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飛
摘要:近年來,國有企業貫徹落實改革要求,積極開拓競爭性業務,隨之而來投資企業增多,管理難度加大。實施財務監控,是推行集團化管控的有效手段,國有企業集團有必要從指標優選、機制構建、財務分析、保障措施等方面綜合考慮,建立對下屬企業的財務監控體系。
關鍵詞:國有企業;企業集團;財務監控
隨著國企改革向縱深發展,競爭性業務將全面推向市場。大型國有企業集團股權投資逐漸增多,資本運營領域不斷拓寬,呈現出管理結構多層化、業務開拓多元化等特點。國有企業集團不僅強化了下屬國有股權單位的保值增值責任,也加強了對所屬集體企業及其轄下企業的監督管理,發展盤活集體資本,整體做強競爭性業務。
下屬企業數量增長增加了集團管理難度,推行集團化管控有利于整體優化資源配置,促進各企業優勢互補,共同實現可持續發展。實施財務管控是發揮集團化管理職能、實現對下屬企業有效控制的重要手段,但集團公司對各企業的管控往往重兩頭、輕過程。年初通過下達利潤目標、審核(備案)企業預算進行事前控制,年末企業上報財務報表、通過考核進行事后控制,缺少月度、季度過程監控,難以及時發現問題,管理有效性有待增強。
一、建立財務監控體系的意義
(一)建立財務監控體系有利于集團戰略目標的實現
集團戰略目標是企業集團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方向,集團戰略目標的實現需要轄下各企業目標一致,共同發力。只有實時掌握下屬企業的經營情況,保障各企業經營穩定、風險可控,才能確保集團戰略目標的落實。
(二)建立財務監控體系有利于提高財務信息質量
集團公司下屬企業眾多,集團無法直接參與各企業的經營管理,因此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各企業作為獨立的法人主體,自負盈虧,追求本企業利益最大化,而集團公司追求集團利益最大化,因此各企業存在歪曲會計信息、影響集團決策判斷的可能。集團公司通過財務監控,規范財務信息披露,有利于提高財務信息質量,共同健康發展。
(三)建立財務監控體系有利于防范集團公司財務風險
集團公司往往與下屬企業存在貸款擔保等關系,如果下屬企業發生財務風險,很可能影響到整個集團的支付能力。建立財務監控體系能夠及時掌握下屬企業存在的風險隱患和經營問題,及時分析、預警潛在風險,提前防范風險發生。
二、財務監控的具體實施
(一)財務監控指標
財務監控指標的選擇應從集團的戰略角度出發,結合各企業實際,綜合反映企業經營情況。但指標數量也不宜過多,應該以支持決策、控制風險為主。財務指標通常分類為盈利能力、發展能力、償債能力、運營能力等方面,適合用于完整會計年度的多角度分析。但財務監控指標統計頻繁,且企業經營受季節、工程進度等因素影響,并不是任何時點的指標都具備統計分析價值。因此應該精選核心指標,重點把控過程風險。
核心指標是與企業現階段發展緊密相關、需快速提升的關鍵指標,除營業收入、利潤總額等常用指標外,應根據企業所處發展階段、業務規模、行業特點等方面綜合考慮。對于正處于業務拓展階段、行業景氣的企業,可重點關注新增合同額和非關聯業務收入的增長;對于業務穩定、規模較大的企業,可重點關注綜合毛利率的變化和重點費用的壓降;對于人力智力密集的企業,可重點關注勞動生產率、人工成本利潤率等人均效率指標。
除核心指標外,對財務支付風險的監控也是過程監控的關鍵。由于企業創造利潤并不能全部轉化為可支配的現金,即使盈利良好,如果資金出現問題,則會隨時產生無法償還到期債務、無法支持項目開支甚至企業無法正常運轉的問題。因此把控住資金風險,就在很大程度上控制住了財務風險。筆者認為對財務支付風險的監控應至少包括現金凈流入、資產變現、負債結構等方面的考量。現金凈流入是企業繳納稅費、支付賬款、償還貸款本息的直接保證,其中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可以衡量企業長期穩定獲得現金流入的能力,應重點監控。資產變現能力是指企業在資金不足時可以通過資產快速轉換現金的能力,流動資產占比、應收賬款周轉率、存貨周轉率都是應重點關注的指標。負債結構主要是對需要企業償付的應交稅費、應付賬款、應付債券等進行評估,及時掌握到期債務和逾期債務,包括短期負債率、逾期負債率等。
(二)財務監控機制
指標確定之后,需要平衡監控的可操作性。筆者認為,包括監控頻次、分析方式、特殊處理、預警反饋機制等方面都應該充分考慮。對于監控頻次,建議按月收集數據,及時掌握企業情況。對于分析方式,應與歷史比、與預算比、與行業比。與歷史比,是與企業的過去比較,看是否提升;與預算比,是為確保財務預算的有效執行,進度可控;與行業比,是與行業標桿對標,找出差距,促進改善;特殊處理,要求及時收集企業受到外部經濟變化、政策變更、內部戰略調整導致數據波動的原因,剔除影響,提前謀劃,積極應對。預警反饋,是建議對監控指標設置區間等級,警告異常,提醒注意,提出表揚。
(三)財務監控分析
財務監控如果少了整理分析和建議,就會變成單純的數據收集。集團公司應至少每季度開展一次經濟活動分析,由財務部門或下屬企業的管理部門進行總體情況發言,具有代表性的企業做專題發言。可以從監控指標結合業務構成、管控要求等方面進行總結提煉,剖析問題,為完成年度目標、調整戰略方向做好決策支持。
三、實現財務監控的保障
(一)用好財務預算、決算機制
財務監控指標應注意與財務預算進度保持聯動,年度指標應以財務決算報表為準。對于預算體系不健全的國有股權企業和集體企業,應同步建立完善財務預算制度。對于部分長期未更換決算審計機構、或聘請決算審計機構水平較低的國有股權企業和集體企業,集團公司應明確審計要求,按照統一標準通過公開招標聘請年報事務所,并實行“三年一換”原則,保障經審計的數據客觀、公正。
(二)與企業考核聯動
財務監控指標如果缺乏約束,難以保證指標報送質量。集團公司應考慮將指標監控情況按照一定比例納入企業年度考核。此外,企業年度考核內容的設置也可以根據財務監控反映出的問題,不斷調整優化,逐漸做到精準考核。
(三)充分利用財務信息系統
使用統一的財務信息系統,能極大程度提高企業的會計信息質量和監控效率。有條件的國有企業集團應盡可能統一下屬企業的財務信息系統,實在存在困難,可以采取國有股權企業一個系統、集體企業一個系統,充分利用財務報表模塊搭建財務監控體系。
參考文獻:
[1]倪盛枝.淺談集團公司如何加強對子公司的財務監控[J].華東經濟管 理,2001 (5): 133-135.
[2]昊玲玲.構建企業集團財務監控體系[J].交通財會,2001 (8): 6-7.
[3]張樹軍.母子公司財務監控系統研究[J].全國商情,2007 (13): 74-79.
[4]王博.國有大中型企業構建財務監控體系對策措施[J].商業經濟,2009 (7): 98-99.
[5]王素琴.企業財務風險的監控問題[J].經濟師,2011 (11): 152-152.
[6]徐華.略論對控股企業的財務監控[J].中國農業會計,2012 (11): 48-50.
[7]張麗霞.論集團公司對子公司的財務監控[J].中國集體經濟,2017 (28): 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