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有武
摘 要:在農村小學中,如何促進后進生向優等生轉變對于許多教師而言都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話題。培養和形成良好的班風和學風,是學校班集體建設中的首要問題[1]。語文作為一門課程設置豐富、提分效果不顯著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深厚的文字功底、大量的作品積累、較強的語言交際能力。語文學科相對于數學、物理等理科思維強、提分容易的學科來說,更難實現后進生的轉變,這就需要教師用足夠的耐心和勇氣去幫助后進生不斷進步,做最好的自己。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后進生;主要問題;應對策略
在學校教育體系中普遍存在著后進生的現象,此類學生往往在學習方法和思想觀念方面與其他學生相比較差一些。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關注班里的優等生,更要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將班級學生共同進步作為自己終生奮斗目標[2]。因此教師有責任和義務去引導和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積極有為地向好學生靠攏。在本文中,筆者結合小學語文的教學特點、學生的層次特點及本人自身多年的班主任教學經驗,進一步分析說明幫助后進生發展和提高的方式方法。
一、后進生存在的主要問題
不管什么問題,只要存在問題就一定有原因,只有了解原因才能真正去解決問題[3]。根據多年的從教經驗筆者認為,后進生與其他學生相比存在著以下幾類問題。第一,后進生在學習中沒有明確的目標和動力,只是一味地跟著老師的步伐完成課堂聽講、作業寫作,沒有投入真正的情感和精力;第二,后進生缺乏自主學習積極性,不能及時和教師的教學思路保持一致,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步變為后進生
二、解決后進生問題的策略探討
1.教師應理解幫助后進生,真正做到為人師表
在教學情境中,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是極其重要的,不管是在教學工作過程中,還是在平常交流過程中教師應履行教師職責,激發學生興趣和創新創造力,更重要的是要做到待人平等、因材施教,尤其是對后進生要有更多的包容和關愛,在思考問題時多多考慮后進生的感受,根據他們的真實表現情況和自身存在的問題,積極針對后進生的弱點和能力制定可行的學習方案,可以先適當降低難度等級,充分調動后進生的學習能動性和自主積極性,在努力進取和勤奮踏實中不斷地豐富、充實、完善、提升自身。比如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鼓勵后進生說“這個問題回答得非常棒,此處該有掌聲”,簡單的一句話不只是表面上的含義,也蘊含著教師對學生的悉心關愛和呵護,能夠加快后進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及學習素養的增強。尤其對于后進生來說,教師給予的尊重愛護、寬容友愛、信任支持更能幫助他們增強學習自信心,消除與他人之間的隔閡。而對于教師而言,只有把最無私、最真摯的愛拿來溫暖學生,才能讓后進生消除自卑感、樹立自信心, 這對于提高他們的自尊心、抗挫性都具有積極的影響。因而教師應廣泛地利用課余時間,通過談心談話、家庭訪談、全面且詳細地了解后進生,認真探討他們的思想觀念,并通過組織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多與學生進行充分了解和溝通交流,這既有利于增進師生感情,又有利于幫助后進生改正學習方法、端正學習觀念、建立學習目標,逐步成為學習的主人。
2.教師和學生都要積極幫助后進生,激發學習積極性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不僅要在課堂中傳授各類豐富的文學作品、詩詞歌賦、人物典籍等知識內容,而且教師也要樹立自身責任意識,不定期地進行學業知識水平檢測,檢測題目要注重基礎性和實用性,不能過度拔高,這樣既能促進學生更好地鞏固基本知識,又能提高后進生的自信心和榮譽感,讓他們知道自己有能力做到最好并取得優異的成績,后進生也能進一步體會到我們不比其他同學差,一定會慢慢向優秀學生靠攏。
3.營造積極融洽的氛圍,促進后進生的提升
課堂是整個教學的關鍵環節,只有抓好了課堂,研究好了課堂,課堂有了效果,教學成績才能上來[5]。后進生也希望得到教師的贊揚和肯定,因此,教師應多給后進生表現自我魅力的機會,讓每一位后進生都踴躍發言,悉心指導后進生,也讓他們體會到成功。除此之外,教師應實現優等生和后進生的取長補短、互利共贏,這樣既可以提高后進生的學習積極性,又能使優等生學習后進生積極進取、踏實努力的良好品質,從而實現整個班級的進步。
4.關注后進生的實時狀態,多幫助后進生
作為教師必須要做到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不能因為優等生學習成績好而重視其發展,也不能因為后進生學習成績較差而無視其存在,對所有的學生都要一視同仁,教師要有持之以恒的耐心和堅毅不定的恒心,多多與后進生進行溝通交流,促進后進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大軍.淺談在語文教學中如何轉化后進生[J].求知導刊,2016(12):151.
[2]李曉芹.如何搞好小學語文后進生的教學工作[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7,14(4):153.
[3]王榮成.如何做好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后進生轉化工作[J].中國校外教育,2017(20):34.
[4]梁紅梅.如何培養小學后進生學習語文的興趣[J].亞太教育,2016(35):141.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