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玲

在勞動法課堂教學當中,學生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法律常識和法律知識,同時還能夠幫助學生得到綜合性發展,使學生在日后走上社會之后,能夠成為為社會所需要的專業應用型人才。因此,教師在進行勞動法課堂教學的時候,必須要及時的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根據學生的需求去針對性開展相應的教學方法,使教學內容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讓學生學習到真正對自己有用的法律知識。
在勞動法當中,經世致用是勞動法的基本理念,對于教師的教學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現在越來越多的專家和學者都開始研究和探討勞動法的理念和內涵,正是由于這種趨勢,勞動法教學也逐漸成為當今所關注的重要方面之一,而其中的一系列教學問題也日漸暴露出來,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效率非常低下。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社會當中的各種勞動糾紛案件層出不窮,對于社會的影響非常之大,必須要得到合理的解決,才能夠維護社會的穩定。所以,在教學當中,教師必須要以社會的具體問題為依據,去開展相應的教學活動,使法律知識能夠真正被學生所運用。
學生時代的教育,尤其是大學時代的教育,本身就是以學生走上社會之后的發展為目標去進行開展的,學生在走上社會之后,自己所受到的教育要能夠為自己求職打下基礎,滿足學生就業與謀生的需要。然而,現在大學教育中,往往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還十分的嚴重,學生在畢業之后,難以滿足社會需求,所以往往難以勝任社會上的工作。
勞動法課堂教學應考慮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所需。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密切,法律對于我們生活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勞動法是一門法學生必須要學習的課程,有著很強的實踐性,所以,在開展勞動法課堂教學的時候,教師一定要以勞動法的課堂教學理念為根據,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才能夠獲得出色的教學效果。本文主要對勞動法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及其實現路徑進行了相關的研究和探討,旨在給相關教學人員帶來一些參考和啟示。
在法律當中,最需要講究的就是正確性,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不能抱有言之有理的教學態度去進行教學,而是要將所有的觀點落實到實處,具有高度的正確性和確定性,因為自身的觀點對于整個法律案件有著很大的影響,對于別人的命運也起著關鍵性作用,同時自己還要為自己的言論負責任。因此,學生必須掌握正確的理論,還要學會真正的應用。
很多在大學時學習法律專業的學生在走上社會之后都會成為法律工作者,大部分學生都會選擇首先進入小型的企業或者律所,對于學生來說,自己所學習的專業就算是得到實際運用了。所以,學生在學習當中必須掌握大量的理論知識,否則在真正工作中就會出現手忙腳亂的問題。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學生畢業后的工作所需,考慮知識的實用性,這樣才能夠為學生教授知識的時候,必須妥善分配知識的比例。
勞動法課堂教學應考慮學生畢業后的生活需要。學生在大學時學習的某個專業,在走上社會后,這個專業是他們進行謀生的手段,對于他們的生活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在學習勞動法這門法律課程的時候,教師要根據學生日后的求職需求為學生設計一些符合學生實際情況的課程,使所學習到的知識能夠在實際生活當中得到運用。作為一門學生的選修課,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也要注重其實用性,因為在走上社會之后,學生也會自然而然地成為勞動者,勞動法對于其自身也有著很強的實用性。因此,教師在開展這門課程的時候,要關注勞動法的實用性,使其能夠滿足學生畢業后的生活需要。
通過調查問卷、課堂互動等途徑了解學生的勞動法知識需求。對于學生本身來說,他們想學習到的不僅僅是教師所講授的知識,很多學生往往都渴望的不光是教師所教授的知識,因此,在面對這種情況時,教師不僅要教授自己認為學生需要的知識,還要針對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去開展問卷調查或者課堂互動,從而可以充分了解到學生的勞動法知識需求,根據結果去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讓學生可以盡可能掌握更多的知識。
替學生設身處地考慮。很多學生對于自己的需求實際上也不是非常清楚的,他們可能只能考慮到走上社會面對工作時如何去進行自己權益的維護。因此,在面對這樣的學生時,教師必須要進行換位思考,替學生設身處地考慮,幫助學生看到更加長遠的需求,這樣才能夠在課堂教學的時候,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加廣泛豐富的勞動法知識,從而對學生以后的工作和生活帶來幫助。
重視法科生的司法考試需求。對于法學生來說,司法考試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考試,也讓很多的學生感到頭大,不知道如何去進行準備。而教師是經歷過司法考試,并和學生走得較為親近的人,所以,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去了解司法考試,讓學生不至于那樣迷茫、無所適從。教師可以針對司法考試當中的重難點對學生進行指導,為學生講解之前的真題,讓學生在復習司法考試的時候,能夠收獲到更多的經驗。對于學生來說,教師經驗的傳授比空講一大堆理論知識要有用得多。
要想使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的有用的知識,就要在充分了解學生需求的基礎上,去進行科學合理的編制教學大綱,使教學大綱能夠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在編寫教學大綱的時候,必須吹毛求疵,事無巨細,而是要對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等內容有一個大致的把握。不僅如此,在教學的過程中,還要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去進行適時合理的改動,避免出現教學大綱局限所有的教學環節和教學內容等情況。在編寫勞動法教學大綱的時候,應當著重強調法學理論體系性,對整個體系有一個宏觀的把握,使教學內容能夠有順序地進行開展。如果勞動法是作為學生的選修課時,教學大綱就要全面深入地挖掘勞動法的實用性,使勞動法知識能夠真正得到具體運用。
教材內容與教學內容的取舍。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注意教學內容與教材內容的取舍,因為教師在有限的時間內,很難將所有的教材內容都一一呈現給學生,所以,教師應當有選擇性地舍棄掉那些不符合時代發展和與教學內容無關的內容。對于勞動法專業教學來說,教師可以在課上為學生講授一些現有立法概況等內容,對于其中的一些不是非常重要的歷史內容則可以選擇性舍棄。如果勞動法是作為學生的選修課,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講授一些勞動法律關系的主體等內容,對于一些無關緊要或者晦澀難懂的知識則可以忽略掉。
講稿可以優于教材。教材對于教學有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但是如果教材內容不夠出色,教師就不能一味地依賴教材,而是要充分準備一份自己的講稿,讓自己的講稿作為小學當中的重要依據,對于教材當中的一些教條內容,則可以不涉及到。在勞動法教學方面,優秀的教材是比較稀缺的。所以,教師如果一味按照教材去進行講授,那么對于學生的學習來說實際上是非常不利的。很多教材當中的一些政治性過強,與學生的思想會產生很大的碰撞。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現實當中的法律規定要牢記于心,才會為學生進行良好的點撥,讓學生去掌握先進的法律知識。
本課程與其他課程內容銜接的問題。現在勞動法與其它課程內容有著很密切的聯系,因此,教師在進行講解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涉及到其他課程的知識,在這樣的情況下,教師就要學生有選擇的取舍。一般來說,勞動法專業課教學當中,教師要對民法進行相關的講解,還要對勞動合同進行探討。如果勞動法是學生的選修課,教師可以針對性地多講解一些實用的知識,讓學生在打工、實習當中都能夠以基本的法律知識作為支撐。
參與文獻
[1]郜名揚. 勞動法課堂教學的基本理念及其實現路徑[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06:994 -996.
[2] 楊芳,問清泓.大學法學教學改革探析——以《勞動法》教學為視野[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 (2).
[3] 周素.應用型本科法學教育的發展模式[J].三江學院學報,2006(Z1).
[4] 陳向聰.我國法學教育的反思與改進[J]. 西部法學評論,2009(2)
(作者單位: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