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人類思維發展有著不同的階段,學生的邏輯思維一般在小學三年級開始有較為明顯的發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觀念,合理使用科學新穎的輔助教具,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
關鍵詞:小學數學;邏輯思維能力;有效培養
一、邏輯思維能力的概念
邏輯思維能力是指正確、合理思考的能力。從本質上講,邏輯思維是基于事物的一般現實,通過感性聯想與理性思考相結合,深入探析事物內在含義及聯系的一種十分復雜的心理活動。由此可見,邏輯思維是一項能夠有效促進人類進步的思維能力,也是現代教育應該著重培養的能力。因為,一般情況下,人類的感官往往只能獲悉事物表層化的信息,而通過邏輯思維的深入探究則能夠剖析事物的內在規律,是透過事物表象探究本質的主要途徑。
二、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重要性
根據上文的解釋我們知道,邏輯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對于人類文明的進步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本質上講,邏輯思維是一項對感性信息的理性主觀能動分析,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所在。根據人類認知能力發展規律,在小學階段學生基本上已經具備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但是為了促進其智力的全面發展,則有必要通過一定的教育手段,更加深入地培養其邏輯思維能力,為其今后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加之,小學數學是一門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必須利用邏輯思維剖析問題,并深入解析問題的規律,以此構建科學的解題策略。由此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則顯得至關重要。
三、培養小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方法
1.運用恰當合理的提問來觸發、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
從根本上講,邏輯思維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因此培養探究性思維是培養邏輯思維的必要前提,然而探究思維培養的關鍵因素則是質疑精神。質疑精神是引導探究活動持續進行的關鍵,只有在學習中不斷質疑,學生才有不斷深入探究的動力,也只有不斷地進行探究,才能夠為邏輯思維的形成及升華提供優渥的環境。而質疑活動的進行,首先就需要一定的問題來觸發,沒有科學適當的提問,那么質疑活動也就無從談起,因此科學地引入問題是小學教學應該著重關注的問題。
2.精心設計課程,激發學習興趣
精心的課程設計是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因此為了有效培養及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就應該進行精心的課程設計以此保證教學的質量。優質的課程設計必須是認清學生的主體性,將學生興趣的激發作為課程設計重要的參照,并在日常教學中積極引導學生踴躍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以此確保教學的實效性,同時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譬如在做“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課程設計時,就應該認清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通過積極探究,自主學習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并通過一定練習總結歸納公式的內在含義以及與其他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聯系,這樣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
3.合理使用輔助教具創建靈活思維課堂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不僅改變和影響了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也在悄無聲息中進入了教育領域。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充分運用一些可以輔助教學內容的教具,比如說一些模具和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將課堂本來枯燥的知識運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展示出來,讓學生的學習熱情得到提升,學習效率得到提升。
4.針對學生特點,發展邏輯思維
在教學中我們不可否認的是,每個學生都存在一定的個體差異,換言之,由于學生個體差異因素的影響,不同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針對每一個學生對數學的學習態度和知識掌握程度,根據掌握的情況在教學前做好充分的備課,結合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有效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從而達到提升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目的。教師應該通過一定的檢測,根據學生認知能力及邏輯思維的差異,從而實施分層培訓方案,并尊重學生個性保證邏輯思維能力發展方向的多元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是教學的重點,同時也是教學的難點。因此就需要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采取各種有效策略來引導學生通過積極的探索并利用邏輯思維解決問題,以此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朱富榮.小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J].陜西教育(教學版),2018(11).
作者簡介:李占鵬(1984.09—),男,甘肅省安定區人,漢族,本科漢語言,中小學二級教師,定西市安定區西關小學教師,從事小學數學教學工作。
編輯 王彥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