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曉晶

工作大半年,小張攢下了自己人生的第一筆積蓄,錢不是太多,3萬元左右。她在高興之余也有點犯愁,該怎么打理這筆閑錢呢?放在工資卡上,活期存款太不劃算;轉入余額寶,收益并不高,且跟支付渠道相連,不利于控制消費。
三四萬元,可以說是很多人理財的第一道門檻了。上點心,有了這點基礎,資產跨過6位數,并不難;但一不小心,隨手一花,直接歸零,也是分分鐘的事。那究竟如何打理這筆閑錢,能省心又放心呢?
越是本金不多,越是容易激進
在講解正確的資產配置方法之前,先說個反面教材,給大家提個醒。我有個朋友,通過儲蓄,積累了一筆大概10萬元左右的資金。擁有了“第一桶金”的他,覺得應該拿這筆錢做些投資才行。為此,他在市面上比較了一圈:銀行理財,嫌利息太低;基金定投,嫌時間太長;投入股市,不確定性又實在太大……
那時候,P2P剛開始起步,不少平臺利息高、返現多,同樣存個一年期,相比于定期存款,回報翻了好幾倍。于是,這位朋友就分批把全數本金,都投入到了某個P2P平臺,期間收益還挺穩定,也的確替他賺了不少利息。
不僅省心,還賺得多,一來二往之后,他但凡湊齊個整數,都會存到這個平臺上,3年累計投資了差不多30萬。但去年底,遭遇平臺資金鏈斷裂,他的本金“全軍覆沒”。
其實,在事發前兩個月,就不斷有P2P平臺爆出風險事件,但他眼饞高利息,不舍得退出,抱著僥幸心理,又拖延了一段時間,直到最后“悔不當初”。
我們身邊犯過像他這樣類似錯誤的人,并不在少數:越是本金不多的時候,在投資上表現得越激進。倒是那些理財能人、投資精英,對每一筆投資都表現得很謹慎,甚至顯得過于保守。就像我另一位朋友,3年攢下了50萬,目前本金中有50%以上都投資在穩健理財當中,做高風險嘗試的占比不會超過20%。在他看來,正確的投資順序,比選對產品更重要。
正確的投資順序
何謂“正確的投資順序”?核心還是穩字當頭。
其一,現金。首先,現金的儲備是基礎。除了注重投資本金的積累外,還要留足至少3~6個月的生活費作為備用金,以備不時之需。
其二,保險。很多人都會忽略保險,我見過不少朋友,優先給家里的老人和孩子配齊了保險,卻忽略了自己作為家庭經濟支柱的保障。如果不想因為疾病和意外返貧,保險這一環節就必不可少。
其三,長期穩健理財。理財部分,建議跟家庭和個人的目標掛鉤。比如,身邊不少朋友都在為買房的首付款努力,另一些早已成家立業的,則在為孩子的教育金做儲備。對于這類情況,大家在選擇投資對象時,應該以低風險的保本產品為主。股票、期貨,或者是P2P一類,不確定性大,本金不能得到保證的就別考慮了。
其四,高風險投資。如果你還留有一部分可投資資金,暫時沒有明確的用途和期限要求的,倒是可以適當嘗試一些高風險投資。像基金定投這一類的,每月投入工資的10%~20%,抱定至少堅持3~5年的決心。既不影響正常生活,投資心態也不容易受市場的大起大落影響。
兩個提醒
大家不妨比照以上的投資順序,做個自查,看看自己的資產配置思路對不對。可能有人會有疑問:“方法我都懂,但做起來就有偏差”,其實關鍵還是要學會把控自己的投資心態。
其一,別過分追求表面的高收益。不少人在參與投資之初,都會以收益率的高低來評判產品的好壞。雖說收益率直接決定了投資者最終回報的高低,但千萬別忽視了,高收益就意味著需要承擔更高的風險。
就拿前文里我那位朋友所投資的P2P來說,看似一年8~10%的年化收益率,投資回報的形式也與銀行定期存款無異。但其實資金的去向,背后的盈利機制等重要信息,都是不透明的。按照“不懂不投”的原則,參與此類投資都是很危險的,需要盡量避免。比起多1%的收益,樹立正確的投資理念,積累理財經驗,其實更有意義。
其二,別對投資結果操之過急。之所以盲目追求高收益,其實是投資者對于投資結果過于著急。投資理財,本來也不是買彩票,不要幻想著憑此就一夜暴富。我身邊不少實現財務自由的人,大多還是依賴主動收入的快速提升。
所以,大家不妨試著在自我提升上,表現得更激進一些;而在投資決策上,不妨保守些。畢竟,投資也好,人生也罷,都像是一場馬拉松,并非百米沖刺后就能見分曉。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和決心,才是明智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