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丹
我國從政策方針的層面,對企業家精神予以高度關注,對高等學校培養企業家精神提出更高要求。在“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作為社會創新創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注重培養高職學生的企業家精神,調動高職學生創新創業的積極性,有效發揮企業家精神的引導作用。為此,怎樣實現培養高職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目標,并為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指導,已然成為當前高職院校必須重點研究的課題。
第一,高職院校在制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未能以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現狀為依據,將培養學生企業家精神上升到高職教育本體價值的高度。高職院校在發展進程中,要考慮到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目標,以國家重大發展戰略及政策為基礎。職業教育呈現出社會屬性和職業性。培養學生的企業家精神,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有利于彰顯高職教育的價值。然而,在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機制中,未能將企業家精神科學融入其中,使得多種機制運行不暢。
第二,在當前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未能將其價值訴求和企業家精神有效整合。通過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旨在培養合格的企業家,有效應對當前高職學生就業難的問題。為此,在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中,要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引導學生制定未來職業發展規劃。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創業者,必須具備企業家精神,屬于其獲得成功的必要品質。若在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時,未能將企業家精神作為核心觀點,則難以實現其教學目標。
第三,在當前高職學生核心素養中,未能將企業家精神有效融入其中。依據我國發布的《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其中明確論述了教育的社會服務功能,以社會經濟發展背景為支撐,有助于彰顯社會對高職教育的發展要求。人文素養。科學精神等與企業家精神具有共同之處,故而將企業家精神融入到高職學生核心素養培養中尤為必要。就培養高職學生企業家精神的本質而言,也就是培養高職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高職學生人才培養方案中,必須對注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將培養過程落實到行動中。
第四,在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深化改革中,未能明確企業家精神的重要性。通過推進高職院校改革創新,有助于實現內涵建設的目標,滿足“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的要求,采取多元化人才培養路徑,諸如產教結合、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等。這些實踐方式與企業家精神具有密切聯系。為增強高職院校的內涵,必須在實踐對策中有效融入企業家精神。
第五,在企業家精神教育的具體實施環境中,未能以高職院校教學規律為指導對高職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所忽視。高職教育和職業具有密切聯系,致力于培養高素質技能型人才,與其他高等教育具有明顯差異,以獨特的教學規律為指導,對教學實踐予以高度關注,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團隊協作能力等。在培養企業家精神的過程中,要明確教學規律和教育主體的差異性,秉承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則,推進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構建,將培養企業家精神的對策落實到位。
構建健全完善的體系。高職院校在培養企業家精神時,要將產教結合、校企合作、新學徒制、工匠精神等路徑運用其中,對教育領域深化改革,完善人才培養機制建設,科學運用校企合作機制。從宏觀角度來說,高職院校要著眼于地方經濟和產業調整,開展頂層設計工作,名曲學校的定位方向,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育目標。從中層角度來說,圍繞著理論教學和企業實訓構建人才培育機制,選拔具備雙師資質的教師,讓其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突出大學生在其中的主體地位,推進互動模式構建,協調培養高職學生的企業家精神,增進學校和企業之間的聯系,改變教師之前高高在上的姿態,科學運用校企互動和師生互動環節,推進校企合作機制建設,有效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培育環節更加清楚明確,采取分層次、分步驟的方式,將人才培育目標落實到位。從微觀層面來說,通過將企業家精神的“顯性內容”運用到課堂教學活動中,將企業家精神的“隱形內涵”融入到創新創業教育、工匠精神培養等環節,落實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理念。
構建相應專屬課程。高職院校要依據當前教育發展要求,推進創新創業、工匠精神等教育課堂改革創新,深度開發企業家精神的實質和內涵,在校內教學活動、校外實訓環節等多個項目中有效融入企業家精神內涵,完善實訓課程、專業教學等建設,推進具有個性化的課程體系構建。在開展課程體系構建工作時,要圍繞著教學內容及人才培養方式,適當豐富和拓展教學內容,將有關企業家精神的知識點融入其中,增強企業家精神在高職學生群體中的影響力,引導學生樹立企業家精神,為未來創新創業奠定良好基礎,促進學生未來職業發展。在研究人才培養方式時,要明確校外實踐教學的重要性,組織學生開展創業模擬競賽、創業實訓等多種多樣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企業家視角分析和應對相應問題。另外,校方要對學生在校創業行為予以支持,推進創業街、孵化器等優質平臺構建,注重增強學生的企業家能力,推進常態機制構建。

致力于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校園文化環境作為影響高職院校辦學質量的重要因素,屬于高校育人工程中的關鍵內容。為此,為實現培養高職學生企業家精神的目標,必須注重教學氛圍塑造,致力于構建具有針對性的校園文化環境,將企業家精神融入到校園文化環境構建中。首先,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則,推進校園文化建設,考慮到當地地理位置、自然條件等諸多要素,營造優美的校園環境,給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師生能夠在適宜的教學氛圍中開展學習活動。其次,要注重宣傳人文文化。在針對創新創業開展學校實踐基地構建工作時,可以參考國內外建設實訓基地的成功經驗,創辦創業街、孵化器等,開展有關國內外優秀企業家的主題展覽,組織學生進行參觀學習。再次,要秉承與時俱進的原則,致力于營造良好的創業氛圍,注重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鼓勵學生自主創辦創業隊伍,并參與到社會服務和創業實踐中,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多樣的創業競賽,將企業家精神融入到評價機制中,并設置相應學分,以有效調動高職學生的創業積極性。此外,高職院校要對細節予以高度關注,推進特色校園文化構建,科學利用校內墻體標語、校園廣播、學校微博等平臺,加大對企業家精神的宣傳力度,提高企業家精神對學生的影響力。
構建科學合理的培養平臺。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企業家精神時,要以相應平臺為支撐,考慮大利益相關者的溝通渠道,優化教育輸入和成果輸出環節,并全面分析高職院校的校內外環境,科學運用政府、企業、學校等各方力量,推進多元化企業家精神培育機制構建,深化教育改革,加大創新創業力度,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構建。高職院校要針對創新創業教育,將產教創有效結合起來,推進校企合作價值構建,致力于構建具有綜合性的人才培養平臺。高職院校在開展平臺構建工作時,要著眼于頂層設計、硬件設施等多個要素,并在該平臺的支持下,科學運用企業制度和企業文化,對創新創業教育機制進行改革創新,致力于培養兼具專業技能和企業家精神的優質人才。政府部門可以針對大學生創業出臺相應政策,高職院校和企業要給高職學生自主創業提供相應資源。高職學生可以利用這些資源開展自主創業,對創業經驗進行分析和總結,并將獲取的經驗上報給校方及政府部門,形成良性循環,推進有機整體構建。
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企業家精神時,要增進對企業家精神內涵的認知,明確當前大學生創新創業的實際情況,明確培養高職學生企業家精神的必要性,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考慮到當地經濟發展特點、學校教育改革、學生學習特點等諸多要素,貫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原則,有效弘揚和傳遞企業家精神,提升高職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未來職業發展發揮積極作用,彰顯高職教育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李炫林.淺談“雙創”背景下高職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J].現代交際,2019(02):194+193.
[2]王偉.“雙創”背景下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1):144-147.
[3]房緒.雙創背景下創業環境對高職學生創業意愿的影響[J].科教導刊(下旬),2018(03):168-169.
(作者單位:長沙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