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永清
【摘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才能使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能夠更加順暢。主要從以圖畫培養理解能力、以任務培養探索能力、以合作培養思維能力以及以討論培養發散能力等方面,探討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 學習能力 培養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在教授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需要讓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學生提高能力之后,學生的思維才會有所提升,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時,才能夠更加輕松。
畫圖,在解決數學問題上具有顯著的功效,尤其是對于解決一些圖形問題。當學生將數學中的問題用圖形呈現出來的時候,一些難以理解的內容也就呈現在了圖畫之中,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自己做出的輔助圖形,就能夠解決這些數學問題。
比如,我在教授學生學習《多邊形的面積》時,當學到“組合圖形的面積”,學生對于一些組合起來的圖形不知道該怎樣計算其中的面積,所以我教授學生用畫圖的形式將題目中描寫的圖形表現出來,這樣就能夠將題目中的信息顯現得一目了然。其中,有一道數學題目是:一個靠墻邊圍成的花壇,類似梯形,墻是傾斜的,現在墻周圍圍上了籬笆,籬笆的周長是46米,已知其墻對面籬笆的邊長是20米,問:圍成花壇的面積是多少?僅從這一題目的描述中,學生對于題目中花壇的形狀是沒有什么具體的認識的,這也會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混亂,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需要讓學生根據題目中的信息畫出相應的圖形,讓學生在直觀的圖形上了解題目中的信息,由此才能知道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所以,我讓學生先畫出一個傾斜的線條,作為墻,之后再在其周圍畫出籬笆的三個面,這樣就形成了類似梯形的圖像,再標上墻對面的長度20,這時,就可以看出題目中給出了梯形的高,所以我們需要找到上底加下底的和,而籬笆的周長是46米,所以將46-20所得的結果就是上底加下底的和26。之后就可以計算其面積了:26×20÷2=260平方米。學生在掌握了畫圖的技巧之后,也可以將這一方式運用于解決其他的數學問題中,由此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題目,使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所提升。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若要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就需要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當學生了解到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后,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夠起到督促的作用。
比如,我在教授學生學習《分數的加法和減法》時,我就用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的方式,使學生對于這一課程的內容進行主動學習。在課程開始時,我對學生說:“同學們,我們之前已經了解過什么是分數了,在這次課程中,老師教給大家一個任務,請你們通過閱讀教材中內容,幫老師解答一下這個問題:農民伯伯在給果樹澆水時,第一天澆了14,第二天澆了38,第三天澆了310,現在農民伯伯還有多少地沒有澆呢?”學生在了解到自己的學習任務之后,馬上開始從課本中尋找解決的辦法,一步步地開始了解同分母分數的加減,異分母分數的加減。學生通過閱讀教材中的內容,在掌握了異分母分數的加減方式之后,先將這幾個不同的分數進行通分,將14寫成1040,將38寫成1540 ,將310寫成1240,所以已經澆完的地是這三個數字相加的結果3740,那么還沒澆的地就是用1-3740= 340,所以說還有 的地還沒有澆。學生在解答這一問題的過程中,自己學習了分數的加減方式,了解了分數的計算,并運用這種計算方式解決了我所提出的數學問題,可見為學生布置學習任務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索數學知識,從而掌握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教授學生學習數學知識時,應當運用這一方式,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空間,使學生能夠學會自己閱讀數學教材中的內容。先讓學生進行自學,學生在進行自主探索的過程中自己能夠解決一些問題。我們在教學時,可以為學生解答他們無法理解的問題,這樣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
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通過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由此學生就能夠了解更多不同的思維方式,并學習不同的解決方式,這就可以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培養。

比如,我在教授學生學習《數學廣角——鴿巢問題》時,就讓學生溝通過合作的方式,來了解這一問題中的解決方式。首先,我為學生演示了一個小魔術,將撲克牌中的大小王抽出來,讓5個學生為一組,從剩余的撲克牌中抽取撲克牌,之后,我對學生說,他們每組人手中至少有2張牌是同種花色的撲克牌。學生將自己手中撲克牌翻出來觀看,果然如我所說的一樣,非常驚奇。于是,我讓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了解其中的奧秘。每組成員共有5人,大家一起探討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這時,有的學生將我手中的撲克牌拿到自己手里,想從中看看有沒有什么竅門,結果沒有發現。但是觀察能力比較強的學生看到,這些撲克牌中共有4種花色,所以大家開始對這些不同的花色進行分析。同學們試著將這些花色中的每一種花色都抽出一張來,之后再從中隨意抽出一張撲克牌,一看,果然是與其中的一張相同。學生漸漸發現了其中的奧秘。原來,這是由于5張牌中有4種花色,所以多出來的那張撲克牌無論是什么花色都會與其中牌面的花色相同。學生在合作的過程中,逐漸了解了更多的數學知識以及解決數學問題的方式。由此可見,用合作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數學教學,能夠將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進行培養,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上有所突破。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還會通過讓學生進行討論的方式對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進行培養,讓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能夠將數學中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析,從而使學生能夠學會用數學方式解決多種的數學問題。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我經常會讓學生進行討論。
比如,我在教授學生學習《數學廣角——雞兔同籠》時,就讓學生通過討論的方式來學習這一問題。“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只?”學生根據這一問題,展開討論,有的學生說:“我們知道雞有兩只腳,兔有四只腳,所以我們可以用這個進行帶入,這樣就能夠試出與題目相符的信息了。”也有學生說:“這樣計算太慢了,我覺得我們可以假設雞和兔,都將自己的兩只腳抬起來了,這樣剩余的腳就是兔子的腳,再用兔子的腳的數量除以2,就是兔子的數量,之后再用35減去兔子的數量,就是雞的數量。”還有學生說:“我覺得我們還可以根據題目列出公式來,兔+雞=35,所以雞=35-兔,而我們又知道雞和兔的腳共有94只,所以可以列出:4×兔+2×雞=94,再將35-兔帶入到第二個公式中,就可以算出兔的數量了。”經過學生的討論之后,我讓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計算,最后學生算出了結果,雞有23只,兔有12只。在討論過程中,學生從彼此的身上學習到了許多解答問題的方式,由此,對學生的發散思維進行了培養。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可以運用畫圖方式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運用任務分配方式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可以運用合作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可以通過討論方式培養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當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學生在數學學習上也會更加主動,從而掌握更多的學習方式。
參考文獻:
[1]董斐.我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6,(03):15.
[2]董鳴.以學習為中心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3]支啟霞.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才智,2013,(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