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
數學的排列組合問題在高中階段數學課程中與函數、三角計算、數列等內容的知識關聯性不強,相對比較獨立,是學習概率問題的知識基礎和思維基礎。學生對排列組合問題的學習存在一定的抵觸和畏懼心理,原因在于其知識體系與實際生活結合緊密,基本上不存在套用公式及定式思維的內容,對學生分析推理問題能力、數學思維嚴密性及邏輯性要求比較高。因此,消除畏難情緒是提升學生對排列組合問題學習效果的重點工作,也是最大的難點。本文對排列組合問題涉列的題型進行了分析探究,形成案例,幫助學生找到內在的解題規律,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氛圍。
案例一:7個人站成一隊,問:
1.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站隊方法?
2.甲站中間,有多少種不同的站隊方法?
3.甲乙必須挨著,有多少種不同的站隊方法?
4.甲乙不能相鄰,有多少種不同的站隊方法?
5.甲必須站在乙的右側,有多少種不同的站隊方法?
分析過程:

解題小結:站隊問題為排列問題;有特殊要求的元素或者位置采用優限法,優先安排有要求的元素或位置,再安排其他元素;相鄰問題分兩步采用捆綁法,先進行整體排列,再局部排列;不相鄰問題分兩步采用插空法,先安排其他元素再把相鄰元素進行插空。
案例二:
1.用1、2、3、4、5可以組成多少個無重復數字的三位數?
2.用0、1、2、3、4可以組成多少個無重復數字的三位數?
3.用1、2、3、4、5可以組成多少個無重復數字的三位偶數?
4.用1、2、3、4、5可以組成多少個三位數?
分析過程:三位數的數位從高至低分別為百位、十位、個位。

解題小結:解決數字問題時要重點審題是否數字可以重復,無重復情況屬于排列問題,可重復情況數字個數不會減少;可選數字中含有0時,要注意0不能放在首位,一般有先考慮首位。
案例三:對某工廠生產產品進行檢驗,共100件,有2件次品,從中抽取3件,問:
1.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抽取方法?
2.結果恰有1件次品的抽取方法有多少種?
3.結果至少有1件次品的抽取方法有多少種?
分析過程:100件產品含2件次品,則正品98件。

解題小結:抽取產品問題為組合問題,解題過程注意分步驟進行,此外在該類問題中至少、至多問題比較常見,如遇正向分析情況較多、計算任務較重,則采取逆向思維的方法,即用整體情況總數減去不符合事件的情況數。與產品問題相同的還有派人問題、摸球問題等。
案例四:
1.要求把4封信郵寄出去,郵局有3個信箱,問:有多少種不同的投遞方式?
2.學校安排5名實習生做畢業實習,共有4家實習單位可供選擇,問:有多少種不同的安排方式?
3.有3名學生,假設按照365天計算,問:有多少種不同的過生日的日期方式?
分析過程:

解題小結:投信問題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屬于可重復選擇使用的問題,此類問題在解決過程中需要注意事件的對象是誰,按照事件的核心對象進行分步研究。與投信問題相同的問題還有旅店入住問題、過生日問題及編制電話號碼問題等。
案例五:
1.把5本不同的書分給5個學生,每人一本,問:有多少種不同的分配方案?
2.把5本不同的書分給4個學生,每人至少一本,問:有多少種不同的分配方案?
分析過程:

另外,還有其他案例問題,在此不再贅述。
學生解排列組合問題過程中經常出現的錯誤情況有兩個:一是對于“排列”與“組合”不能很好地區分,解題中出現混淆;二是數學解題與現實常規操作的差異性不能很好地把握,解題中出現“遺漏”和“重復”現象。筆者只是歸納了部分排列組合問題的案例,構建了引領式的案例解題模式,排列組合問題的應用還很廣泛,解題思路靈活多變,本文不可能涵蓋全面,通過案例研究希望幫助學生形成嚴密的數學思維、培養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