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醫藥行業最近一年不太“省心”, 曝出問題疫苗事件,以及去年帶量采購政策的推出,最近又有會計信息質量檢查,等等。這讓醫藥行業的估值也下降了,最近回到了低估區域。有人可能會問,醫藥行業是否還值得在低估區域投資呢?
優秀行業的買點
醫藥行業在A股10個行業中,長期收益目前排名第二,僅次于必需消費,高于其他8個行業。在美股,醫藥是長期收益最好的行業;在日股,醫藥行業長期收益也是跑贏市場平均的。
其實優秀行業比較好的買點,往往出現在行業整體遇到一些困局的時候。比如,回顧一下消費行業,比較好的買點,是當年曝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的時候。大家都對食品安全比較擔心,一旦出現問題,就導致行業整體大幅下跌。(2008年10月發生三聚氰胺事件,消費行業受此影響在兩個月時間里大跌35%,最低的時候,消費行業到了2000多點。)但之后國家大力整治,大眾擔憂情緒逐漸緩解,市場對食品飲料的需求又是剛需,行業內公司的盈利也在慢慢恢復。如果當年在市場比較低迷的階段買入消費行業指數基金,到現在收益是很不錯的。
從定性的角度來看,優秀行業基本上都是每年盈利增長的,很少出現盈利下滑。只有遇到行業整體困局或者出現黑天鵝事件,才會讓行業的盈利出現下降。不過,往往正是在這一階段,這些優秀行業的估值才容易出現低估。好行業,大部分時間里盈利上漲,偶爾某一年出現盈利下滑,估值也到了低位。這就是優秀行業的最佳買點。
醫藥行業的現狀
過去10年,醫藥行業的盈利基本每年都是上漲的。只有最近一年,醫藥行業因為一些事件和政策調整,盈利出現了略微下降。正因為盈利的下滑,醫藥行業的估值也受到了影響。在2018年底和最近,醫藥行業進入了低估區域。 其實2018年醫藥行業的收入還是保持了20%的增長速度的,只不過凈利潤是下降了的。這一情況在今年一季度有所緩解。一季度,醫藥行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7%,凈利潤同比增長12%,已經開始逐漸恢復。
所以醫藥行業的長期收益不用太擔心,它的收入和凈利潤還是可以保持比較高速度增長的。不過,不是所有的醫藥個股都能扛得過去。能“活下來”的醫藥個股,則可以享受到未來更高的市場份額和空間。
醫藥子行業
醫藥行業是一個統稱,它也有幾個細分子行業——
化學藥:例如化學制劑、化學原料藥;生物藥:例如疫苗、血制品;醫療器械;醫藥商業:例如零售藥店、醫藥流通;醫療服務:專科醫療連鎖等。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日趨嚴重,醫保開支的壓力越來越大。醫保開支壓力增大,就需要醫藥上市公司“讓”出一部分利益,這就導致了醫藥行業公司整體的收入下降。最近一年的醫藥行業的盈利下降,也主要是這個原因。
為什么這樣呢?以日本為例,由于老齡化很嚴重,政府在看病就醫上的支付壓力就會越大,為此不得不通過政策調整,影響醫藥行業的定價權,降低企業利潤率,以補貼百姓,減少支出。
但是醫藥行業又是一個比較特殊的行業。通常來說一款新藥的研發周期很長,并且需要投入巨量的資金。如果醫藥公司沒有現金流支撐,就無法完成這些創新。所以實際上在這個過程中,化學藥子行業中做仿制藥的這類企業的盈利下滑會比較嚴重。而化學藥子行業中做創新藥的企業,一方面可以得到政策支持,另一方面創新藥的利潤空間更大,可以讓這部分藥企獲得更高的回報率,反過來吸引更多的資本,支撐它做下一步的創新。這樣形成一個正向循環。
其他幾個子行業,最近一年受影響不大,收入和凈利潤增長在今年一季度均保持了15~20%以上的增長速度。目前的醫藥行業指數中,各個子行業的占比是比較均勻的。比如說醫藥100,單個醫藥子行業的占比相對均勻,沒有哪個子行業一家獨大。所以不用擔心醫藥行業長期的增長問題,整個醫藥行業仍然可以保持比較高的收入和盈利增長。但個股的話會有一部分遭受比較大影響,要謹慎一些。投資醫藥行業,仍以指數基金為主比較好。
醫藥行業指數
從分散風險的角度,像醫藥100是不錯的選擇。因為是等權重配置,任何一個股票都不會持有太多。醫藥100也是有很多大盤醫藥股的,只不過是均衡地每一只都買一些。
追蹤醫藥100的指數基金,主要是兩只。一只是國聯安的000059,一只是天弘基金的001550。這兩只目前的規模也都可以。不過從基金費率上,000059管理費率0.8%/年,托管費率0.2%/年;001550管理費率0.5%/年,托管費率0.1%/年,每年可以節約0.4%的費用,相對更劃算一些。所以醫藥100里可以考慮天弘醫藥100,節約成本。
醫藥100每個股票的比例都不高,在1%上下。這種配置股票的方式可以說是業績暴雷的“克星”,把單個公司的影響控制到最小。如果有成分股暴雷,也會被剔除出指數。因為醫藥100是包括了100個成分股,所以出去一個還會進來一個的。
買醫藥行業指數基金是投資醫藥行業比較好的選擇,因為行業指數是不會消失的,肯定可以度過這一低迷階段。而且醫藥行業長期都是剛需,也不用擔心它的盈利回不來,投資的時候主要是控制好買入成本。通常來說,以低估的優秀寬基指數基金為主,優秀行業指數基金為輔。目前醫藥行業剛進入低估區域不久,投資要做好短期波動的心理準備。(風險提示:本文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