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鳳
應收賬款是在商業信用高度發達的市場經濟條件下,由于企業采用賒銷方式銷售商品或提供勞務而獲得的向客戶收取未來款項的權利。但是,對于企業來說,將產品銷售出去并不是經營的終極目標,只有應收賬款變成現金回籠企業才算是完成了從原材料購買到實現銷售回報的整個經營過程。若產品銷售出去,資金卻無法回收,則企業的應收賬款會越來越多,需要準備的運營資金也越來越多,長此以往,會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
如果說利潤額構成了企業的骨骼,那現金流則是穿梭在其中的血液。若企業的利潤都體現在應收賬款里,則相當于沒有現金流,再大再強的骨骼也是無法運轉下去的;相反,只要有現金流,再瘦弱的骨骼也是有機會變大變強的。所以說,應收賬款管理對于企業來說是第一大要務。
目前,中小型制造企業應收賬款存在的問題首先體現在銷售之前迫于客戶的壓力,與其談妥的應收帳期越來越長。還有就是確定帳期之后,會由于種種的原因導致客戶帳期的起算時點延遲,這也無形中延長了客戶的賬期。
再者,帳期起算之后客戶超過合同約定帳期付款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企業信用銷售發生的應收賬款從理論上講是以購銷雙方協商的時間收回,但在實際工作中卻十分復雜,客戶往往會有意無意地無限拖延。而企業持有應收賬款的時間越長,所需要的營運資金就越多,收賬費用就越高,資金占用成本也就越高,同時,壞賬風險也越大,這樣就會使企業產生額外的成本。
既然中小型制造企業無法避免其應收賬款的形成,那就要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依據應收賬款產生的原因、賬齡、所占的比重等做好應收賬款的分析工作,管理好自身的應收賬款。首先要全面核算本企業應收賬款的機會成本、管理成本、壞賬成本,以制定適合自己企業的信用政策;其次,加強客戶的信用管理,加大資信調查力度,健全企業內部審批制度,即在實現銷售之前,要對客戶的信用狀況以及資產情況有所了解,以減少壞賬損失的風險;最后,符合企業政策的應收賬款形成之后,重點工作就需要放在應收賬款的日常動態管理上,比如制定往來款項對賬制度、建立應收賬款的內部報告追蹤制度、建立應收賬款的監控體系并采取有效的催收手段,實行應收賬款回收責任制等。
接下來,我們就以某中小型制造企業為例重點說一下應收賬款的日常動態管理方法。不過在談論該方法之前,需要做一項基礎工作,就是深入了解企業產品的銷售模式,以確定企業的產銷模式是根據客戶需求進行接單生產型的模式還是按照市場走勢進行預測生產型的模式,這就是所謂的將業務與財務相融合。在這里,我們要說的是按照市場走勢進行預測生產型的企業進行應收賬款日常管理的方法。首先我們需要將企業從產品生產完成到接到產品銷售訂單再到貨款收回的全過程梳理出來,并按照業務部門的不同劃分到最小單元;其次,根據公司的政策與客戶談妥其帳期后,就需要確定帳期起算的時點。比如有的客戶要求將產品運送到指定地點后才開始帳期的起算,有的客戶是要求發票開具的那一天才開始帳期的起算,但發票卻要等客戶的通知才能開具,因為客戶的有些備注信息不齊全。這種種的因素都會導致客戶實際的帳期(從發貨到收到款項的時間)大于合同上規定的帳期,因此,我們的應收賬款日常管理工作就是致力于將客戶實際的帳期縮短至等于甚至小于合同規定的帳期。對此,可以通過應收賬款管理臺帳這一內部管理工具來實現。
以下就是某中小型制造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臺賬:

images/BZ_78_991_737_1018_764.pngimages/BZ_78_770_737_797_764.pngimages/BZ_78_802_737_828_764.pngimages/BZ_78_833_737_860_764.pngimages/BZ_78_864_737_892_764.pngimages/BZ_78_896_737_923_764.pngimages/BZ_78_928_738_955_763.pngimages/BZ_78_961_737_984_764.pngimages/BZ_78_226_765_1563_1138.png
該應收賬款管理臺賬就是將公司的內部業務流程進行梳理后,把應收賬款全過程的損失分為六大部分:
1.庫存損失:庫存損失包括生產庫存損失和銷售庫存損失,生產庫存損失是指該產品實際的生產時間超過標準的生產時間造成的生產損失;銷售庫存損失是指產品生產出來之后到銷售出去之前的資金占用損失;
2.賬期損失:賬期損失是指談判過程中由于客戶的強勢或企業內部戰略發展需要而與客戶簽訂的合同帳期超過公司內部設置的標準帳期而造成的損失;
3.運輸損失:運輸損失是指產品運輸到指定人接收的時間超過標準運輸時間導致的損失,對于該損失,可以采取選擇大型運輸公司、設計格式統一的簽收單據、用電子簽收單據取代紙質簽收單據等方法縮短簽收單據回傳的時間;
4.寄送損失:寄送損失是收到產品接收人反饋的回單到開具發票并郵寄出去的時間超過標準回單周期及開票周期之和的損失,對于該損失,可以要求銷售人員將接收人回傳的信息在第一時間發送給財務開具發票,來縮短發票開具時間,進而可以減少寄送損失;
5.起算損失:起算損失是指客戶收到發票等相關憑證后實際錄入系統開始起算賬期的時間超過標準寄送周期的損失;
6.超期損失:超期損失,顧名思義是指客戶實際付款的時間超過應該付款的時間給企業造成的損失。對于超期損失,企業要加強應收賬款的日常對賬工作,每周都按照客戶名稱,根據超期與否出具應收賬款賬齡分析表,并將其發送給相關銷售人員,要求其追蹤自己所負責的客戶超期賬款。對于超期賬款的回收監控,可以按照企業實際情況實行三級追蹤制度,建立應收賬款的監控體系并采取有效的催收手段,實行應收賬款回收責任制:
(1)一級追蹤是指對于超期30天以上且未超過60天的應收賬款,應收主管會計以郵件形式發送給財務副經理和大區銷售經理,并抄送財務總監和大區銷售總監,由財務副經理協調大區銷售經理進行核實確認,由銷售經理與客戶的對接聯系人進行溝通,催促客戶賬款已超期,要求客戶抓緊時間核實并付款;
(2)二級追蹤是指對于超期60天以上且未超過90天的應收賬款,應收主管會計以郵件形式發送給財務總監和大區銷售總監,并抄送給總經理,由財務總監協調大區銷售總監進行核實確認;
(3)三級追蹤是指對于超期90天以上還未回款的,財務總監以郵件形式向總經理匯報,財務總監視情況提請總經理召集相關人員(如負責銷售經理、大區銷售總監等)開會,分析難以確認款項的原因,改善相關機制,并由財務總監跟蹤落實機制的執行;
(4)財務及時提供回款信息并以郵件形式發給相關人員,銷售人員及時提供回款所對應的應收賬款信息并回傳給財務中心,應收賬款主管會計每天進行核對,若發現問題,隨時和各相關人員進行溝通,并達成解決問題的共識。
應收賬款管理臺賬是一個非常好的內部管理工具,它揭示了企業應收賬款從產生到消滅的全過程,并將其中可能產生損失的節點列示出來。財務人員可以根據它來統計每月六大節點的實際損失并選取損失的前三位,在與相關人員溝通協調后對其采取專門措施予以應對解決,以減少應收賬款的總損失。應收賬款管理臺賬還可以改善企業內部流程的銜接,協調管理各崗位間的工作;可以健全應收賬工作中的內部控制,避免內部清理欠款工作職責不清的弊端;它還可以作為崗位工作獎懲的一個依據,并對相關人員進行獎懲。
企業要發展,就要擴大產品銷售,擴大銷售首先需要做的就是要提高企業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以使自己在與客戶的賬期談判中占據主導地位。應收賬款形成后,我們要做的就是加強企業應收賬款的日常管理,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采取適合自己的有效管理方法以提高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水平,減少各項損失,達到收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