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洪偉
摘 要:語文貫穿學生學習階段的整個時期,是一門十分重要的科目,它的學習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其他科目的學習以及思維能力的培養。小學階段是學生思維、人格養成的重要時期,剛剛開始系統學習,因此小學語文的教學對于小學生的日后成長十分重要。中華傳統文化是我國的寶貴財富,其中蘊含著豐富的知識,但是目前小學對傳統文化的教育甚少,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和傳統美德的理解也不盡如人意,大多是機械地學習課本,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十分必要的,對此問題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傳播
大多數人對語文教學的理解并不透徹,認為語文教學無非就是字、詞、句、段及其分析,其實不然,語文中知識的博大精深,同時語文的學習對于個人素養以及人格魅力的養成至關重要。如何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多方面發展一直是大多數語文教師面臨的問題,尤其是在學生各方面可塑性較強的小學階段。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是我國五千年歷史沉淀下來的瑰寶,對小學生進行中華文化的滲透有重要意義,但是小學生是接受文化熏陶的初級階段,實施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要仔細分析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點,采取可行的措施在小學語文中滲透中華傳統文化,促進我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
一、開展經典誦讀
我國有很多經典的著作,其中有很多是弘揚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小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教學內容與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相結合要以一定的內容為載體,教學內容不能僅僅局限于教學課本上,教師可以開展經典誦讀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多讀經典著作。內容選擇上可以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難度不同的著作,例如可以分年級掌握《弟子規》《中庸》《孟子》等,由淺入深,這些都是我國的經典著作,學生在誦讀的過程中可以從古人身上學到我國優秀的傳統美德,深入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提高學生自身的文化素養。要注意的是這些經典中大多數都是古詩詞,小學生理解起來較困難,同時不僅枯燥乏味,學生的朗讀興趣較低,一般學生能很流利地將古詩詞背出,但是很少能將其中的含義和詩人的情感理解清楚,因此教師在開展誦讀經典活動時可以創設與著作內容相符的情境,大多數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都來源于生活,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扮演詩詞中的人物,并用古人的語氣將詩詞讀出,對于課本上的詩詞,教師也可以采取此類教學方法。例如教師在講《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一首古詩時,這首古詩是王維一個人在他鄉做客,重陽節時想念親人的情景,詩歌第一句“獨在異鄉為異客”就描寫了詩人身在異鄉的孤獨感,一個“獨”,一個“異”都能表達出詩人深深的異地作客之感,越孤獨,對家鄉的思念之情就越強烈。“每逢佳節倍思親”這一節描寫佳節本是全家團圓的日子,不禁回憶起以往的情境和家鄉的山水就越發想念,教師可以給學生創設佳節時離家的情境,讓學生用悲涼的語氣將詩句朗讀,讓學生深切體會作者的孤獨以及思鄉之情。
二、強化優秀文化學習
要達到小學語文教學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滲透和傳播效果,就需要不斷強化對優秀文化的學習。首先,由于小學生本身學習能力和自覺能力較差,教師在小學階段教學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充當引導者,同時也是學生接觸時間最長的長輩,教師自身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長,因此教師可以將文化滲透在日常交流和教學中,在和學生交流過程中不經意給學生講解我國優秀的文化和道德,讓學生在耳濡目染的過程中接受文化的熏陶,這種教學方式的教學效果更明顯,學生能掌握到優秀文化的精髓;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小學生學習能力和學習意識較差,對優秀傳統文化的認識較少,因此教師和家長在日常的生活和學習中要引導學生學習文化,同時給學生灌輸主動學習的意識,讓學生主動通過閱讀書籍或者接觸文化等形式認識和學習文化;最后,學校可以將優秀傳統文化融入考試中,并適當增加比重,引起學生和家長的重視。
三、生活化教學
文化學習和熏陶是一個緩慢而長期的過程,因此教學也應該循序漸進。對小學生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學不應該僅僅局限于課堂上的學習,還應該滲透進生活中進行生活化教學,這樣的教學才是完整的教學體制。例如教師在講《大青樹下的小學》這篇課文時,由于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團結一心才構成我們偉大的祖國,每一個民族都有特點和特定的文化,三年級學生對我國各民族的認識較少,單單看文字和課本學習學生的學習效果不佳,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依靠家長給學生講故事或者運用多媒體給學生觀看各民族服飾、傳統文化的照片和視頻,幫助學生理解,通過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讓知識變得更加形象,深刻地印到學生的腦海中,除此之外還可以給學生舉身邊一些少數民族作為例子,將教學生活化,提高教學滲透效果。
小學是學生文化素養養成的初級階段,語文作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科目,在其教學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十分必要的,本文結合小學生的實際特點論述了開展經典誦讀、強化優秀文化學習、生活化教學等在小學語文中滲透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有效措施,希望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優秀文化的學習中,掌握文化的精髓,同時促進學生文化素養的提高,讓學生獲得情感體驗,激發強烈的愛國情感。
參考文獻:
[1]陳圣英.學習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淺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融入[J].家教世界,2019(8):64.
[2]陳雨歌.優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新教師,2019(1):59-60.
[3]馬慶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語文教學中的傳承研究[J].新課程(下),2018(11):18-19.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