簡單地傳授給學生數學知識,不如傳授給學生探索數學知識的方式和方法,讓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來獲取更多、更豐富、更廣闊的數學知識。
(1)引導學生吃透教材,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內容。教材中的知識是很多位科學家精心研究的結晶,教材中擁有的實例和知識是最適宜這個階段學生學習的內容,也最能夠培養學生的思維和能力。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重視對課本內容的探索和學習,重視課本內容的理解和掌握,不要被那些琳瑯滿目的課外參考書籍所迷惑。
(2)摒棄被動的學習態度,積極主動地開展探索活動。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在組織學習活動的過程中一定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學生學習主體性的體現和發揮也是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效率的策略及手段,只有學生自己積極主動地探索知識、獲取知識,才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識,懂得知識的精髓和思想,并且準確地加以運用。為此教師一定要引導學生轉變學習觀念,不要坐等教師的講解和傳授,而要主動起來,不斷開展探索活動,獲取更豐富的數學知識。
3.掌握正確有效的遷移類推學習策略
遷移和類推是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廣泛采用的學習策略,特別是那些與舊知識聯系比較緊密的新知識的學習更是離不開順向遷移和類推。順向遷移是指先前的學習對后繼學習的影響,這種影響在小學數學學習中的作用尤為重要,大量的數學知識需要學生采用這種方式去加以掌握。如多位數加減法的學習就不能沒有100以內加減法法則的順向遷移;異分母分數加減法的學習更是離不開分數基本性質和通分等知識的遷移。類推在這里是指比照某些知識所具有的特點和規律去推出與它同類型的知識中也具有相同或相似的特點與規律,如比的基本性質、圓柱的體積計算公式,在學習中學生就分別比照分數的基本性質和圓面積計算公式推導方法去推出的。類推可以引導學習者借鑒過去所學習的知識和方法去推出新知識,它是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重要途徑。遷移和類推在小學數學學習中不僅有其穩定的活動方式,而且還有它們自身賴以形成的條件,根據這一學習策略的特點和構成條件,學習和運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1)學習者頭腦里要具有可供遷移和類推的知識基礎。(2)突出新舊內容之間的聯系。(3)實現舊知識在新知識中的遷移和類推以后,學習者應進一步促進新舊知識的融合,在頭腦里形成相對系統的數學知識結構,從而提高對所學知識的掌握水平,這是遷移類推學習策略所要完成的一項重要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