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本文以北海藝術設計學院舞蹈表演專業“演教融合、德藝并重”人才培養模式下學生綜合素質訓練方案為例,研究如何通過不同課程設置與實踐環節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培養。
關鍵詞:德藝 綜合素質 人才培養 舞蹈表演
這兩年,從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到全國教育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圍繞扎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如何提升大學生綜合素質,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育人體系,成為了新時代高校鑄魂育人工作的重中之重。
舞蹈表演專業作為藝術學門類中音樂與舞蹈學專業類的下屬專業,是以人體為媒介,通過肢體語言來表現思想情感的藝術,是國家文化建設中的重要內容之一。它為國家源源不斷的輸送著舞蹈藝術相關的演員、教員、研究員等專業人才。而近段時間,娛樂圈一些藝術從業人員偷稅漏稅、吸毒等違法行為和在藝術教育圈涌現的猥褻、受賄、教學事故、學術造假現象,無不敗壞了社會風氣,有損整個藝術行業形象。加之“95后”一代大學生出生于快速變化發展的時代,各種思想、文化、風氣的沖擊都不可避免的對大學生的行為和認知產生影響,而他們自控能力薄弱且缺乏對是非的判斷力,容易深陷物質享受而忽略精神追求。為實現舞蹈表演專業學生圍繞“演教融合、德藝并重”人才培養模式,滿足學生在專業領域中多種素質、多元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從入學到畢業,如何通過不同課程設置與實踐環節進行綜合素質的養成,特做以下研究。
一、學生綜合素質培養路徑
培養內容 培養模塊 實踐環節
1、價值觀與公民素養
著重培養學生理想信念、責任意識、誠信意識、奉獻精神和法律意識。 理想抱負與價值觀塑造 通過愛國主義、民族傳統與精神、愛校榮校等主題教育和黨團活動、理論學習、時事解讀等理想信念教育,以達到樹立遠大理想抱負,塑造正確價值觀的目標。
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 通過志愿服務、社會實踐、社會公益等服務活動的參與,以達到提升個人道德修養與社會責任感的目標。
行為準則與法制意識 通過誠信教育、安全教育、校規校紀解讀、基本法律法規闡釋、法制意識提升等形式的教育,增強是非判斷能力,增強對行為準則認知和法制意識。
2、終身學習與科學精神
著重培養學生專業能力、科研能力、和職業勝任力。 學習力與學業發展 通過以端正學習態度、提高學業能力、激發專業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為目的的各項學風建設,培養學習力,聚焦學業發展。
創新力與職業勝任力 通過舞臺表演、各類專業競賽、論文等科研訓練創新活動和各類教育見習、實習,培養創新力,增強職業勝任力。
3、職業能力與個人發展
著重培養學生組織管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表達寫作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業能力。 職業生涯規劃與可持續發展 通過勤工助學、個人綜合素質拓展、職業生涯規劃和技能培訓等活動的參與,合理規劃職業生涯,促進可遷移、可持續的基本能力發展。
團隊協作與領導力 通過參與各級各類團學組織的相關工作,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和各類培養團隊管理能力、協作交流能力的學習培訓,提升領導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4、人文修養與身心健康
著重培養學生文明禮儀、心理健康、身體素質和藝術修養。 身體素質與體育精神 通過參與各類體育競技比賽等形式,提高身體素質,培養以積極、公正、友善為核心的體育精神。
心理健康與和諧校園 通過參與各種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以安全穩定、宿舍建設、逆境應對(危機應對)為主體的和諧校園教育,以達到提升心理健康素質和適應能力。
人文情懷與校園文化 通過參與文化活動展示、文藝展演等文明修養提升活動和讀書會、名師大講堂、攝影征文等文化修養提升活動,培養人文情懷和藝術修養。
二、以具體課程為例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一)貫徹課程思政,加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舞蹈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課程設置上,專業課課時量往往占比較大,而且舞蹈表演專業學生相比于其他課程的學習,專業課課程的學習興趣明顯要比其他課程的學習興趣要高得多。學校應該要充分利用好專業課的上課特點,有針對的輔助部分理論課程來完成對學生的教育。特別是常被學生冠以枯燥乏味的思想政治教育課。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思想道德教育和政治宣傳,是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必修課程,學校不能僅寄托于“4+1”的思想理論課模式,敦促教師改變單一教學方法就覺得可以完成好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我們應深入學習貫徹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明確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的教育轉變,倡導專業老師將思政教育與課堂教學相結合,以專業課教學為載體開展思想政治教育。以舞蹈表演專業的其中一門專業理論必修課《中國舞蹈史》課程為例,教師在教學中要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原則,堅持中國立場,讓學生了解中國優秀的舞蹈文化,向杰出的中國舞蹈家致敬學習,扭轉現今年輕人過度崇洋媚外的歪風,真正把學校教育做成全方位360度教育。
(二)探索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途徑,提升學生人文素養
“重技輕文”是舞蹈教育一直以來普遍存在的問題。在大眾心中,藝術類學生只要把自己的專業學好就可以了,而文化底蘊的薄弱也使得這類學生一提筆就寫錯別字,一張嘴就鬧笑話。殊不知,藝術和文化應該是息息相通的,文化內涵豐富了,對于個人藝術領悟力與創新力也會有所提升。加之在全球化發展的今天,用人單位對所需人才的文化和能力素養都提出了新的要求,藝術文化就業市場在激烈的市場環境競爭中也面臨著淘汰轉型,為此,舞蹈表演專業學生的學習不應該僅滿足于舞臺表演上,學校要想方設法為學生拓寬學習思路和就業視野,創新教育理念,勇于探索學科知識的交叉融合途徑。以北海藝術設計學院為例,我們在專業任選課上加入了教師資格考證的三門考試課程(教師綜合素質、教育知識與能力、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其中《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結合了《舞蹈教育學》、《音樂學科知識與教學能力》的教學內容,滿足部分學生報考教師資格證的需求和對學生舞蹈教學能力的培養。在學科基礎課上,把原本單一指向“舞蹈”門類的《舞蹈概論》改成融合了音樂、美術、設計、影視、舞蹈的《藝術概論》,旨在提高學生對藝術的整體認知以及綜合運用科學的美學觀分析和解決藝術實踐當中所遇到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就業可能。
(三)把藝術實踐貫穿舞蹈表演專業本科教學的始終,提高學生專業綜合能力
藝術實踐是藝術類院校特有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重要的實踐課程,是檢驗學生專業學習成果,增強專業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考慮到藝術實踐內容的多樣性和固有的靈活性,為避免個別學生投機取巧,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在藝術實踐安排上具體分為職業認知調查、公益演出、藝術采風、專業學習匯報演出、專業比賽、專業見習、專業實習七個大類,并安排到教學周期中,給予學生一定干預,要求學生在校期間通過這幾個方面來獲取相應的藝術實踐學分,把以往只集中在第四學年的藝術實踐教學貫穿至整個大學學習生涯,平衡學生各階段學習積極性。
總而言之,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即是培養一個全面發展的人,學校要緊緊圍繞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結合學校實際,改變教育新思路,提高學生個體適應未來社會生活和個人終身發展所必備的素養,成為一個有較高綜合素質的新時代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李鑫.核心素養視域下地方高校舞蹈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可行性分析.[N].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18.39(6)
[2] 石紅霞.新時代藝術院校學生藝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教育觀察· 教育前沿· 廣西教育.2018.8
[3] 羅萍.淺談新時代下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J].高等教育在線.2019.04(1108)
[4] 楊亦美.淺析高校音樂人才綜合素質的培養.[J].北方音樂.2017.02(314)
作者簡介:鄧歡(1990.12~),女,廣西欽州,北海藝術設計學院,助教,研究方向:藝術教育。
教改項目:2019年度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應用型本科舞蹈表演專業‘演教融合、德藝并重人才培養模式的實踐研究”(2019JGB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