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永利

就建筑施工項目而言,企業在實施增值稅政策后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企業的重復征稅問題,實施增值稅后只對增值的部分進行征稅,大大降低了建筑企業的稅負[2]。建設工程項目的納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不屬于一般納稅人,如果采用傳統的稅籌政策,則企業在繳納增值稅后,部分進項稅額不能進行抵扣,會增加企業的稅收成本。而在營改增后,建筑施工項目只需繳納增值稅,有效地解決了稅收政策的弊端,降低企業的經營成本,為企業固定資產的更新提供了便利,實現了企業產業結構的優化,降低了建筑工程項目的納稅風險。在實施營改增后,對建筑工程項目的發票管理更加嚴格,實現了買賣雙方的統一。如果項目開展過程中哪個環節出現少納稅現象,則最終其他環節就需要多繳納稅款,有效地避免偷漏稅行為,有利于營造一個良好的稅收環境,同時可以有效地降低企業的稅收風險。
在實施營改增稅收政策后,就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其將稅收籌劃的重點放在了稅收負擔相對較高的增值稅上。為了促使建筑企業更好地履行納稅義務,其在進行稅收籌劃時要遵循一定的原則:
建筑施工項目的增值稅稅籌的目的是合理的避稅,因此企業在稅籌時要在稅法和法律法規允許的前提下進行。
對于建筑施工項目增值稅稅籌時需要一定的成本效益,如果稅籌的成本超出了其所帶來的經濟效益,則稅籌是不合理的。企業在稅籌時要把握稅籌成本與效益的度,爭取使成本最優。
建筑工程項目的稅籌是一種事前經濟活動,只有在事前做好稅籌,才能發揮稅籌對經營活動和決策的指導作用。建筑施工項目在進行增值稅稅籌時要注意以最新的稅收政策為基準,從而實現稅收最優化。
增值稅稅籌是合法的經濟活動,因此建筑工程項目在進行稅籌時要考慮到合法性[3]。但是結合我國當前部分建筑工程項目的稅籌案例來看,部分企業在進行稅籌時法律意識淡薄,不注重稅籌的合法性,而是將企業的稅籌作為企業的一種盈利手段,這是不正確的行為。分析其原因,主要是企業稅務人員的法律意識不強,在稅籌時僅從企業利益角度考慮,沒有考慮到合法納稅是企業應盡的義務。企業缺乏對員工的稅法知識和宣傳以及培訓工作。由于建筑工程稅務人員的稅籌法律意識不強,不合理稅籌可能給企業帶來一定的風險。
建筑工程項目的稅籌工作涉及到的業務相對較多,對企業的稅籌人員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當前部分建筑工程項目稅務人員的專業性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的稅籌工作。當前部分建筑工程項目稅務人員的專業性不足,部分稅務人員本身并不是學習稅務專業;除此之外,由于稅籌工作要以國家的納稅政策和法律法規為重要依據,納稅人員對稅法的理解能力有限,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企業稅籌的質量和效率。
企業對稅籌工作的認識不足,是影響稅收籌劃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當部分建筑工程企業人員片面地認為稅籌工作是企業財務部門的事,如果稅籌不利則是財務工作造成的,這種認識是片面的。由于對稅籌工作的認識不足,使企業對稅籌工作職責不明確,容易造成稅籌工作不能落到實處的現象。
在實施營改增稅收政策后,我國稅法以法律的形式規定了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建筑工程項目合理利用稅籌優惠條件可以有效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4]。合理利用企業稅收優惠政策需要企業加大重視對稅收優惠政策的研究,力爭通過調整企業的收入使企業可以享受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從而實現最大程度地合理避稅,提升企業經濟效益。就建筑工程項目而言,其在進行稅收籌劃時要尋找稅收優惠政策與建筑施工項目業務的契合點,對滿足稅收優惠條件的業務采用稅收優惠的方式進行稅籌,從而實現企業的科學、最優化納稅。建筑工程項目在進行稅籌時可以采用延遲納稅的方式,通過延遲納稅時間,一方面可以增加企業資金的時間價值,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緩解企業的資金壓力,可以大大減少建筑工程項目的籌資成本。
建筑工程項目在開展過程中會涉及到物資采購問題,企業在進行稅收籌劃時要注意對物資供應商的選擇,供應商的選擇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后期納稅額度以及能否享受到稅收優惠。在選擇供應商時首先要確定供應商的類型,要了解供應商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模納稅人。如果供應商為一般納稅人,則其物資的價格就偏高,但是一般納稅人供應商可以開具相應的增值稅發票;如果供應商是小規模納稅人,則其物資的價格就相對便宜,但是卻不能開具相應的專用發票。如果委托稅務機關代為開具發票,則抵扣幅度相對較小。因此,建筑工程項目在選擇供應商時要綜合企業的業務類型特點以及供應商的優惠幅度,最終選擇最劃算的,將企業的納稅成本盡可能降低。
建筑工程項目要實現科學、系統的稅籌,需要重視對稅務人員的培養。建筑行業的涉稅業務復雜、繁多,對稅務人員的專業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企業應重視加強稅務人才機制建設,尤其要重視對稅籌人員的培養。稅籌是納稅整個過程中的重要環節,企業對稅務人員的培訓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一方面,在企業內部選拔相對優秀的稅務人員,加強對其稅務專業知識的培訓,提升其專業知識基礎。在培訓稅務知識時要注意將稅務理論知識與建筑工程項目的稅籌特點相結合,爭取使稅務知識的培訓更具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企業要重視提升稅務人員對稅法的解讀能力。稅法是稅收籌劃的重要依據,只有具備一定的稅法解讀能力,才能保證在合理的范圍內進行稅籌,能夠有效防止由于違法避稅給企業帶來稅收處罰。
綜上所述,我國的營改增政策實施后,我國建筑行業的稅收結構和納稅方式都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建筑工程企業要加強對施工項目的納稅管理,需要重視增值稅稅收籌劃。在如今的企業發展中,稅收籌劃已經成為企業科學、合理、規范避稅的有效方式,建筑施工項目開展過程中涉稅項目較多,通過加強對增值稅稅籌,企業可以合理采用稅收優惠方式進行納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筑企業的納稅成本,對優化企業的稅收結構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企業通過科學的稅籌可以提升企業的盈利能力和投資建設能力,合理的避稅籌劃可以降低建筑企業的經營支出,企業可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將更多的資金投入更有發展潛力的項目,對企業科學、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