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英
摘 要:在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中,根據教學的內容巧妙地運用網絡信息技術手段教學,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陶冶學生審美情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關鍵詞:信息技術;語文教學;綜合性學習
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網絡信息技術已悄然進入了語文課堂教學,為孩子們獲取知識,提高語文素養開辟了新的途徑,成為小學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最佳教學手段。網絡信息技術在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有效運用,創造了開放的、探索的學習環境,為語文綜合性學習開辟了更廣的天空,能夠更加全面地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
去年,我有幸參加了一項運用網絡技術手段開展的手拉手語文綜合性合作學習項目,這種學習模式讓學習者基于網絡空間協作方式而開展學習,圍繞共同的主題,通過網絡信息技術完成主題學習、作品創作等活動任務,并通過網絡空間相互展示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成果,總結學習收獲,相互促進知識建構。一路走來,我覺得參加項目學習的孩子們諸多方面有了可喜的進步,特別是孩子們的語文素養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很大提高。
下面我聯系自己開展活動的感受談一談這種新的學習方式是如何促進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
一、網絡空間學習與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閱讀能力是語文素養的其中之一,特別是現在這個“知識爆炸”的年代,新生事物層出不窮,知識的淘汰和更新也在不斷地加速,面對紛繁復雜的信息,閱讀成為一個人了解世界的最好途徑。但作為我們的孩子應該去讀什么?如何去讀?教師又怎樣指導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完成知識的重組與建構?這是我們一直思考和探索的問題。可以說網絡空間的主題學習為以上有關閱讀的問題提供了方向,這個主題的確立可以結合語文綜合性學習來進行。如去年我校和手拉手學校開展了“今又重陽”這個主題,兩所學校的學生針對這個主題開展了廣泛的網上閱讀,深入生活調查、訪問等活動,將這個傳統節日的來歷,兩地不同的習俗等內容在網上充分交流,資源共享,形成對重陽節這個傳統節日的系統認識。而且學生在閱讀、搜集、交流材料的過程中,分享了閱讀的快樂,學會了對比、篩選與分析,從而完成了知識的重組和建構,這是個人閱讀所無法達到的。因此,孩子們可以在網絡空間里針對主題學習項目展開閱讀,搜集相關資料,并把材料放進“資料搜集”或“共享空間”中,同時又可以閱讀他人的材料,在對比、分析中建構主題項目知識,完成知識的重組,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網絡空間學習與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說到“口語交際”,我們更多想到的是課堂中的精彩爭論與交流,想到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而網絡空間學習論壇便具有群聚性,在學習論壇里,教師和學生可以針對主題隨時發表自己的意見、想法,也可以就別人的看法發表評論或提出質疑,甚至展開真誠而激烈的爭論,這種虛擬的環境,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減少了“面對面”交流可能給學生造成的顧慮和心理負擔,讓更多的學生可以大膽地參與學習活動、發表見解、提出質疑,更加充分地挖掘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也使得教育更加民主。
21世紀是一個國際化和信息化的時代,如何對待他人的價值觀,如何通過與他人交往充實自己的價值取向,對孩子是一種挑戰。在這樣的氛圍中,無論固守自己的想法,還是盲目隨從都是無益的,這就要求孩子在交流中既要與人共享價值觀,又要具有分辨取舍的能力。網絡論壇為孩子們創設了一個價值取向形成的平臺,教給孩子們在交流中學會聆聽、學會質疑、學會分享、學會保留自己獨到的思維和價值取向。
三、網絡空間學習與寫作能力的培養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的綜合表現。”語文一旦與生活聯系馬上就生動活潑了起來。網絡空間學習活動把課堂延伸到了生活,創造了一個寫作所依賴的情境,學生按計劃規定撰寫日志,記錄下所見、所聞、所感,在交流中建構新的知識體系,最后在項目學習小報告中闡述自己的活動所得。最近,我們和手拉手學校開展了“誰動了我的‘枕頭”這個項目,乍一聽,好像和語文學習沒有多大關系,跟寫作關系就更不大了。其實不然,孩子們在一周的睡眠記錄對比中發現南北作息時間的差異,寫出了《時間與睡眠》《太陽的秘密》等短文,孩子們又發現食物、心情、活動都會影響睡眠,于是就有了《食物也影響睡眠哦》《牛奶什么時候喝呢》《睡前你有合適的心情嗎》《今天你是否參加了體育運動》等妙趣橫生的習作,我們恰當地將孩子的生活引導成一個語文大課堂,習作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再次,每個項目的小報告都是集體活動、集體智慧的結晶,它需要統計、對比、分類、篩選,從而在邏輯上形成一個系統的思維過程,整個形成過程伴隨著材料的整合、認知的提升、能力的形成,這種能力就不僅限于語文綜合能力,而是在信息技術前提下學習合作能力、探究能力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總之,網絡空間學習活動可以成為語文綜合性學習中的一種有效模式,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提高。當然,收獲也伴隨著困惑,如何有效地推廣這種新的學習方式,還需要不斷地摸索、探討,就讓我們在探索中前行,在前行中“痛并快樂著”。
參考文獻:
[1]呂勇峰.淺談小學語文與信息技術的整合[J].新教育時代電子雜志(教師版),2016.
[2]季春.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策略[J].小學語文教師,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