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德剛:在“守初心、擔使命”中錘煉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
重視黨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培育、繼承和弘揚,是我們黨的政治優勢,是新時代進行偉大斗爭、建設偉大工程、推進偉大事業、實現偉大夢想的重要法寶。黨的革命傳統和優良作風是我們黨偉大革命的實踐結晶。在當前工作中,黨的各級領導干部必須自覺繼承發揚好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牢牢把握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要帶頭錘煉對黨忠誠的政治品格,努力把主題教育根本任務和具體目標要求落到實處。政治品格的形成和發展是辯證的。首先,政治品格是具體的,不是抽象的。政治品格與我們的工作生活密切相關,直接影響著我們的一言一行,既體現在大是大非問題的立場和態度上,也體現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其次,政治品格是有不同層次和境界的。政治品格的最高境界是對黨絕對忠誠,這種忠誠是唯一的、徹底的、無條件的、不摻任何雜質的、沒有任何水分的,始終做黨的人、聽黨的話、永不叛黨、永遠跟黨走。最后,政治品格是動態而不斷變化的。領導干部的政治品格也是一個動態變化的辯證過程。黨中央反復強調思想建黨,強調教育培養,強調自省自警,就是深刻把握了變與不變的規律,引導我們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做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錘煉對黨忠誠干凈擔當的政治品格,要始終把對黨忠誠、堅定理想信念放在第一位,要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努力實現理論學習有收獲,必須發揚黨的實事求是作風,必須發揚嚴守紀律和規矩的優良作風,必須始終為民務實清廉,錘煉清白干凈的道德品格。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2019年第14期)
蔣華福: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戰略體系與思維方法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黨中央以全新的理念、開放的視野、整體的規劃對國家安全戰略作出的頂層設計。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總體國家安全觀突破了國家安全理念與實踐在國際國內、不同領域、不同方面的局限,是中國特色國家安全思想在歷史交匯期視閾下新的歷史性飛躍,貫穿其中的三個理念是我們在工作實踐中必須堅守的大方向、大邏輯、大戰略。一是始終把人民安全放在第一位,回應人民對國家安全的新期待。總體國家安全觀把人民安全置于國家安全的所有要素之前,強調國家安全要“以人民安全為宗旨”,從而確立了人民安全在整個國家安全工作中的首要地位。二是始終統籌發展和安全兩件大事,適應國家發展變化的新要求。必須構建“在發展中保安全,在安全中促發展”的新格局,即使國家實力大幅度增強,國家安全戰略日趨完善,統籌發展和安全的基本要求也不應發生改變。三是始終統籌國內和國際兩個大局,順應世界發展變化的新趨勢。總體國家安全觀具有嚴密的內在邏輯關系。以人民安全為宗旨,揭示出以人的安全為本質追求的“價值安全”。以政治安全為根本,揭示出政治導向型的“體制安全”。以經濟安全為基礎,揭示出條件與可能的“狀態安全”。以軍事、文化、社會安全為保障,揭示出關系交互與動力關聯的“結構安全”。以促進國際安全為依托,揭示出互利共贏的“共享安全”。總體國家安全觀,是“你安全所以我才安全”的人類新安全觀,既不重復西方安全擴張的老路,也不重蹈諸如“修昔底德陷阱”之類的歷史安全悲劇,實現了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的高度融合。
(來源:《黨建研究》2019年第6期)
秦洪良:黨的歷史就是踐行初心使命的奮斗史
黨的歷史就是一部共產黨人踐行初心和使命的奮斗史。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一是體現于“風雨不動安如山”的理想信念之中。無數革命先烈“愿拼熱血衛吾華”,用生命保存了革命火種,用信仰淬煉了民族精神,才換來新中國今天的和平時光與幸福生活。理想信念,源自堅守,成于磨礪。我們要從革命先烈的執著信仰和追求中汲取精神動力,對黨絕對忠誠,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二是體現于“一枝一葉總關情”的人民情懷之中。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出“我將無我,不負人民”的歷史擔當和人民情懷。我們要進一步增強群眾觀念和群眾感情,提高群眾工作本領,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三是體現于“為有犧牲多壯志”的報國奉獻之中。千千萬萬共產黨員心有大我、赤忱報國,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學習優秀共產黨員的高尚情操,忠誠一輩子,奉獻一輩子,錘煉過硬作風,提升專業素養。我們黨擁有組織嚴密、紀律嚴明的光榮傳統和獨特優勢,把嚴肅黨風、嚴守黨紀放在首要位置,每遭逆境能崛起、每遇歧路可定向。我們要秉公用權、廉潔用權,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把紀律規矩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正確認識和處理人際關系,保持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來源:《學習與研究》2019年第7期)
趙耀宏:延安時期加強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的理論與實踐
延安時期是中國共產黨創造輝煌、成就偉業的重要時期。在這一時期,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把黨性教育和黨風建設作為黨的建設中的重要內容,通過黨組織加強黨性教育、黨員加強黨性修養,不斷增強黨性,不僅形成了系統的黨性教育和黨性修養理論,而且在實踐中培育出令人稱道的“延安傳統”和“延安作風”。延安時期隨著理論和政治上的成熟,我們黨在如何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認識上更加清醒,在“如何對待人民群眾、如何處理與人民群眾的關系、如何完全徹底地為人民服務”的認識上更加系統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確立在實踐中為開展黨性教育、加強黨性修養指明了方向。遵循圍繞黨的政治路線建設黨的規律,要求必須把貫徹執行黨的政治路線、堅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作為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必須堅持以政治為統領、維護中央權威、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在黨性教育中解決好馬克思主義理論武裝問題。延安時期,我們黨明確提出“黨風”這個概念,第一次從世界觀和黨性的高度,對黨的作風建設進行科學概括和總結。我們黨在思維方式上,沖破了“把馬克思主義教條化,把共產國際指示和蘇聯經驗神圣化”的束縛和禁錮,在窯洞里打造出中國革命最銳利的思想武器,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歷史性飛躍;在行動實踐上,展現出求真務實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從而贏得民心、壯大力量;在精神風貌上,開拓進取,尊重實踐,善于調查研究,勇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全黨各級干部形成說實話、鼓實勁、辦實事、求實效的優良作風。
(來源:《黨建》2019年第7期)
馬麗:元首外交引領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開拓創新
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以元首外交為戰略引領,通過主場外交、大國外交、周邊外交、峰會外交等豐富多元的形式在實踐中開拓創新,形成全方位、多層次、立體化的外交布局,中國聲音得到更多傾聽,中國方案得到更多認同,中國在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改革中發揮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不斷開創新局面,呈現新氣象。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是做好對外工作的根本保證。習近平外交思想與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實踐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習近平總書記高屋建瓴、總攬全局,對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進行頂層設計,以政治家的境界、戰略家的眼光和實干家的氣魄,身體力行推動中國特色大國外交開拓創新。一方面,眾多富有中國特色、符合時代特征、體現人類發展進步的新理念、新主張和新倡議都是習近平總書記開展元首外交時首次提出的。另一方面,習近平總書記開展元首外交的日程安排總是密集繁忙,雙邊會晤、“小多邊”活動、大范圍領導人會議常常并行穿插開展,每次出訪數十場活動已成常態,主場外交也不例外。元首外交因其地位特殊、效果直接、關系重大、迅速及時等特點在密切和引領高層交往、加強戰略溝通與協作等方面發揮著定向把舵的作用。元首外交樹立了堅守中國外交初心和使命的光輝典范。為世界和平而奔波,為全球發展而忙碌,為人類美好未來而思索,向世界表明中國始終做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的決心,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開展元首外交的真實寫照,也是以實際行動樹立堅守中國外交初心和使命的光輝典范。
(來源:《學習時報》2019年7月26日)
穆占一:堅持問題導向是中國共產黨成功的必由之路
強化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是馬克思主義的鮮明特點,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一條重要方法論。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始終貫穿著鮮明的問題導向,并將其作為學習思考、執政為民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問題導向是中國共產黨一貫堅持的鮮明特色,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然要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永恒任務。進入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在思想上厘清認識、糾正偏差,保持高度警惕、做好防范準備,提早發現風險隱患,掌握化解問題的高招。要放眼世界格局,密切關注世界范圍內各個領域的新情況,準確把握國際形勢發展變化趨向,從而發現需要抓緊破解的新矛盾新問題。勤于思考、不斷儲備,才能拓寬視野、提升思維能力,及時有效地找到最合理、最妥善的解決問題的辦法。問題是創新的起點,也是創新的動力源。堅持問題導向不能就事論事,需要著眼長遠,更加注重創新實踐。要弘揚共產黨人的擔當精神,瞄著問題去,追著問題走,把化解矛盾、破解難題作為履職盡責的第一要務,碰到難題主動解決,決不敷衍推脫,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解決在職責之內。
(來源:《新長征》2019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