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是國家、民族寶貴的文化財富與精神寄托,不論是輝煌的發展史,還是屈辱的壓迫史,都應該被銘記。青年學生是求知立德的黃金階段,是確定人生理想與價值追求的關鍵時期,其對歷史的了解與認同影響其對現實的思考與規劃。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御辱自強的光輝史,是民族解放與國家強盛的轉折點,是激勵大學生奮發有為、建功立業,增強民族自豪感與歷史使命感,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教材。
關鍵詞:大學生;抗戰;歷史;核心價值觀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它忠實記錄下每一個國家走過的足跡,也給每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提供啟示。這是習近平主席對歷史的深刻理解。
大學是思想觀念成熟的階段,是青年學生確立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的要求是: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愛國是公民最基本、最核心的價值理念。愛國的表現形式多種多樣,歷史知識的掌握是一個重要方面。歷史又包括多個層面,燦爛輝煌的五千年文明史、近代百年的異族壓迫屈辱史,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爭取獨立自由的抗戰史,我們選取了年代較近的抗戰歷史作為基點,了解大學生對這段歷史的掌握程度、關注程度,探討青年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現實緊迫性與歷史使命。
一、大學生抗戰歷史知識現狀
日前,在中國抗日戰爭勝利及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4周年之際,為激勵廣大學生牢記歷史,勿忘國殤,銘記先烈,砥礪前行,學校組織了“抗戰歷史知識測試”,隨機選取各專業158名學生參加測試,從測試結果看,大學生對抗戰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容樂觀。
(一)測試內容
本次測試的內容以重要的歷史事件、著名歷史人物、經典戰役、重要會議等為主要測試點,大部分內容在中小歷史教學中都會涉及。歷史事件如皖南事變、西安事變、九一八事變、南京大屠殺等;著名歷史人物如白求恩、楊虎城、董存瑞、雷鋒、楊子榮、王二小、楊靖宇、冷云、馬本齋等;經典戰役如臺兒莊會戰、淞滬會戰、百團大戰、平型關戰役、黃土嶺戰役等。
(二)答題情況
本次測試以單項選擇題的方式,共40題,最多的答對34題,最低的只答對8題。
答對10道題以下的2人,占比1.3%;答對10至20道題的55人,占比34.8%;答對20至30道題的93人,占比58.8%;答對30至40道題的8人,占比5.1%;從測試情況看,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對抗戰歷史知識了解不多,認知不深,優秀率偏低。
(三)試題分析
9月3日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道題有94%的學生答對,正確率最高;對毛澤東主席撰寫的《紀念白求恩》認知度也很高,有84%的學生答對;對西安事變的領導者張學良與楊虎城還有33%的學生不知道;有35%的學生不知道《義勇軍進行曲》出自電影《風云兒女》;有37%的學生對楊子榮、邱少云的認知度較低;有58%的學生無法將“紅軍、新四軍、八路軍、解放軍的稱謂時間”進行排序。
(四)二次測試
為了全面掌握青年學生的歷史知識掌握情況及其對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認同程度,學校于三個月后在沒有通知學生提前準備的情況下,組織了參加測試的158名學生中的92人進行了復測。選擇題平均提高了0.7分,即經過三個多月的時間后,學生對抗戰歷史知識的總體認知程度沒有提高。第二次的復測的結果反映出我們的學生并沒有了解抗戰歷史知識的主動性與積極性,處于無意識學習狀態。
二、由測試結果得到的啟示
2015年,是中國抗日戰爭勝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我們國家舉行了規模盛大的天安門廣場閱兵和一系列隆重的慶祝紀念活動。我們為什么要這樣做,為什么要不斷地回顧歷史警示后人,道理大家都清楚——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但恐怕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深刻理解這句話的深刻涵義,并不是每個人都能深刻體味當前異常嚴峻的國際、國內形勢,并不是每個人都能自覺地經常地去學習歷史、反思歷史。這從測試中也可略見一斑,有些我們自認為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卻不為現在的青年學生所了解,或許我們也有些淡忘了。青年學生忘記了歷史,作為師者的我們忘記了什么?我們忘記了責任。所謂生不學師之惰也,作為教育者的我們,忽略、弱化了歷史對青年學生的思想覺悟、價值評判、人生信念的重要性。
我們建設紀念館,走進紀念館不是為了播撒仇恨的種子,而是為了銘記歷史,昭示未來,讓每一個國民都能深刻了解我們的國家曾經遭受的苦難,讓歷史的悲劇不再重演。當有人在不遺余力地篡改歷史,粉飾罪行的時候,我們的教育者、宣傳者更要矢志不逾、千方百計地還原歷史真像,肅清歪理邪說,讓我們的青年學生深刻領悟“國弱民辱”、“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從而倍加珍惜我們國家來之不易的繁榮發展,和諧民主;從而凝聚共識,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師范大學師生座談時講到教師的責任——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的使命和責任是傳授科學文化知識,更是培養熏陶學生具有家國情懷、憂患意識。血淋淋的歷史教訓和嚴峻的現實困境警醒著我們落后就要挨打,淡忘就會遺失,遺失我們對歷史的記憶,遺失我們居安思危的歷史根源和前進動力。
三、以史為鑒,以今為綱,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一)銘記歷史,牢記使命
歷史是文化之根,藝術之源,中華五千年文明蘊涵了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這是我們的寶貴財富,我們不該遺棄;而近代中國的百年屈辱史讓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民族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我們必須銘記??谷諔馉幍膭倮墙詠碇腥A民族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反侵略戰爭和民族解放戰爭,是20世紀中國和世界歷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戰爭史上的奇觀。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這是鐵的歷史事實,然而卻不是鐵的客觀現實,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已認可中國的歷史地位,并不是所有的國家都能正確面對侵略罪行。我們都知道的歷史定論沒有出現在有些國家、有些地區的教科書上,他們選擇逃避,選擇忘卻,甚至是歪曲篡改。對此,我們則必須銘記,銘記的不是仇恨,而是真相。這是我們的使命與責任,我們要永遠銘記,永遠傳承,要讓一代一代的青年學生銘記歷史,要讓一年一年的紀念活動延續下去,要讓還不知道的人們知道,要讓不想讓人知道的人們放棄愚念,痛改前非。
(二)深入學習,增強四信
理論是行動的先導,我們要用正確的思想理論指導實踐行動。在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四進四信”專題教學工作過程中,站位一定要高,要用廣闊的世界歷史眼光和近代以來我國社會變革的歷史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肩負著立德樹人和鞏固國家主流意識形態使命的思政課教師,對“新設計師”的思想要形成系統認識,作為未來中國現代化接班人和建設者的莘莘學子,要很好地把握“新設計師”思想到底“新”在哪里,避免在未來的現代化探索實踐中迷失方向、有辱使命。
在思政課教學中要深入研究“四進四信”專題教學工作,加強講義編寫、課件制作、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與教學效果,要把講話精神講清、講透、講活;要深入開展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學習活動,通過堅強有力的思想教育和政治引領,增強學生的“四信”,使廣大青年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信條和價值取向,把好“總開關”,堅定“主心骨”,筑牢“壓艙石”,自覺地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堅定信仰者和忠誠實踐者,努力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三)學以致用,知行合一
“四進四信”專題教學要牢牢抓住四個環節——前提是“進”、重點是“學”、關鍵是“信”、根本是“用”。
要學以致信,不斷提高師生對講話精神的認知認同。學習貫徹講話精神,開展“四進四信”工作,就是要讓大學生們真學、真懂、真信,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這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
要信以致用,我們不僅要了解掌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的實質,而且要用講話精神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激發青年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斷地放飛青春夢想,匯聚青春能量。
我們要把學習講話精神的落腳點放在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謀求發展上。黨員干部要不斷提高干事創業能力,教師要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水平,學生要不斷提高綜合素質,從而實現學校教育教學綜合改革的快速推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
參考文獻
[1] 首都各界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周年,習近平出席并發表重要講話[R].2014-07-07.
[2] 習近平在德國科爾伯基金會的演講[R].2014-03-30.
基金項目:文章為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影視文化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構建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5D055。
作者簡介:臧國銘,男,牡丹江師范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現代教育技術、影視文化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