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保義
摘 要:小學階段不僅是學生學習知識的重要階段,同時也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掌握良好學習方法的重要階段,小學階段加強對學生學習思維的鍛煉和培養能夠對學生終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思維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注重將語文相關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掌握有效的自主學習方法,這對學生以后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進行探析,分析了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闡述了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有效方法。
關鍵詞:小學語文;自主學習;問題
新課標指出,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認識文字和理解文學,將語文基礎知識傳授給學生,還要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轉變觀念,針對性地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獨立性,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鼓勵學生動手動腦來吸收知識。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造成了不良的影響。
一、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教學方法單一固定
雖然近年來我國一直在推行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但是受傳統教學觀念以及應試教育的影響,大部分語文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依然采用較為固定和單一的教學模式,語文教學通常都是按照“朗讀課文—講解生字詞—講解課文”的順序開展,并且講解課文時都是按照課文的順序逐段、逐句講解[1]。這種單一固定的教學模式是教師將知識灌輸給學生的過程,學生被動接受知識,對教師的依賴性非常大,課堂教學中沒有體現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大部分時間都是教師在講解知識,學生自主學習和主動思考的機會和空間非常少,這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非常不利,導致很多小學生離開教師之后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不足,這對學生的發展極為不利。
2.教學觀念不夠先進
新的教育環境要求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重新定位師生之間的關系。但是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很多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不夠先進,對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不夠重視,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更注重的是將各種語文基礎知識傳遞給學生,備課時思考的是如何在課堂中將更多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并沒有針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以及綜合素質的培養制訂合理、有效的計劃[2]。在新的教育背景下,如果教師不能及時更新教學觀念,沒有采取正確的教學方式來教學,就很難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3.課堂中缺乏師生溝通交流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和學生之間缺乏有效的溝通和交流。加強師生互動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那種教師講解、學生聽講的課堂教學模式,強化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從而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加強師生溝通交流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以啟發學生為主,通過互動來促進學生思考和學習,讓學生自主學習,深入學習,優化了傳統教學模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將其應用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但是從實際情況來看,小學語文教學中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比較少,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非常不利。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的主動性學習和自發性學習,小學生只有對知識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才能對知識進行主動探索,并在主動獲取知識時加強對知識的理解,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學習能力。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階段,這個時期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對學生今后學習的行為和思維方式都有非常巨大的影響,此時讓學生具有較強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學生以后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新課標強調的是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思維的鍛煉,相比較學生所學的各種豐富的知識,學生的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發展有更重要的意義,學生只有具備學習各種知識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學習各學科知識,減少對教師的依賴[3]。和被動學習相比,主動學習能夠讓學生對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同時還能夠調動學生的情感和體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能夠深化學生對課文以及作者的深度理解和情感共鳴。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
1.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就要求教師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對學習內容保持高漲的熱情,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小學生的生活經歷有限,思維主要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創設生活化的情景或者創建有趣、形象的課堂情景都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對課堂學習內容耳目一新,從而積極參與到語文學習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教師可以創設有趣的教學情景來激發興趣,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實現,通過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激發學生的興趣,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情景。
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時,《美麗的小興安嶺》是一篇寫景的文章,課文介紹了我國東北小興安嶺一年四季美麗景色和豐富的物產,表達了作者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在實際教學環節中,教師就可以將多媒體引導到教學環節中,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美麗的小興安嶺,讓學生觀看小興安嶺相關的圖片、視頻,通過視頻和圖片直觀展現小興安嶺的風光和物產,從而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奠定基礎。課文按照總分總的結構來進行描寫,抓住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小興安嶺的景色變化進行了具體描寫,因此每講一個季節的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展現具體季節小興安嶺的風光,并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展開聯想,讓學生想象一年四季景物的不同,從而激發學生思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2.營造氛圍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空間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創設條件來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將學習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因此,教師在教學環節中要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創建開放、自主的學習環境。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選擇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給學生的自主學習留下空間,培養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專注投入到學習中。另外,教師還可以給學生布置選擇性的作業和學習任務,設計開放性的教學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不同,所以,教師要設計多樣化的作業,讓學生選擇自己能夠完成的作業或者學習任務,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要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就要求教師要減少講課的內容,實施少學多教,指導學生做好預習,通過自主學習或者合作學習來掌握課文的主旨,把握課文的內容,理清課文的思路。教師在課堂上可以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讓學生針對具體的主題展開討論,并給學生提供更多發言的機會,從而促進學生參與到自主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4]。
3.設置疑問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在實際的教學環節中,設置疑問和懸念能夠讓學生產生強烈的解開懸念和問題的欲望,而這種欲望會促使學生積極探索和自主思考[5]。因此,教師在教學環節中可以靈活設置疑問來引導學生思考,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教學環節中教師設置一個個的疑問,引導學生探究和思考,是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體現和方法,教師設計的問題非常關鍵,教師應該先提出整體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然后提出細節性的問題,讓學生加強對細節的閱讀和理解,從而取得良好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貓》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導入新課:同學們,貓是我們生活中很常見的一種動物,你養過貓嗎?你仔細觀察過貓嗎?貓給你什么印象?談起貓學生都變得非常興奮,教師一提出這些問題,學生便積極討論起來,學生有說養過貓喜歡貓的,有說沒有養過貓不喜歡貓的……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教師導入新課:老舍先生,他也很喜歡貓,他還特地為貓寫了一篇文章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此時學生的積極性就被調動起來了。在具體的教學環節中,教師也可以設計各種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1)課文開頭第一段就說:“貓的性格實在有些古怪”,那么它古怪在哪兒呢?(2)瀏覽課文,想一想課文寫了什么時候的貓,分別有什么特點?引導學生仔細閱讀,對課文內容進行深入思考,將課文內容理順,理清課文發生的順序,最終總結出貓的特點。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結合課文內容來設置疑問就能夠引導學生自主探究,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都非常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實際的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模式,加強學生的自主學習,積極探索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良好的氛圍、創設良好的情境來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同時給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和平臺,轉變師生角色,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還可以結合課文內容和目標設置疑問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減少教師對課堂的控制權,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不斷互動和自主學習。
參考文獻:
[1]周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與學生自主學習的融合[J].甘肅教育,2017,26(9):91.
[2]魏九彪.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對策[J].中國校外教育,2018,651(31):70.
[3]武勁松.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興趣的培養[J].都市家教月刊,2017,29(2):22.
[4]譚芬.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淺析[J].新課程(小學),2017,25(10):214-215.
[5]余高嵐,黃斌.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新課程(小學),2017,22(4):102-103.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