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雅琦 閆小星 彭文文
摘 要:在設計方法學領域的一些設計,可以很好地把握使用者的內心,使他們“成癮”,其中的“成癮機制”及其應用發展,是本文的論述重點。
關鍵詞:設計;成癮;成癮設計
談及成癮,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酒精、網絡、電子游戲等等。事實上,成癮和成癮設計是一門技術手段,或者說是藝術方式,建立在大量的科學研究基礎之上。人們對高檔品牌、奢侈品等的迷戀與都解釋了成癮無處不在,只是它的媒介、作用對象、表達方式都不同。
1 設計方法學中的成癮機制
1.1 成癮機制的產生
“成癮機制”是新出現的事物,是在引起快樂的同時觸發的,然后強迫自己不斷地滿足自己的依賴性和渴望需求,而所有讓人成癮的事物,比如化妝品、高檔品牌、新興觀念等,這些都符合人們大腦中的神經機制,它操控著成癮反應。從科學、完整的角度來說,大量的研究表明,所有成癮行為都與內側前腦束愉悅回路的激活和改變有關。[1]
1.2 “成癮機制”的觸發
從外部來講,“成癮機制”可以由線上線下廣告、應用商店刷榜、百度競價推廣以及其他付費頻道來觸發,而從內部及人的情緒來講,不同情緒都可以成為“成癮機制”的觸發點。
2 如何進行“成癮”設計
2.1 想象
人最不缺乏的就是發散開來的想象力。網購的時候我們都是靠自己的想象力,模擬自己得到這個產品之后如何使用它,這反映出正是消費者自我的需求充分開發了消費者的自我想象力。[2]
利用消費者的這個特性,設計師可以圍繞產品的特征、特性,制造看得到的模樣和看不見的可能性,從而創造出多種不同且適用的場景,讓消費者融入自我的感情,達到滿足需求的目的,然后自發地進行自我獎賞,最終產生購物沖動,這就可以充分激發消費者的想象力和情景融入特性,從而對產品“成癮”。[3]理解和信息的把握也會讓人產生大量的快感,人們把握著“網紅”因素,知道它們很火,由此就會產生購買欲望。
2.2 情感
剖析人的心理和大腦,就會發現人們最感興趣的是自我,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我”。賦予品牌情感,讓消費者成為品牌的核心人物,就能滿足消費者的思想需求和實際需求。[4]
這些情感可以從品牌的歷史和故事出發,一切都是為了激發消費者的想象力,給品牌注入靈魂,讓品牌背后的思想情景化。這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進入消費者內心深層,與他們進行有效的溝通和情感對話。
2.3 關系
人是社會性動物,非常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完全獨特的自我基本是沒有的,大多的自我都是模式化的,個人的自我需求常常會被外部和他人激發出來。所以,一旦離開群體,受到的上癮限制會變小,然而很少有人能離開群體。一個品牌為什么能讓人上癮,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其擁有一定的連接社會關系的方式和手段措施,從而讓顧客感受到了與產品、他人、社會的連接關系。[5]此外,還有隱秘但是切實存在的暗中關聯,這種暗聯會讓其余消費者有情感連接,更加符合消費者的自我感情需求。
2.4 塑造“成癮”品牌
如果想建立一個品牌,那就要為品牌設計出更多引人關注的線索。這些串聯的線索可以是故事背景、人際關系、社會習慣等等,然后通過這些線索將品牌與消費者聯系起關系,進行關系溝通,刺激消費者的購買欲望。還有一點就是,越熟悉的東西越容易激發消費者的好感。所以,要借鑒以上幾點來打造一個完美的品牌,讓消費者“成癮”。
3 結語
論述“成癮”設計的價值,引用一位前輩的話:“品牌制造區別。思想將這一切區分開。”強調了思想力的重要地位,其所代表的也是“成癮”設計的價值之一。“成癮”設計并不是一本萬利、毫無害處的設計方法,類似這樣的設計雖然有一點反社會,讓人無措,但它又是成功的,這便是“成癮”設計所帶來的弊端。希望本文對“成癮”設計的研究和使用,可以讓我們看到日新月異、蒸蒸日上的設計趨勢和多種多樣的新鮮創意的噴薄而出,伴隨著時代的腳步以及設計者的思維發展,一點一點探索新的未知世界。
參考文獻:
[1] 周橙旻,朱詣凡,于夢楠,付小曼,JAKE Kaner .基于年輕消費群心理調研的實木家具設計探究[J].包裝工程,2018,39(24):226-231.
[2] 施琪,周橙旻.基于新媒體技術的家具展示設計探討[J].家具,2018,39(02):75-78.
[3] 許艷青,陳紅,張曉偉,詹先旭,楊勇,楊峰.當代中國家具設計地域發展現狀[J].家具,2018,39(05):21-25+30.
[4] 劉祎,吳智慧,徐偉.生命周期評價在家具行業的應用[J].世界林業研究,2019,32(2):56-60.
[5] 方曉陽,徐偉.二十一世紀初中國家具設計理論研究概況[J].家具與室內裝飾,2018(8):18-20.
作者簡介:錢雅琦(1997—),女,本科在讀,主要從事家具設計與制造方面的研究。
通訊作者:閆小星(1981—),女,副教授,主要從事染色與涂料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