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東霞
摘 要:在新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不斷推動下,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尤其是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在不斷地改進與創新中獲得了極大的進步。與此同時,隨著近些年來我國對于傳統文化傳承與發揚的重視,使得我國傳統文化得到了極大的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加強我國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儲備,而且使得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得到了更好的發展。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對傳統文化的學習,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具有強大的文化根基,且積累了豐富的文化遺產和精神財富,是我國屹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基礎。而小學階段作為我國義務教育的基礎階段,越來越受到各界人士的關注。因此,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不僅能起到傳播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作用,也對小學生未來更好地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讓他們更好地感受到我國文化的魅力。從更大的層面上講,也對構建和諧社會起到了強大的助推作用。本文將從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出發,對當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從而有針對性地提出傳統文化的滲透途徑。
一、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將傳統文化滲透進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語文知識,增強他們的文學素養,同時也促進了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具體來講,每一個傳統文化的故事,每一首古詩詞,都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這些文化結晶描繪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讓學生能夠充分領略到我國傳統文化的魅力所在,也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學習傳統文化的興趣,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開闊了學生的眼界,提升了文化素養。除此之外,在小學教學中融進傳統文化的教育也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因為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所體現的仁愛、忠義等內容,都在潛移默化地感染小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使他們能夠在良好文化氛圍下,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與此同時,這也是在傳播優秀傳統文化,使我國傳統文化能夠得到更大的發揚。
二、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1.缺乏重視度
目前,在我國的小學教育中,雖然有涉及傳統文化,但內容并不多。而且有許多的小學語文教師并沒有針對教材上傳統文化內容進行擴展,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沒有對我國傳統文化有更深的理解,歸根結底,教師對在小學教育中融進傳統文化這一理念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2.缺乏科學性
在小學語文的教育階段,每個年級的學生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都不一樣,所以在對他們進行傳統文化教育時,要注意分層次、分階段進行。然而在實際的教學中,并沒有根據學生的年級、心理、生理特點來分別制定培養計劃,導致傳統小學教育的科學性不夠高,實用性也不強。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途徑
1.優化教材的案例教學,擴展教材內容
對于語文來講,不能僅僅局限于教材,這樣并不能切實提升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也不能做到對學生文學素養的增強。因此,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要注意對語文教材進行適當優化,并且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適當的擴展。比如,針對某一個古詩進行其他同類型詩歌的教學,或者針對某一個詩人、作家,對他們的生平經歷以及其他作品進行適當的補充,增加學生對這些內容的了解,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增強他們對于語言文字內涵的理解。
2.鼓勵學生進行文化品鑒,豐富學生文化實踐
對于我國傳統文化來講,具有深刻的繼承性、民族性。所以,這就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傳統文化教育的時候,要適當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傳統文化的品鑒,以此來使學生更加深刻地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也能夠增強學生對傳統文化內涵的理解,進而增強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歸屬感。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充分利用好現有教材資料,并將社會資源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不斷擴大傳統文化的教育教學成果。
綜上所述,通過論述在小學的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現實意義,從而明確了將傳統文化滲透進小學語文教學這一教學活動的重要性,不僅能夠豐富學生的語文素養,而且也促進了我國傳統文化的傳承。與此同時,對目前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過程中,所存在的重視度與科學性等方面的欠缺進行分析,并對其提出了要優化教材的案例教學,擴展教材內容,并且注意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文化品鑒活動等滲透途徑,從而使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得到更好的滲透,實現學生對于傳統文化的了解,進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認同感,促進我國傳統文化發展。
參考文獻:
[1]韋朝周.如何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A].教育理論研究(第七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9:1.
[2]王玲.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中國農村教育,2019(6):94.
[3]趙紅.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育探究[J].寧夏教育,2019(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