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宇
先將網絡資源能力化,再把通信能力體驗化,并基于體驗體現價值,這個鏈條就是5G時代要做的“價值運營”。
6月6日,工信部發放了4張5G商用牌照,我國正式進入5G商用元年。
通信產業的4G時代正趕上了移動互聯網大發展,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相互之間“斗”得如火如荼,盡心竭力地把網絡建好,突然發現客戶和金錢卻全進了互聯網公司的腰包,心中難免不忿。5G時代,會不會是這種局面的延續呢?
5G朝我們走來,按說這意味著新的市場機會,然而眾多的運營商員工并不看好。在他們看來,國家倡導提速降費,運營商業務量的增長難以帶動企業效益的提升,以前的3G、4G投入都還沒有收回來,如今又在談5G新概念。有這樣的看法很正常,如果看不到成長的機會和空間,自然會產生負面情緒。所以,找到5G的商業價值,尤其是增長和變現的路徑,是讓產業鏈企業同心協力推動5G快速發展的關鍵所在。
開展價值運營才能提升5G的商業價值
通信產業涉及國家安全,因此電信運營商必須擁有政府頒發的經營牌照。傳統電信運營商在網絡能力變現方面并不需要太多的創新,話音、短信、流量、專線,基本都是將通信和網絡進行簡單地封裝,再配上相應的資費,就形成了運營商的產品。
后來,通信市場逐漸開放,在同一個國家或者區域內引入了運營商之間的競爭,賣的還是基本的通信能力,競爭的花樣主要體現在價格上。為了避免整體價格的快速下滑,各種各樣的套餐成為運營商開展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
無論在套餐上玩出多少花樣,客戶最關注的還是網速、覆蓋等通信能力指標。而通信能力是基于標準進行建設的,由同樣的供應商來支撐,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電信運營商的網絡質量和業務類型趨于同質化,這時候競爭就演化為簡單粗暴式的降價。
全球的運營商都走在“降本增效”的路上,依托龐大的客戶群和網絡規模,簡化套餐資費,降低內部運作成本,即便收入增長空間不大,依然可以維持較高的盈利水平。如果延續這樣的發展思路,上5G就是讓套餐里的內容更多些,用戶體驗到的網速更快些,而這些又能給運營商帶來什么好處呢?
所以5G時代的經營思路必須要進行調整,將通信資源和能力組合包裝成為更加貼近客戶體驗的新產品,實現更高的商業價值,這就是所謂的“價值運營”。
通信業要具備開展價值運營的基礎技術能力
個人以為,5G時代并不單純指將無線通信網絡升級為5G,而是一大批技術創新的總稱。
在5G時代,核心網向NFV演進將推動CT資源進一步IT化,這意味著底層的基礎設施進一步開放,為自由組合和編排提供了便利。通信網絡的演進目標是“資源可編排,能力可調用,網絡自動化、運維智能化”等,這些口號在IT人聽起來也許沒有什么新奇,但對于為通信標準干活的CT人來說,每一個概念的背后都要做大量的工作。
說到5G,就必須提到切片以及多連接等技術特點。從公用通信網絡里切出來端到端且有質量保障的專網,這是眾多行業客戶期盼已久的基礎設施,如果能實現的話會大大加速行業創新,拉動眾多的社會資源加速推進數字化發展。
可自主編排的資源、可自由調用的能力,再加上有質量保障的切片專網,這些基礎性技術改良組合在一起,目標就是實現“網絡資源能力化”改造——可以將不同的網元和通信單元組合在一起,為上層應用提供個性化的開放服務。如果這么解釋還過于專業的話,那么就表達得更直白一些:上層應用開發者不再受通信網絡專業和邊界的約束,能夠根據自己需要,便捷自由地對底層資源進行靈活的調用和組合。
在數字化的世界里,如果只靠設備制造商和電信運營商的力量,難以滿足不同行業對通信基礎設施的需求,要想讓通信技術更好地為眾多行業服務,必須吸引眾多的社會資源來共同創新。網絡資源能力化的實現著實不易,但唯有如此才能走出價值運營的第一步。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成本。如果將通信資源組合為通信能力的周期長、成本高、操作復雜,那么即便是理論上能實現的功能,也難以進行大規模推廣,所以網絡資源能力化的實現成本和易用性問題必須同步考慮。
開展價值運營要將通信能力組合為更貼近客戶的產品
電信運營商是基于基礎通信能力開展運營的,即便提出了優化需求也會受限于CT的管控模式,既難以驅動設備制造商快速完成研發,也難以實現通信網絡快速調整到位。而通信設備廠商是基于通信標準進行研發,周期長且變更成本高,還有穩定性方面的要求,這些導致他們的研發不可能像互聯網公司那樣以迭代試錯的方式推進。
但在客戶面前,這些理由都越來越蒼白無力,要適應客戶的需求和體驗,必須要以更加快捷的方式進行變化和調整。移動互聯網時代,電信運營商被吐槽的重點之一就是不注重客戶體驗,尤其與互聯網企業相對比。可以預見的是:5G時代必須要更貼近客戶的需求和使用場景,要以客戶能感知的方式提供產品和業務,讓客戶有更好的體驗,才能得到客戶的青睞,甚至以高溢價把產品賣出去。目前已經出現的游戲定向流量加速包就是典型的案例。
隨著流量不限量套餐的推廣,用戶對資費的抱怨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對通信質量的吐槽。無線的資源是有限的,在用戶多的區域很容易出現網絡擁塞,于是對網絡質量敏感的客戶就有了購買高質量流量包的訴求。而對于重度游戲用戶來說,如果可以買到定制游戲加速包,讓游戲體驗更爽、戰績更佳,掏腰包真不是難事。
這就能夠看出網絡資源能力化的重要意義了:底層的資源和能力實現了開放,上層應用才可以根據客戶的需求將通信產品進行靈活的組合,才可以針對客戶的體驗和感知進行迅速調整。在“網絡資源能力化”的基礎上,實現“通信能力體驗化”,以更加貼近客戶的方式將通信能力整合打包,在特定的場景和體驗中進行營銷,這是未來重要的價值運營手段。
當然,通信能力體驗化也要考慮成本問題,如果產品設計、開發、營銷的成本居高不下,企業也就沒有必要去做這項工作。然而與網絡資源能力化不一樣的是,通信能力體驗化并不一定必須由運營商來做,如果運營商愿意將能力開放出來,可能會有企業以更加低的成本實現這種包裝和整合工作,實現價值運營。
最后總結一下。5G的到來勢不可擋,如果底層通信技術實現了解耦和改造,那么我認為價值運營也就不會太遠了。但是我無法確定,等到那一天,進行價值運營的主體是誰?是電信運營商,還是站在運營商肩膀上的新王者?如果是后者,那么運營商就只能在降本增效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自己拿著標準化的產品打價格戰,眼睜睜看著別人賺大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