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文靜
摘 要:在我國教育事業深化發展的背景下,幼兒教育逐漸顯現出了小學化的傾向,大部分幼兒園只重視對幼兒智力的開發,而忽略了對幼兒其它方面的培養,難以培養幼兒的自我興趣。基于此,本文就談談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并提出幾點解決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幼兒教育 小學化 教師
良好的幼兒教育可以推動幼兒智力的發展,并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進而確保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但就現階段的幼兒教育而言,表現出了小學化傾向,不利于幼兒的正常發育與成長。對此,幼兒園需結合小學化傾向的相關表現與原因,運用行之有效的策略解決這一問題,進而為幼兒的成長創造出良好的成長空間。
一、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表現
其一,教學內容難度提高。現階段,部分幼兒園在開展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會采取書本為主的方式,以此來開發幼兒智力,使幼兒在學前教育階段就進行寫字練習以及背誦古詩等,甚至于學習相對于幼兒難度較高的數學運算。上述狀況即為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基本表現;其二,幼兒教育形式轉變成課堂教授。部分幼兒園在組織幼兒進行教學活動時,會運用課堂授課的方式,同時在講課的過程中照本宣科,引導幼兒讀書并布置相應的課后作業,這一方式取代了游戲課堂,不重視幼兒教育的趣味性;其三,課業名目增多,過早開發專業特長。“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是幼兒家長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1],在幼兒家長眼里,起跑線指的是學習各類舞蹈、鋼琴以及樂器等,但學前教育的階段幼兒大多為3-6歲,若將文化課與特長課同時施加在幼兒身上,那么就會出現超出幼兒承受范圍的情況,最終適得其反。
二、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解決措施
(一)增強對家園共建工作的支持力度
一方面,作為教學機構,幼兒園不能夠只重視利潤與社會影響,而是需不斷更新教育觀念,維持科學的教育態度,充分認識到幼兒教育所具備的獨特性,通過正確的方式來教育幼兒。另一方面,由于幼兒在處在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對家庭的依賴性極強,所以家庭教育十分重要,其屬于幼兒教育的基礎。同時,幼兒教育的成功和家庭配合程度之間存在的緊密的聯系,我國制定的有關法律法規也表明家長在幼兒教育之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對此,幼兒園需重視和幼兒家長的交流,積極開展家園共建工作,形成合力,確保幼兒的良好發展。
(二)完善幼兒園教育的規章制度
幼兒園在對相關規章制度予以完善時,教育部門應展現出帶頭作用,即教育部門需立足于根源對幼兒園創辦制度進行優化,提升審批流程的嚴謹性,若發現與規定不符的幼兒園需要第一時間予以分離,確保各項規章制度能夠落到實處,確保幼兒園的教學內容與方式和當地教育標準相吻合。另外,要想提升幼兒園教學質量,應對各個班級的人數進行嚴格控制,避免出現一個班級中出現過多的學生,因為若人數較多管理工作就有可能出現疏忽的情況,這樣不但會增強幼兒教師的負擔,還會影響幼兒身心的發展。
(三)培養專業的教師隊伍
現階段,社會逐漸增強了對幼兒教育的重視,進而對幼兒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2]。因此,增強幼兒教師建設,培養幼兒教師的品德與才藝等,對幼兒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意義重大。
幼兒園在構建幼兒教師隊伍的過程中,相關領導需要認識到提升教師隊伍屬于良性發展,需要定期開展園內培訓以及外出學習等相關活動,為幼兒教師創造更多的進修機會,使之掌握教學重點與目標。同時,在對幼兒教師進行培訓的過程中,需重視針對性以及實效性,立足于幼兒在身心方面的發展規律與特點,實現學以致用的目的,進而確保幼兒身心的健康成長。
(四)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幼兒園教育除了需要重視內容豐富性以及啟蒙效果之外,還需注重幼兒學習內容的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確保幼兒教育能夠有效銜接小學教育[3]。消除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并非獨立幼兒教育和小學教育,而是需要避免幼兒教育受到小學教育的直接影響,并提高幼兒教育的主體地位,運用正確的幼兒教學措施,同時也不能夠運用小學教育的教學理念來指導幼兒教學。其次,幼兒園需重視幼兒園向小學的平穩過渡,利用形式多樣的活動來增強幼兒的學習能力與興趣,培養良好個人習慣,以便于他們在心理上能夠融入到小學學習之中。
結 語
綜上所述,要想確保幼兒身心健康、快樂的成長,需重視對學習氛圍的營造。良好的幼兒教育能夠夯實小學教育的基礎,并為幼兒今后的人生做好鋪墊,確保幼兒的的綜合發展。因此,幼兒園需避免出現小學化傾向的情況,發揮出家長、教師以及社會的作用,確保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確保我國幼兒教育事業的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延玲. 論幼兒教育小學化傾向的現狀及對策[J]. 考試周刊, 2017(69):183-183.
[2] 鄭琴.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的危害及應對措施[J]. 動漫界:幼教365, 2017:67.
[3] 王蓮蓮. 試論學前教育“小學化”成因的分析及其對策[J]. 電腦迷, 2018, No.100(07):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