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的審美及文化素質也不斷提升。因此,群眾文化藝術也要相應提高,不僅要符合大眾審美,還要向更加專業化邁步。合唱是一種集體演唱多聲部音樂作品的藝術門類,深受廣大群眾喜歡。作為多人、不同聲部的表演藝術,合唱通過參加人員的默契配合展示出了音樂的內涵思想,抒發情感,達到共鳴。本文將對群眾合唱從普及到邁向專業化的過程加以研究,以期為相關人員提供理論參考。
關鍵詞:群眾合唱 普及 專業化
從音樂知識本身來講,合唱是能夠培養人們的一門興趣愛好,通過音樂可以培養合唱者的自信心,有利于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目前,群眾合唱團的文化素養和歌唱水平在不斷提高,群眾性合唱的規模也逐漸壯大。大家逐步從“喊唱”式演唱轉變到對美好聲音的追求,歌詠式的唱法向藝術合唱轉變。很多國內的合唱團與國外優秀合唱團的頻繁交流也促進了群眾合唱專業化的發展腳步。合唱團員的審美標準逐漸提高,人們對合唱藝術的認識也走向成熟,有些合唱群體從室外、廣場、公園走向室內音樂廳。如何進一步提高群眾合唱團的整體藝術水平,如何針對基礎薄弱的合唱團進行專業化的打造,這對廣大群眾文藝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現就群眾合唱走向專業化做出幾點思考和總結。
一、合唱指揮的品格和專業素養
現今中國合唱指揮稀缺,專業水平參差不齊。樹人先樹己,合唱指揮作為合唱團的核心,在團隊中起著指引方向的作用。身為整個合唱團的靈魂,合唱指揮在整個團隊中實際上充當著“百科全書”般的角色。一名合格的合唱指揮,應該在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具有一定的修養,對人文和藝術有著廣泛的涉獵。合唱指揮是音響的雕塑師,是音色的調色師。合唱指揮必須對所指揮的樂曲有深刻的了解,在進行排練之前,必須做全面的考慮,如選曲目和制訂具體排練計劃,還要通過正確、嚴謹的指揮手勢,將歌曲的演唱重點、難點及情感表達準確地傳遞給合唱演員們,通過演唱者與合唱指揮的默契配合,完美地展示出音樂作品的藝術性,給聽眾帶來一場視聽盛宴。合唱指揮扎實的功底決定了合唱團未來的發展,所以合唱指揮需要不斷精進業務知識,更新理念,要與世界接軌,與時俱進。
二、群眾合唱專業化訓練
(一)合唱團的識譜能力
合唱團基本能力中最關鍵的是識譜能力。因此,提高合唱團員的識譜能力,也是群眾合唱中比較重要的環節。提高識譜能力,可帶領合唱團演唱大量的合唱作品,了解不同風格和不同時期的作品。由于識譜能力直接決定了一個合唱團的作品累積程度,因此只有團員具備了較高的識譜能力,才會有能力排練更優秀、繁雜的音樂作品,才能為合唱團員打下多聲思維的基礎。
(二)合唱團的音準訓練
音準訓練是貫穿合唱團始終的,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訓練之一。合唱所表達的情感色彩無一不是建立在音準的基礎上,音準是完成合唱作品的基礎。合唱團在音準的訓練中,首先要做好上下音程的訓練。其次,在做好個人音準的基礎上,合唱團員要構建合唱團純律的音準關系,在歌唱時,聽其他聲部來演唱自己的聲部,在和聲中尋找音準。這就需要培養合唱團員在聽覺方面的立體感、層次感。進行和聲聽覺訓練,多聲部在演唱不同和弦時體會和弦的色彩與性質,訓練良好的和聲音準能力。
(三)合唱團的音色訓練
音色受聲音方法的影響,若合唱團員在聲音方法上相差太遠,如聲音位置的高低、口型上的橫豎、聲音有不自然的波動或抖動等,都會使表演者的音色難以統一。為了達到音色的統一,必須要求所有團員在聲音方法上統一,盡量做到聲音方法的整齊一致。
依據合唱團的實際情況決定訓練內容。如節奏訓練、音階練習、音準練習、換聲區以上的音高和音準訓練等,將這種訓練與和聲訓練相結合進行。還可以把合唱曲中某些重點、難點樂句作為練聲材料,使練聲與實際排練相結合。
(四)合唱團的呼吸訓練
訓練中應該特別注意氣息的正確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是合唱團員聲音統一的基礎。從整體歌唱藝術來講,歌唱呼吸是藝術表現的重要手段。從歌唱發聲來講,呼吸是歌唱發聲的動力。人們的自然呼吸是不斷循環地將空氣吸入肺部,再由肺部排出,這是不自覺的活動,而歌唱的呼吸必須根據歌唱發聲藝術表現的要求進行。在發聲上,呼吸應隨音的高、低、強、弱變化而變化,在安排呼吸量的大小上應做到有意控制。因此,歌唱者必須學會正確的呼吸方法。
(五)合唱團的共鳴訓練
共鳴訓練是指產生真假聲混合音響的訓練方法,即口咽腔、鼻腔、胸腔、頭腔、喉腔等上下通道各種腔體的共鳴與泛音,該泛音的產生決定了聲音的音質,每個人共鳴腔體的不同導致共鳴的效果不同、音質不同。當所有共鳴腔體都產生一個共振體時,才能產生美妙的、混合的、復雜的泛音,這種音響是最好的合唱共鳴。合唱音響的共鳴與獨唱音響是有區別的,獨唱中強調個人音色的優點與長處,而合唱的音響則需要通過共鳴訓練打造一種統一的、共同的聲音,這也是合唱的美妙之處。
(六)風格多樣的作品訓練
合唱訓練中作品不可單一,要有開闊的視野。在保持傳統合唱作品演唱的同時,一個想要保持進取心的合唱團最重要的是能夠不斷接觸大量的、新鮮的、處于合唱界前沿的新作品。作品風格不能千篇一律,風格單調而無變化也是一個合唱團的致命傷。因此,作品的多樣性、主流與小眾等作品,在選擇表演時,都應該在選擇的范圍內。同時,多樣性的選擇也是使群眾合唱保持“青春活力”,避免單一無趣的秘訣關鍵。只有給觀眾以新穎的視聽享受,群眾合唱才能在邁向專業化的道路上保持前進。
(七)合唱作品與肢體語言的形神合一
合唱藝術是聽覺藝術,也是視覺藝術。觀眾被好的音樂作品所感染,不僅僅是通過演唱者激情洋溢的演唱,一些視覺上的審美也很重要,比如服飾及舞美,表演者的神態及妝容等,都不可忽視。但一切的表演動作都應從作品的內容出發,要防止單純從形式上追求所謂的優美姿勢。群眾合唱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越來越多的合唱團隊在演唱過程中增加了表演元素,以增強合唱作品的觀賞性,演、唱一體的表演形式得到了業界和觀眾的認可。相反,不恰當的表演不僅影響演唱,還會產生畫蛇添足的不良效果。脫離作品內容純粹自我表現的動作,只能妨礙聽眾正確地欣賞音樂。舞蹈是通過肢體動作和語言傳情達意的,合唱作品加入適當的肢體語言同樣起到傳達感情的作用。因此,恰如其分地在合唱中增加表演元素,能讓作品更完整地展現。
三、合唱指揮與團員要建立親密合作的關系
合唱指揮必須有強烈的責任感,還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僅是整個音樂創造集體中的一員,要謙虛、謹慎,平等待人,尊重每一位合唱團員。建立親密合作的真誠關系,才能有效地調動每一位合唱團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作為一個合唱指揮最重要的素質之一。
四、結語
合唱是建設和諧社會的一種方式,合唱也是立德樹人的最好形式。當今社會,群眾合唱活動進行得如火如荼,各類合唱社團層出不窮,群眾合唱的發展迎來百花齊放的時期。各級文化部門高度重視合唱藝術,各級文化館(站)也為群眾合唱提供了專業平臺,群眾合唱正在向專業化邁進。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群眾文化建設,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就要積極強化群眾文化建設,而群眾合唱作為群眾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能夠很好地傳播社會文化。通過合唱,可以激發人們的熱情,增強團隊的組織意識,提高團隊成員的音樂素養,充實其文化底蘊,鼓舞人向上、向真、向善、向美,增強人的創新能力,激發人的創作靈感。
(作者簡介:田佳立,女,本科,山西省太原市群眾藝術館,館員,研究方向:合唱藝術)(責任編輯 葛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