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雪梅
中國畫是中國歷史文化的產物。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集》中提出中國山水畫“高遠”“深遠”“平遠”三種透視法,而西方油畫則講究焦點透視、兩點透視等透視法則。鴉片戰爭以后,西學東漸逐漸興起,西方油畫開始在中國廣泛傳播,為中國人所接受。在學習西方油畫的過程中,徐悲鴻、劉海粟、吳冠中等一批中國畫家將中國畫獨特的意境和韻味與油畫的表現方式相融合,創作出一大批獨具中國意境美的油畫作品。中國畫與油畫無論繪畫材料、方法等都有所不同,但是亦有相通的地方。
一、中國畫寫生
(一)中國山水畫的起源
中國山水畫以自然山水景物為主要繪畫主體。對于山水畫寫生,古人注重觀察事物形態,刻畫細致。創作中國古典山水畫時,畫家在表現出對自然景物認識與感受的同時,還要創作出情景相融合的意境。山水畫的圖樣在漢代畫像磚上就已出現,可見山水畫在早期是作為烘托畫面氛圍的背景或作為畫面主體陪襯物而存在的,并不是獨立的繪畫題材。山水畫在魏晉南北朝時期開始形成,至隋唐時期始獨立成科,日漸成熟于五代、北宋。國內現存最早的山水畫為隋代畫家展子虔的《游春圖》,這也側面印證了我國山水畫的獨立早于西方獨立風景畫的出現近千年。山水畫具有其自身獨特的魅力,這與中國古代百家爭鳴的學術思想不無關系,中國山水畫大多追求天人合一、意境、韻味美等中國美學思想。
(二)寫生山水
當前,“寫生”一詞可理解為:通過對自然景物客觀而實際的認識與了解,對其進行直接表現的繪畫方式。謝赫于《六法論》中提出“應物象形”,是指中國畫在物體的形態上應以現實的事物為依據,對真實的事物進行提煉與藝術化。寫生是中國山水畫教學不可缺少的課程之一,也是山水畫創新的前提條件,在寫生的同時,也可將日常臨摹所習得的知識和技法加以鞏固、應用與創新。古人講究“山形面面觀,山形步步移”,每到一地,都要從高低遠近處、上下左右觀察幾遍,發現最佳位置后再坐下來選景作畫。
中國山水畫有著獨特的觀察方法,跟西方講究透視法則的觀察方式頗有不同之處。中國畫沒有固定的透視法則,可對自然景物進行多角度、多方位、立體的觀察,但又組成一幅完整的山水畫。許多時候,畫家所展現出的山水景色或許與大自然真實的景象相差甚遠,卻又具有更多的欣賞性,這與油畫中景物的移動和簡化也有相似之處。
宋代,郭熙提出的“三遠法”確立了中國山水畫的透視方法。“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其中,自山下而仰望山頂為“高遠”;自山前而窺見山后為“深遠”;由近山而望見遠山為“平遠”。從“三遠法”中可見,中國山水畫的觀察是可以隨著人的走動而變化的。中國畫家通過特殊的透視方法,對所見山水進行主觀的藝術加工,呈現出獨具筆墨韻味的山水畫作。這些畫作有的意境空靈、畫面空曠,有的則畫面景物繁多,展現中國山川的大美。藝術始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這與畫家吳冠中的風景不斷線原理一致。
二、油畫寫生
(一)西方風景油畫
在西方油畫史上,風景畫的開端較為緩慢。剛開始,油畫風景與中國山水畫的起源有相同之處,都是作為背景和陪襯而存在的,并不顯眼,也沒有形成獨立的繪畫題材。16世紀,風景才逐漸成為獨立的繪畫題材。19世紀中葉,巴比松畫派使得風景題材畫作在繪畫史上取得了獨立的地位,巴比松畫派以寫實的手法表現自然景觀,用畫筆探索大自然的生命。盧梭、柯羅等畫家都是巴比松畫派的代表人物,他們用畫筆表現自己對大自然的真情實感,展現大自然的勃勃生機。
相較于巴比松畫派稍晚幾十年產生的印象派,也是以風景為表現題材的重要畫派。印象派特別強調對客觀事物的感受和表現,它主張在藝術上進行革新,追求表現光色的變化。印象派包括莫奈、梵高等畫家,他們主張到室外進行寫生,表現色彩斑斕的自然景象。
(二)西畫東漸
20世紀初,隨著早期出國留學的藝術生歸國。他們積極推廣和介紹西方的繪畫藝術,并在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中促進了中國西方繪畫的發展,風景寫生也隨之成為一種藝術潮流。這一時期的風景寫生作品不僅有對西方繪畫的模仿和借鑒,也有將中西融合的中國本土油畫,如吳冠中、徐悲鴻等畫家的畫作。
風景是繪畫中不可缺少的題材,藝術不分國界,無論在戰亂中還是在和平年代,風景題材的繪畫都很少受政治因素的影響,但風景油畫可以記錄當下時代的面貌。受時代背景影響,20世紀70年代前后,畫家吳冠中就曾銷毀了大量人物題材畫作,這也是其后期改作風景畫的一大因素。吳冠中作為舊中國最后一批留法學生,歸國后致力于油畫民族化的探索。未出國留學前,他在國內學習繪畫時臨摹過大量的中國畫,從宋元到明清,從人物、山水到蘭竹,從潑墨到勾勒等均有所涉獵,喜愛石濤、八大山人等畫家,因此對中國的繪畫特色頗有研究。后留學法國,他又受蘇弗爾皮等西方畫家影響,西方繪畫的色彩、寫實技藝,中國繪畫的筆墨、黑白的意境都對吳冠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也促成了其獨特的繪畫風格。20世紀70年代起,吳冠中開始游歷各地進行風景寫生,其中包括浙江、云南、貴州、廣西等地,并在巴黎、倫敦、東京等地多次舉行個人畫展,將具有中國本土文化的油畫推向國際舞臺并將中國大好山河的美景展示給世界各國。
中國山水畫寫生講究隨著腳步的移動,細心觀察,利用多視角透視進行取景。油畫寫生雖與中國山水畫寫生有所不同,但也有著自己的透視規律,如焦點透視、兩點透視、達·芬奇的空氣透視法等。油畫風景寫生必然離不開對自然景物的提煉與選取,這與國畫有著異曲同工之處。應用到油畫作品中,取景則可說是構圖問題,畫家會根據畫面需要或自我情感的表達對景物進行增減或移動,以達到藝術效果。
中國畫講究筆墨韻味、墨分五色等中國傳統趣味,繪畫過程有的較緩慢,有的則較快速,如寫意風景等。油畫也有相似之處,傳統的古典油畫風景繪制過程煩瑣、緩慢,需要畫家的仔細推敲、構思和長時間的作畫,而印象派的風景畫則講究對景進行直接寫生,追求自然光色變化和自我感受。油畫除了用繪畫顏料進行作畫外,還可使用一些綜合的材料進行畫面繪制或使用一些媒介制作肌理,有的油畫作品顏色薄涂,有的則顏料厚實,突出于畫面,這與中國畫的表現方式是有所區別的。早期的油畫是由蛋彩畫過渡發展而來的,油畫可以在畫布或木板、墻壁上進行繪制,而傳統的中國畫則較多在宣紙上進行作畫。
油畫與國畫有著許多的不同與相似之處,但都離不開藝術家的藝術思想。藝術工作者在畫面中仔細地進行推敲與構思,對畫面進行取舍和創作,在畫中展現自我的繪畫技巧和心中所思所想。許多著名藝術家都將繪畫視為自己的生命,用自己的生命熱愛繪畫藝術。印象派畫家梵高就是如此,中國近現代畫家吳冠中在作畫時可以一整天不吃東西和移動,在患病時更是想以不停歇的繪畫工作來自殺。這些著名的藝術家對繪畫的熱愛是值得人們學習的。藝術工作者是一種美妙的職業,畫家在觀察自然真實的同時,用藝術表現形式將現實的事物或美化或夸張,達到一種真實的藝術效果,展現畫家心中的美。
三、結語
由生活的真實到藝術的真實,無論中國畫還是油畫等畫科,都是繪畫者通過畫筆等材料和表現形式對現實事物取舍升華的體現。繪畫是互通的,中國山水畫和油畫繪畫的材料與語言各有不同,但是都可通過畫面表達畫家內心的真實情感。中西結合的藝術是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不斷探索和發展的結果,早期的中國本土化油畫和現代的卡通風格油畫都是藝術發展的體現。卡通風格油畫是將動畫、漫畫中的卡通元素與油畫的表現方式相結合,它們或形象簡化或表現夸張的空間和人物形象,這些新興繪畫風格的誕生也為中國藝術增添了新的色彩和新的藝術表達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