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振華 丁緒武
摘 要: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設上取得了重要進展,“智慧城市”建設水平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當前上海市正大力實施“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著力推進“一網通辦”,建立市大數據中心,實現政府及相關企事業單位所有數據的連通和交換,進而實現全社會數據的有效管理和保護。在分析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成效的基礎上,對“智慧政府”的內涵進行界定,并對瓶頸問題進行分析,最終給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智慧城市;智慧政府;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F299.2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19)22-0131-02
一、“智慧城市”發展回溯
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建設一批新型示范性智慧城市”,工信部也提出在“十三五”期間有針對性地組織100個城市開展新型智慧城市“試點”。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持續推進,無處不在的信息技術已經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在各地政府和企業的共同推動下,城市的信息化歷程由最初的數字化,在經歷了網絡基礎設施的廣泛普及后,實現了網絡化的發展,但是智慧化建設目前仍處于初級階段[1]。國家為引領智慧城市的有序發展,密集出臺了相關的政策。多部委聯合制定了由七個類別組成的智慧城市標準體系。城市信息基礎設施的建設廣泛普及,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務向精細化發展[2]。近年來,世界各國陸續開展智慧城市建設實踐。2004年,韓國、日本就分別推出了U-Korea、U-Japan國家戰略規劃。2009年,美國愛荷華州迪比克市建設美國首個智慧城市。隨后,歐盟制定了智慧城市發展框架。新加坡則通過長達十年的通訊信息產業發展藍圖,從“智慧城市”邁向“智慧國”[3]。
二、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成效評價
目前,在民生、城市管理、政務信息化,以及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方面,上海已經取得了具有建設性的成就。首先,民生服務信息化應用分析,涉及健康、教育、在線學習、公共服務、養老服務、公共交通等諸多領域,基本實現了民生各個模塊的信息化改造。其次,城市管理與政務信息化縱深發展分析,應急管理已成為城市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城市交通與治安監控視頻的整合、城市消防的智能化以及災難預警機制的建立等工作都在持續推進。而在政務信息化方面,網上辦事大廳、“一網通辦”、政務網站集群化管理、市民服務熱線等協同化政務應用已廣泛普及。最后,信息技術與產業融合創新分析,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兩化”融合指數從2010年的75.5提高到2015年的85,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建設正穩步推進,工業云、金融云、中小企業服務云、智能制造等在汽車、裝備、航空等行業得到部署應用[4]。
三、“智慧政府”的內涵界定及其對“智慧城市”建設的要求
通過總結以往研究,對“智慧政府”的內涵進行詳細的界定,并在此基礎上,通過對“智慧化”這一概念的詳細解讀,提出建設“智慧城市”的具體要求,進而實現政府、企業、市民三大主體的融合與交流,促進社會的發展。
1.“智慧政府”內涵界定。“智慧政府”建設的最終目的是實現政府、企業和市民的融合可持續發展。具體的應用技術有人工智能、大數據相關技術、云計算、并行計算、云計算以及區塊鏈等,旨在提高政府的辦事效率,提升企業和市民的滿意度,滿足城市快速發展的目的以及城市化進程所帶來的相關管理問題[5]。
2.“智慧政府”對智慧城市的建設要求。“智慧政府”關注的重點是底層應用的連通與數據共享,依托于此來解決民生問題以及企業發展問題。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相關技術手段的改進、基礎設施的支撐等至關重要。
第一,將“智慧政府”的建設作為首要任務。“智慧政府”的建成有利于社會的穩定繁榮、經濟的穩健發展。“智慧政府”是未來政府發展的方向,高滿意度、高辦事效率等特點是未來政務辦公的方向。
第二,“智慧”切入點的選擇要精準有效。由于地區和部門之間的差異,應根據自己的需要建立相應的知識管理系統,以人工智能為依托,選取合適的切入點。
第三,大力推廣區塊鏈技術。作為一種加密技術,區塊鏈由于其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的突出優勢,開始在數據倉儲、金融服務、風險評估等領域廣泛應用。建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電子貨幣監管體系,有助于實現對于電子貨幣的有效監管。
第四,鼓勵政府部門推廣應用Web 4.0技術,加強與民眾的溝通,促進和諧社會建設。
第五,抓住機遇,大力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
四、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瓶頸問題分析
建設新型城市形態——“智慧城市”必定要在以“智慧政府”為首的基礎上進行擴展。但至今為止,從總體上看,多數智慧城市的建設仍舊處于初級摸索階段,存在著對建設目標認識度不足、所需基礎設施落后、信息資源整合缺乏規范等短板。
1.對建設目標認識不足。首先是某些地區對建設“智慧城市”的認識不夠清晰,部分政府管理者對智慧城市的理解不夠全面。缺少對智慧城市建設的正確、深層次的領悟,不能從所在地區的實際根本出發,忽略對本地區的科學定位、理性安排。
2.基礎設施落后。基礎設施是承載智慧城市運行的重要載體,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不足的現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智慧城市的整體推進。一是目前農村和偏遠地區信息基礎設施普及率較于城市相對很低,移動盲區問題還大量存在。二是交通、供水、燃氣、環衛等大部分市政基礎設施并未進行智能化升級改造,對城市精準化運行管理的支撐力度有限。
3.信息資源整合缺乏規范。大數據是智慧城市建設的關鍵因素,整合數據資源是智慧城市建設的核心內容,但是由于現有相關標準和法規缺失,使得信息孤島成為阻礙資源整合的最大障礙。
五、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總體思路、重點領域、關鍵性舉措
針對目前上海智慧城市發展現狀以及參考國外智慧城市建設經驗,結合對上海智慧城市建設進展的調研基礎上,根據上海市自身優勢特點,提出以建設“智慧政府”為重點,加快推進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重要思路、涉及領域和發展措施。
1.制定建設上海智慧城市總體方略。圍繞合理、科學化推進城鎮化建設主旨,以城市未來需求為導向,設計符合上海市智慧城市發展實際道路。理性借鑒其他國家、地區發展經驗,不刻意復制方法道路。
2.保證有序推進智慧城市建設步驟。突出智慧城市建設中的緊要問題,放在首位。并對建設進程中的各項問題配以明確權重,區分輕重緩急,統籌資源配置,分類別、分階段處理智慧城市建設中的難點問題,避免盲目求快。
3.設立智慧城市建設監管機構、評價機制。在以建設智慧政府為領頭目標,推進上海智慧城市建設中,同時設立對智慧城市功能實現的智能監督評價體系。開放政務數據,接受正確評價建議,及時反饋,持續調整修正。
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圍繞“智慧政府”為中心,堅持科學發展觀,正確推進城鎮化建設。根據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發展研究中心公布的數據,上海智慧城市發展水平在國內保持領先地位。涉及公眾交通、健康醫療、社區管理等領域,促進上海市向國際化、節能型、高效型都市發展。第一,打造便民惠民生活智能體系。設置智能交通到站提醒、醫療信息互聯互通、政務信息APP,方便市民生活出行。第二,建設與經濟發展、政務管理相匹配的智能服務體系。為適應經濟中高速發展水平以及更加透明的政務事宜,需要鼓勵傳統金融業與互聯網的融合和政務專網的成熟統一。第三,設立智慧城市試點區域。選擇先期試點社區、商圈,逐漸升級事務管理的智能化、精細化程度,獲取先期經驗,逐步推廣。第四,加強基礎信息設施建設、鼓勵數據開放。上海智慧城市建設在信息數據上,完善并維護基礎信息設施的持久運行是建設的根本保障。利用互聯網載體開放數據,便于收集眾多積極反饋意見,也有利于上海智慧城市建設。
六、加快上海“智慧城市”建設的對策建議
在我國全面推進“互聯網+”大背景下,以全面深化改革為契機,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設需要政府、企業和群眾三方的協同合作,以需求為導向,以重點領域為突破口,積極鼓勵市場主體參與。
1.采取需求導向型發展模式。需求導向型發展模式,就是以群眾和企業需求為基礎,以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企業滿意度為標準,來指導“智慧城市”的建設。目前,上海乃至全國的“智慧城市”建設基本上都是以供給為導向,即依據政府本身所能夠提供的服務為基礎來開展“智慧”服務。這種發展模式雖然短期有效,但是長遠來看,不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市民和企業參與度不高,市民獲取信息的能力也收到限制。
2.聚焦重點領域實現率先突破。“智慧城市”的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而且基本上沒有以往成功的經驗進行參考和借鑒。由于目前在經濟實力、人才儲備、體制機制等方面發展還不完善,還不足以支撐整個“智慧城市”項目全過程的建設。因此,依據自身特點,選取相應階段的重點領域進行突破,以點帶面,進而實現整個工程的建設。
3.提升市民和其他主體參與度。上海在建設“智慧城市”的過程中,依然是以政府為主導,市民、企業等其他主體參與度不高。因此,一方面,需要對“智慧城市”的建設理念進行廣泛的宣傳,提升“智慧城市”的“知名度”;另一方面,應提高公眾參與度,加強互動,進而獲得其他參與主體的廣泛支持。
4.加強“智慧服務”。上海在智慧城市建設中強調“智能管控”多,而對“智慧服務”重視不夠。上海智慧城市建設應針對具有迫切需求的民生問題,將信息化手段與完善服務的理念和措施相結合,建成真正的智慧城市。
參考文獻:
[1] ?紀雷.智慧城市建設研究[J].電信網技術,2014,(6):38-41.
[2] ?智慧城市發展研究課題組.“十三五”我國智慧城市“轉型創新”發展的路徑研究[J].電子政務,2016,(3):1-10.
[3] ?劉曉娟,黃海晶,張曉梅,宰冰欣.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數據開放、共享與利用[J].電子政務,2016,(3):35-42.
[4] ?陸森,劉巖,辛竹.解讀《2017上海智慧城市發展水平評估報告》[J].上海信息化,2018,(1):43-46.
[5] ?霍亮,楊柳.云架構下智慧政府服務模式研究[J].現代情報,2016,(7):3-6.
Abstract:Shanghai has made important progress in the construction of“smart city”,and the“smart city”construction level is in a leading position in the country.At present,Shanghai is vigorously implementing the“Internet+Government Service”reform,focusing on promoting“one network through”,establishing a city big data center,and realizing the interconnection and sharing of government data.On the basis of analyz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mart city” in Shanghai,the definition of“smart government” was defined,and the bottleneck problem was analyzed.Finally,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Key words:smart city;smart government;countermeasur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