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揚軍 程丹
摘要:隨著“互聯網+”大時代的到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發展浪潮也洶涌而至,這是一個創業的嶄新趨勢,大學生創業的比例不斷增長,但真正創業成功的卻不多見,其原因何在,當前大學生創業到底遇到了什么困境,又應當如何應對呢?本文通過分析大學生創業的現狀與融資困境,并在此基礎上提煉出建設性的創業融資方式,以期對解決當前大學生創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有所脾益。
關鍵詞:大學生創業;融資;困境;對策
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的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口號,以此激發我國民族的創新基因和創業精神。2015年 3 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鼓勵更多的社會主體創新創業,拓寬經濟發展空間。在此背景下,加上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互聯網+”在各行各業百家齊放,利用互聯網平臺,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把互聯網與各行各業深度融合,以“互聯網+”驅動產業創新,同時也促進大學生創業浪潮的發展。但近年來,據國家統計數據發現,我國大學生創業成功率不足4%。本文通過調查問卷研究發現,接近70%的大學生創業失敗是因為資金問題。由此可見,大學生創業融資問題將成為創業成敗的關鍵問題。
一、大學生創業融資的現狀方式
(一)親情融資
現階段,在大學生創業資金渠道中,有八成以上的大學生創業資金是通過親朋好友籌集所得,這種融資方式,成本低,速度快,風險小,這對于創業初期的大學生來說無疑是最容易實現的,也是當前大學生創業融資最常見的融資模式。但是,這種融資模式下會讓親朋好友承擔創業的風險,一旦創業失敗,有可能影響雙方的情感。不僅如此,親情融資所能籌集的資金畢竟有限,也很難滿足創業所需的大量資金。
(二)風險投資
風險投資主要是指那些風險較高并且同時具有較高收益的投資,是一種現在發展速度較快的融資模式。但除了高新技術類別的創業項目外,一般創業項目很難獲得風險投資。天使投資是風險投資里面的一個特殊存在,它主要是自由投資者對還處于創業計劃階段或初級階段的企業進行一次性的前期投資。天使投資的門檻比較低,對于初期創業項目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不高的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個不錯的融資方式。但天使投資融資方式的成本高,容易失去創業企業的股權控制。
(三)國家基金
國家基金包括政策基金與高校創業基金等扶持基金。自李克強總理提出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以來,我國各級地方政府都設立了一些政府基金來支持大學生的自主創業。但政府部門所提供的創業基金有限,只能滿足其中一部分大學生創業項目的需求,另外,國家政策性基金的審批程序嚴格,大學生創業者之間競爭激烈,很難獲得支持。
(四)金融機構貸款
金融機構貸款融資一般是指銀行小額貸款,主要包括信用貸款、抵押貸款、擔保貸款和貼現貸款等。但大學生創業初期缺乏抵押物,難以找到有效擔保,而且銀行貸款期限較短、額度過低并不能滿足大學生創業的融資需求。此類小額貸款,除需要繳納基準利率利息外,還要承擔各項手續費用,導致融資成本高。
(五)眾籌融資
眾籌融資是指創業者個人或團體通過互聯網眾籌平臺向公眾展示自己的創業項目,而獲取公眾資金支持,為創業進行籌集資金的一種融資方式。相對于傳統的融資方式,眾籌融資更為開放,它綜合性較強,大幅度降低了創業門檻,為大學生創業提供了無限的可能。
二、大學生創業融資困境的分析
造成當前大學生創業融資困難主要是由內因和外因組成,內外因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共同形成了如今大學生創業融資的困境。大學生創業失敗的內因是由大學生本身特有的性質決定的。大學生創業者在創業初期普遍存在著沒有抵押、沒有擔保、沒有信用記錄的問題。按照傳統的融資方式,此類人群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取資金支持。而且大學生創業者往往是缺乏社會經驗,對管理、營銷、經營等能力不足,也有可能是憑一時的沖動而決定創業,沒有做好充足的創業準備。除了內因外,外部環境問題也是導致大學生創業融資困難的重要原因。
首先,金融機構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政策還不夠完善,并且執行力不夠。經走訪多家大型商業銀行調查發現,大多數銀行即便響應政府鼓勵支持大學生創業融資的號召,大學生創業貸款也必須嚴格遵守銀行貸款申請的繁瑣流程,并且貸款期限短,額度低。銀行方面認為大學生創業風險高,失敗幾率大,容易造成呆賬壞賬。
其次,國家的創業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一方面創業政策宣傳力度不足,目前政府、新聞媒體對大學生創新創業政策缺乏有針對性的宣傳,從而導致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政策認知不足。另外,政府缺乏執行力,國家出臺創業政策上傳下達,層層遞減,難以真正落實。再者,創業政策缺乏具體性與完整性等方面內容。創業政策的管理部門交叉,相互之間又缺乏溝通協調,導致創業政策缺乏可操作性,創業扶持政策缺乏相應的法律法規保護,無法持續、完整、高效執行。
最后,高校創業教育、校企合作制度不完善,缺乏長期有效的合作機制。我國高校創業教育近些年才開始展開,高校創業教育、校企合作尚處于起步階段。相關創業教育的經驗和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設都存在不足。而大學生創業又需要學校能提供必要的創業指導,需要學校幫助他們完善創業項目、提高創業能力,還需要學校幫忙他們了解有關的創業政策,降低他們的創業風險,并為他們的創業融資提供支持。
三、大學生創業融資困境的對策
(一)政府和金融機構繼續加大扶持力度,讓優惠政策高效落地
近幾年來國家為了扶持大學生創新創業,也相應出臺了很多與大學生創業融資有關的扶持政策。但很多政策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宣傳,使得大學生創業者對政策的認知不足,錯過優惠政策的時有發生。通過問卷調查與訪談得知,只有40%的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政策略有了解,接近20%的大學生創業者對創業優惠政策完全不了解。政府應該深化政策改革,加強對相關創業政策的宣傳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互聯網傳播途徑,讓大學生創業者充分了解各種扶持政策。政策是否有效,關鍵在于執行。國家雖然出臺了各種各樣的扶持政策,但由于大學生創業風險大、回報小,導致不少地方政府對大學生的支持往往是雷聲大雨點小,一些真正的扶持政策并沒有有效展開。國家應該制定系統的、具體的政策,加大宣傳力度,持續、健康、高效地執行,才能使大學生創業者能真正享受到政策的實惠。
(二)建立高校創業教育政策體系,完善校企合作的長效合作機制
高校應進一步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和創業培訓。在創業教育方面,強化創業教育的師資力量,定期邀請銀行、創投機構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到高校開展創業講座,培訓和指導大學生創業者的融資實操,切實提高他們的實際創業能力。高校應開設與創業相關的課程,邀請具有豐富的創業實踐經驗的老師或者企業高管來承擔教授任務。在創業培訓方面,高校應組織學生參加實用類創業知識的培訓學習,以此提高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造精神,打造創業團隊建設模型,提升創業團隊的風險評估、風險控制的能力。強化校企合作,通過企業反饋與需要,結合市場需要有針對性培養人才,完善校企合作長效合作機制。
(三)大學生創業者要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打鐵還得自身硬,大學生創業者須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大學生創業者要強化學習,除了要掌握自身必要的專業技術能力,還要掌握領導管理能力,更要了解國家的相關的政策法規,能根據社會發展的趨勢,適時改變經營模式。當前經濟環境中,經營模式層出不窮,營銷方式千變萬化,企業融資渠道日趨多樣化,大學生創業者更要改變固有思維,開拓新模式。大學生創業者不僅要提高創業能力,更要養成誠實守信的良好品德。良好的品德修養,既能提高自身修養,也能加強企業文化建設,對企業融資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四)健全完善眾籌融資,使大學生創業融資模式更加開放化和多元化
眾籌融資模式是基于“互聯網+金融”所發展而來的一種融資方式。眾籌融資,大幅度降低了創業門檻,比起傳統的融資方式,它更加靈活有效。大學生創業者不需要擁有穩定工作收入證明和抵押物,只要項目本身過硬,就有可能在眾籌平臺上得到公眾的青睞,獲取公眾的資金支持,它大大降低了創業的門檻。眾籌融資,減少了營銷成本,有利于保持企業控制權。因為眾籌融資的資金來自五湖四海,投資者希望獲取回報,自然會大力對外宣傳,這無形之中減少了營銷成本,而且眾籌融資的資金分散,也無法對企業的集中控制權形成威脅,有利于日后企業的經營控制。眾籌融資由于是群眾籌資,它更貼近市場需求,類似于為市場需求定制產品,大大降低了市場風險,使得市場的預測更具可操作性。在“互聯網+”的快速發展下,眾籌融資方式愈發成為大學生創業融資的未來發展趨勢。但眾籌融資還存在一定法律風險,眾籌項目一旦操作不當,容易變成非法集資,亟待對眾籌融資的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健全與完善。
四、結束語
在國家“創業帶動就業”的總體方針政策下,大學生創業迎來新的機遇,也給各行各業帶來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但創業初期融資難的問題是制約大學生創業的一大難題,需要國家、社會、高校和創業者的共同努力,借助“互聯網+”的技術發展,改變固化思維,開創新模式,不斷實踐探索,促進大學生創業的健康蓬勃發展。
參考文獻:
[1]薛峰.基于眾籌的大學生創業融資模式分析[J].經貿實踐,2018 (6X): 172-173.
[2]秦蔚蔚,李晟,游宇航,張瀚波.眾創時代背景下江蘇省大學生創業融資模式研究[J].現代商業,2018 (11): 158-159.
[3]蘇治國,陳文芳,桂文龍.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業融資問題研究[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8 (2): 255-256.
[4]何悅,曾展鵬.廣州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問題及對策[J].科技創新發展戰略研究,2018 (6): 52-55.
[5]詹海玲,嚴國峰.大學生創業融資困境的研究綜述[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 (4): 121-124.
(通訊作者:楊丹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