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文明
【摘要】初中數學教學應該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想要學好數學是很容易的,讓學生擺脫傳統(tǒng)思維中數學枯燥乏味的舊形象,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數學教學中學生是否真正了解并掌握所學知識是檢驗課程實效性的標準,想讓學生學好數學就要改變傳統(tǒng)課堂讓學生厭倦的現狀,用新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同學們在數學課堂中輕松學習到數學知識。
【關鍵詞】初中數學 新教學模式 教學技巧 課堂總結
農村初中數學教學的發(fā)展本身就存在一些現實性的問題,例如消息不通暢、學生接受教育質量不高、學校條件差等,因此要增強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就要從課堂本身入手,改變數學在學生心中的傳統(tǒng)形象,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產生自主學習意識,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收獲。
初中數學相較于小學數學而言更加抽象,也讓很多剛剛步入初中的同學無所適從,對此老師要幫助學生適應初中數學的知識升華,在講授新知識之前用問題來引出知識點,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思考,然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作為教師也要參與其中,聽每個小組的討論方向和解決辦法,并且給與適當的引導,討論過后聽取每個小組的討論結果和存在的疑問,選擇具有代表性的作為課程知識點的切入。例如,在“統(tǒng)計圖”這一課中,我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我班同學身高在150厘米以內的有多少人?150-160厘米之間有多少人?身高大于160厘米的有多少人?這其中男同學和女同學的身高分布情況是怎樣的呢?”讓同學們先進行小組討論,老師巡視各組,并聽取同學們針對該問題提出的解決辦法和有疑問的部分,然后選取一組有代表性的將討論結果和存在的疑惑進行說明,接著引入統(tǒng)計圖這一概念,為學生們答疑解惑,最后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嘗試將收集到的數據繪制成統(tǒng)計圖。這樣一來,學生成為本堂課程中的主體,老師作為引路人,學生的知識通過自己思考和動手來獲得,這樣學習到的數學知識必然是印象深刻的。
傳統(tǒng)數學課堂中對于數學定理和數學公式的掌握往往是依靠教師的推導和文字上的理解,過程不僅枯燥無聊,而且對于學習興趣不高的同學來講,很難集中注意力,從而導致不理解定理或公式的由來,一頭霧水地死記硬背對于實際問題的解決效果并不好。這時我們就需要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轉化為主動的興趣學習。初中生對于新事物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只要我們注意知識點的引入貼合實際生活,學生自然會對事件背后的原理感興趣。例如。我們在講“平行線性質”這一課程時,往往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或者照片,先給同學們看一些圖片或者短視頻,如火車的鐵軌、窗子的滑道、學校的雙杠等,讓學生們分析這些事物都有什么樣的共性,聽取他們的發(fā)言后,教師可以發(fā)揮自己引導的作用,說明這些事物的結構特點與功能性,并逐步引出平行線的概念。由上述所觀看的事物中分析平行線的特點和性質,借由這些事物的功能性來說明平行線特性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組織學生發(fā)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再將有意義的整理成為數學術語匯集成完整的平行線定理。這樣的學習方式通過學生自己對現實事物的觀察總結得到結論,激發(fā)了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探索欲。用這樣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學習,讓他們主動思考、主動學習,讓這種學習方式成為學生的一種興趣,讓興趣去驅動學生完成被動學習到主動學習的轉變。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我們往往會發(fā)現一些自己已經講得很透徹的知識點,讓學生自己去應用往往效果還是不盡如人意,這是因為我們將基礎公式教給了學生,學生接受的往往也就是這個基礎公式,但并不是每一道題都直接可以套用公式解決,學生在面對這樣的問題時缺乏靈活的應變能力,這是因為在傳統(tǒng)教育中我們往往忽視了學生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過于將精力集中于如何讓學生多接觸題型上,而題型的變化是無窮的,我們不可能將每一道題全都講一遍,所以在學生一開始接觸該知識點時,就要讓他們有獨立的思考能力。例如,三角型定理的教學中,我們講述了常規(guī)的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線、中線定義后,就可以提出讓學生們去畫出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銳角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線以及中線,觀察同學們的操作與畫法并進行有效引導,再把這些操作歸回到基礎定義中,讓學生保持充分的獨立思考,這樣既可以理解和掌握引出的知識,又可以對舊知識進行復習和積累。對于知識的學習,老師只是領路人,我們要深刻明白學生自我學習所掌握的知識應用靈活程度遠比被動的聽講要有效得多。
由于初中數學由淺入深難度逐漸增大,學生一堂課上所接受的知識越來越多,課堂總結的意義就非常明顯了。記憶是有遺忘曲線的,人們往往對剛剛了解并掌握的知識記憶程度很好,但是隨著下一個或者更多的知識涌入,原來記得很清楚的知識又開始變得模糊,往復如此,一堂課結束后,學生僅僅記住了課程末尾的知識,對于前面所學過的知識又遺忘了。針對這樣的情況,我們必須做好課堂總結,教師要仔細劃分課程時間,留出充裕的總結時間將本節(jié)課所有的內容從頭至尾梳理一遍,切不可因為某一項講解耽誤了時間就著急趕進度,不對課堂內容做總結。并且在總結過程中要善于發(fā)現問題,比如梳理到哪一處時有較多學生發(fā)出疑問,即證明學生對這一處的理解并不到位,應該針對性的再次講解。雖然課堂總結并沒有將所有知識都重新講解一遍,但是對于大家鞏固記憶,發(fā)現遺漏是具有極高價值的,所以加強初中數學教育的實效性課堂總結也是有效手段之一。
雖然新課程強調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地位,但我們也應該清楚地認識到,現階段農村初中的數學教育不能完全依靠學生自主學習,農村初中生由于受家庭環(huán)境、家庭成員的文化程度的影響,同學在數學的自主學習中還存在較多的困難,教師應當明確自身位置,既要啟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意識,又不能依賴于學生自主學習而放松課程質量。教師在課程中的主導地位是不變的,對于學生要全面指導,對于學生的疑問要及時解答,即使是在學生自主討論環(huán)節(jié)中教師也應當給予指導,正確把握課程的大方向,避免因追求課程多元化而使課程質量受到影響。
增強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要循序漸進,教師在授課過程中要多觀察、多總結。針對課程當中遇到的問題要及時對課程模式做出調整和完善,我們既要通過多樣化的課堂來激發(fā)同學的學習熱情,也要保障學生對于知識的獲取。想要提高課程實效性,那就需要教師及教研團隊積極研究課程內容,針對自身實際情況總結出一套最為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案,確保農村初中數學課程質量穩(wěn)步前進。
參考文獻:
[1]陳巧梅.淺談增強農村初中數學課堂教學實效性[J].考試周刊,2018,(18):70.
[2]劉曉青.提高農村小班化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J].新課程,2018,(02):183.
[3]楊樹芬.農村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探究[J].讀寫算——素質教育論壇,2016,(1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