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錦鋒
摘 要:現(xiàn)代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改變著人們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而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最主要的手段,因此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的結合逐漸成為人們?nèi)粘jP注的重點以及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作為一門注重培養(yǎng)學生動手能力的學科,科學實驗課程強調(diào)信息技術的輔助能力,認為此能力有利于學生跳出課堂,放飛手腦,更深刻地體會到自主學習的魅力。在此背景之下,結合實際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經(jīng)驗,對科學實驗課程中信息技術的運用問題進行探討,旨在為教學模式的優(yōu)化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培養(yǎng)提供具有參考性的新思路。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科學實驗;研究
小學科學實驗課程是一門以實驗教學為主的學科,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獲得了學生和家長的認可。但是由于小學生的認知和接受能力較弱以及其他因素的影響,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仍然存在著一定的問題,所以對信息技術與科學實驗課堂的結合策略進行探究,有利于減少教學過程中的阻礙,推動理想教學目標的達成。
一、信息技術應用的優(yōu)勢
(一)喚醒學生的學習熱情
小學階段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未形成,在學習的過程中仍然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和幫助,使學生的主動性被有效喚醒,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可以結合教本內(nèi)容,利用信息技術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和課堂主題的引入,將一些實驗背后的小故事、實驗的材料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方式來呈現(xiàn),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對接下來要進行的實驗充滿好奇,達到喚醒學生學習熱情的效果。
(二)降低實驗進行的難度
當學生遇到較難進行的知識點時,信息技術起到重要的輔助作用。它具有大小交換、動靜結合等顯著的特征,能夠給學生展現(xiàn)實驗的理想效果,同時能夠在實驗用具缺失的情況下,給學生多角度展示實驗中重要的步驟和知識點,幫助學生掌握大概的實驗原理。例如,在顯微鏡缺失的情況下,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展現(xiàn)顯微鏡下不同細胞的形態(tài)和特征,降低實驗進行的難度。
(三)加深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記憶
人的記憶遵循遺忘曲線的規(guī)律。實驗課程結束之后,小學生通常會遺忘實驗中的一些重要知識點,例如實驗器材的準備、實驗過程中重要的步驟、實驗的結論等。借助信息技術的作用,教師可以盡量還原實驗的過程,利用微課、與實驗過程相關的課件等材料,形成一些重要知識點的總結,讓學生利用這些材料來進行更為高效的復習。
二、信息技術輔助小學科學實驗的具體策略
(一)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內(nèi)容的呈現(xiàn)
多媒體信息技術是當今課堂教學過程中被廣泛使用的方式之一。不僅可以使教材中的內(nèi)容展示更加具體生動,還能夠有效地完成知識的拓展,幫助學生全方位地理解知識點。例如,在學習“磁鐵”一章的內(nèi)容中,需要引導學生完成指南針制作的實驗,在實驗開始之前,學生只有對地球的磁場分布、磁鐵的形成原理等背景知識有一定的了解,才能掌握指南針制作的原理,進而更好地完成實驗。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相關視頻資料的播放,如紀錄片、教學視頻等,通過播放視頻的形式來使學生加深知識點的記憶,為后期實驗的完成奠定基礎[1]。
(二)利用信息技術補充無法完成的實驗知識講述
受實驗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實驗器材的有限性等因素的影響,小學科學實驗過程中仍然存在著一些無法讓學生自主動手實驗的弊端,在此情況下,利用信息技術進行相關的圖片材料和視頻材料的播放,能夠使學生感受實驗的效果。例如,一些關于宇宙的演變、地球的表面變化等方面的實驗,可以借助專業(yè)學者完成的教學材料來進行講解。
(三)利用信息技術完成實驗過程中的數(shù)據(jù)采集工作
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學校的教學方式也隨之發(fā)生著重要的改變,許多數(shù)字化實驗室在學校中初步建立和使用,為小學科學實驗的順利進行提供了重要的動力。數(shù)字化實驗室是信息技術的重要表現(xiàn)形式之一,它將理論與實踐進行了完美結合,包含了實時測量、智能控制等重要的功能,適用于不同階段的教學實驗,在使用的過程中極大地提高了學生采集和記錄數(shù)據(jù)的效率。例如,在小學四年級的科學實驗“空氣的質(zhì)量”一章中,學生要進行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測試,可以采用數(shù)字化實驗室中的傳感器,用信息技術將被測試的氣體轉(zhuǎn)化為電信號,再轉(zhuǎn)化為數(shù)字信號。最后,再通過計算機得到較為精確的實驗結果。信息技術的運用在一定程度上省略了不必要的實驗步驟,同時也使一些不可能完成的實驗變成了可能,拓寬了學生學習的知識面,使實驗更高效[2]。
(四)利用信息技術完成實驗對象的認知
在科學實驗課程中,小學段的實驗對象具有多樣性和復雜性等特征。例如,在“植物的生長變化”這一實驗中,并沒有規(guī)定具體需要觀察的植物,教師在引導學生觀察校園內(nèi)的植物時,也會發(fā)現(xiàn)一些超出認知范圍的植物。在此情況下,運用百度識圖、搜狗識圖等信息搜索軟件能夠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幫助學生更快速地完成對實驗對象的認知,省略大量的查閱工作,有效提高實驗的效率。
綜上所述,信息技術的運用是當前小學科學實驗形式創(chuàng)新的重要內(nèi)容以及教育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對學生的自身發(fā)展、教育環(huán)境的整體優(yōu)化等,都具有必不可少的推動性作用。需要注意,信息技術與課堂的結合不是一蹴而就的,不僅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還需要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不斷積累經(jīng)驗,提高自身的專業(yè)水平,進行自身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通過全面的努力與積累,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更好地完成實驗,達到使學生跳出課堂、放飛手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呂強.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課堂教學行為淺探[J].學周刊,2015(30):157.
[2]吳剛.激發(fā)興趣,提升素養(yǎng):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實踐淺探[J].新課程(小學),2012(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