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廣 張高科 曾永安 陳英麗 方明
2015年的全國兩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把‘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打造成推動中國經濟繼續前行的‘雙引擎之一”,創新創業提到了國家戰略層面,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2015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實施意見》的發布,吹響了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號角,引起了全國各高校的高度重視。
作為以師范教育為特色的地方師范院校,在大學生中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創新創業的精神和意識,提高創新創業的能力,鼓勵學生開展創新創業實踐,既是是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是地方師范院校轉型發展的要求。
然而,一方面,由于地方師范院校??蒲挟a出不高,各方面更傾向于在理工類、綜合類等院校實施“雙創”教育改革;另一方面,地方師范院校辦學主要面向教育系統,對于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敏感性較弱,導致地方師范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開展乏力,因此,地方師范院校如何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就顯得十分有意義。本文以咸陽師范學院為例,針對地方師范院校如何完善與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做了初步的探索與實踐。
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不深。地方師范院校的創新創業教育普遍處于相對被動的狀態,基本上仍停留在制定政策和改革措施階段,對創新創業教育重理論教學輕實踐鍛煉,對在校學生創新精神、創業意識和創新創業能力培養重視不夠。
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的融合不夠。創業教育理念未能有效融入專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創業教育的課程設置也沒有凸顯專業優勢與特色等等。從人才培養模式上看,創新創業教育頂層設計不夠,缺乏系統性。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地方師范院校的創新創業課程多為選修課,而且課程數量相對較少,與學生的需求差距較大。
新創業教育師資力量缺乏。創新創業教育涉及多學科的專業知識,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教師不僅要具有相關行業的專業知識,還要通曉經濟學、管理學、法學等專業知識。由于地方師范院校創新創業教育起步較晚,師資匱乏。僅有的少部分專業教師對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給予指導,采取的方式主要是科研項目或成果直接嫁接,效果并不理想。同時,創新創業校外導師聘用數量嚴重不足。
新創業教育實訓場所難以保障。地方師范院校因資金不足等原因,實踐實訓場所建設不足,部分高校只進行理論教育,對創新創業實踐教育開展較少;有些院校建設了創新創業實訓場所,但提供給創新創業教育實訓的設備不足,效果難以保證。
健全創新創業教育管理機制。學校印發了《咸陽師范學院關于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意見》,成立了由校長任組長、分管教學和學生工作的校領導任副組長的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實施創新創業工作,形成了全校聯動、齊抓共管、多層參與的“一體化”創新創業工作整體聯動機制和“全方位”的指導服務體系,各部門在工作中緊密協調,通力合作,效果良好。
建設創新創業教育師資隊伍。一是遴選校院兩級雙創導師。根據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融合的思路,各二級學院選拔專業性、實踐性強的教師作為創新創業導師。二是加強創新創業教師培訓。學校邀請校外知名創新創業導師,“互聯網+”項目省賽、國賽評委作專題培訓與項目指導20余次。先后有4名教師獲得國家二級創業咨詢師證書。先后聘請陜西子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西安子竹企業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西安豐永隆實業有限公司總經理作為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兼職指導教師。
完善創新創業教育管理制度。學校修訂了學籍管理辦法,為申請創業的學生延長學習年限,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更寬松的環境。
學校制定了《咸陽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基地管理辦法》《咸陽師范學院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入駐團隊考核管理辦法》,為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提供了有力地保障。
2018年5月,學校啟動了2018級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設計了5個學分的創新創業教育模塊,作為畢業的必要條件,鼓勵師范生進行創新創業活動。對于創新創業教育學分累計超過修讀要求的,可以申請置換與活動內容密切相關的通識教育選修課、學科專業方向選修課、部分實踐教學學分或畢業設計(論文)課程所需學分。激發了學生開展創新創業活動的熱情。
搭建項目育人平臺:學校積極搭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育人平臺,近三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累計校級立項483項,獲批省級立項261項,獲批國家級立項141項,參與學生達3000余名。學校對立項的省級、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按照1∶1標準予以經費資助。 目前,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發展態勢良好。
搭建競賽育人平臺:學校積極組織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大賽并獲得優異成績。2014年至今,指導學生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國創翼”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美青年創客大賽等雙創大賽共543項,累計參加各級各類學科競賽學生8000余人,500余名學生獲得省部級以上獎項。在提高和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能力、創新精神、團隊意識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
搭建實踐育人平臺:學校整合資源突出特色,初步形成以學科建設為依托、以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為中心、以學院實訓平臺為基礎的創新創業實踐育人平臺,助力“雙創”起航。2017年,學校建成1000余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基地,是集實習實訓、創業孵化、技術研發、實踐培訓于一體的實踐育人平臺。先后入駐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31個。
更新教育理念:學校積極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使創新創業教育作為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模式貫穿于教育教學改革的全過程。在人才培養方案中設置了5個創新創業學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最基本的創新創業教育,對參與學科競賽和創業實踐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給予適當學分獎勵。實現了創新創業教育對大學生學業生涯的全融入、全覆蓋在現有的創新創業教育教學團隊基礎上,學校根據專任為主、專兼結合的原則,配齊配強創新創業教育與創業就業指導專職教師隊伍。同時,繼續在全校各專業選聘一批在創新、創業教育方面有引領作用的專業教師,建設一支具有高素質、多元化、專兼職結合的創新創業指導教師隊伍,學?,F有雙創指導教師113人。
建設課程體系:以教學為中心,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逐步建立多層次、立體化、多學科支撐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在現有人才培養方案的基礎上,增設創新創業相關課程,根據各學院各專業的特點,設置符合學生和社會需要、有時效性、有操作性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開發與專業相關的創新創業教育基礎課程,在專業課程中融入創新創業教育,建設選修必修、理論實踐、課內課外、線上線下、校內校外相結合與專業培養相融合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30余門。
加強教材建設:學校選拔具有豐富創新創業教育經驗的教師組成《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教材編寫團隊,結合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和地方院校學生實際,編寫《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校本教材。教材以校友、當地企業家的創新創業案例為支撐,引入我校創新創業學生最新的創業實踐和案例,有效激發了學生的創新創業熱情,增強學生創新創業的信心。
學校不斷推動:學校印發了《咸陽師范學院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工作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等系列管理文件,進一步明確了學校創新創業教育目標任務,全面推進創新創業教育,營造了良好“雙創”生態。
政府大力支持:咸陽市渭城區人社局確定我校為市級創新創業(SYB)培訓定點機構,負責咸陽師范學院應屆畢業生的創新創業培訓任務,培訓費用由咸陽市人社局全額撥付。目前培訓順利開展,受益學生超過1000人。培訓不僅激發了應屆畢業生的創業意識,還幫助學生掌握了創業技能。
參考文獻
[1] 趙秋. 地方師范院校創新創業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以成都師范學院為例.教育現代化, 2019(39).
[2] 陳青艷. 應用型本科院校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實踐體系探究——以玉林師范學院為例. 科技創業月刊,2019(1).
[3] 喬世文. 文化視域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師范院校人才培養全過程的路徑探析. 課程教育研究,2019(4).
基金項目:陜西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17BY095);陜西省高等教育學會2019年度高等教育科學研究項目.
(作者單位:咸陽師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