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鳳 邢啟亮
摘要:鄭州市發展勢頭強勁,對省內的人口吸引力強,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新經濟產業薄弱,缺乏行業龍頭,基礎教育不弱,高等教育全國排名靠前但缺乏優質高校。
關鍵詞:鄭州市;發展;邏輯;人口;交通;產業;教育
鄭州市是人口大省(2018年9559萬)河南省的省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入選),新一線城市(2018年排名第9),全國重要的綜合交通樞紐,中原經濟區的核心城市。2018年鄭州GDP10143萬億元,進入萬億俱樂部,人口過千萬,鄭州市常住人口1014萬,占全省的10.55%,GDP占全省的21.1%,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152.1億元(全國城市排名第14),首次進入“世界城市100強”。一個又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無一不在訴說鄭州的吸引力和活力。鄭州的發展代表河南省,鄭州在經濟結構調整、產業集聚、科技創新等方面的發展將影響整個河南的經濟發展水平。
2018年,隨著“雄安新區”的橫空出世和“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劃面世,中國城市群發展已進入集中建設階段。都市圈與城市群必將成為下一個時期中國城市發展的主流趨勢。河南省的城鎮化率(目前為50%)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鄭州是河南省的單極大都市,它的優勢則在于位居內地,有著內地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充足的人力資源。
一、鄭州市城市發展的邏輯
(1)人口。經濟是人類產生的活動,人口是一切經濟社會活動的基礎,區域人口增減是最重要長期性趨勢性指標之一。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長期看,決定一國范圍內一個城市人口集聚規模的關鍵是城市經濟規模及該城市與本國其他地區的人均收入差距,即經濟-人口分布平衡。同樣,決定一個城市人口集聚規模的關鍵在于該城市與所在國家其他地區的人均收入差距。
未來產業發展,尤其是第三產業的發展將決定城市之間的競爭。在第三產業占比不斷提高的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和落差本質上是去取決于人口數量的增減和年輕人所占比重。年輕人代表經濟活力,一個年輕女孩從頭發到腳趾都要花錢,老年人主要的消費需求是醫院、藥品和保健品的消費。因此,一個城市年輕人口比重很大程度影響這個城市的經濟活力程度和吸引力。我國人口結構2010年是一個明顯的轉折點,勞動人口逐年下降,老齡化上升趨勢明顯,更重要的是年齡中樞升高(備注: 45歲以上勞動者占比增大)。不久的將來,我國人口出生高峰的60、70后退出勞動力市場,新進補充的00后10后數量遠遠不足,我們的廉價勞動力優勢將徹底失去。
鄭州在校小學生人數91.7萬人,幼兒園人數36.8萬人,說明鄭州人口結構很年輕,鄭州城市具有較強的吸引力和活力。
(2)交通。在漕運時代,水路發達與否是衡量交通區位的第一要素,漕運見證了一個城市的興衰;在外貿時代,靠近海洋,就能獲得發展先機;在今天,水、陸、海、空的不斷變遷正影響著一個城市的城運;未來,一個城市的公路、鐵路、高鐵、機場、輕軌、地鐵及區位將深刻影響一個城市的未來發展。
鄭州市是火車拉來的城市,20世紀的隴海、京廣鐵路奠定了鄭州全國交通樞紐的位置。在高鐵時代,鄭州是“米”字型高鐵的核心,2小時高鐵圈給鄭州賦予了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公路交通方面,鄭州不僅是京港澳、連霍高速公路的交叉點,也是107國道和310國道的必經之路。
鄭州火車站、鄭州東、西、南火車站,已經運營的1、2、5、9號地鐵線極大便捷了市內交通,未來地鐵正在修建的3、4、6、7、8、9、10、11、12、14、17以及遠景規劃至2050年,鄭州地鐵將建成22條地鐵線路將促進鄭州大都市圈的發展。
鄭歐班列、鄭州新政國際機場為鄭州國際物流港夯實了基礎。物流樞紐的優勢進一步凸顯,成本優勢和中轉優勢給予鄭州制造業和物流業有立的支撐,給鄭州帶來了一次新的騰飛機遇。
(3)產業。鄭州在“一五”時期成為全國的四大紡織工業基地,后來鄭州形成了汽車、煤電鋁、食品、專用設備、紡織工業等這五大傳統產業鏈。尤其是煤炭、電解鋁、水泥等,曾被視為鄭州領跑GDP的行業。中鋁、鄭煤集團等企業都是當年的老牌國企。富士康、宇通客車、東風汽車、建業、三全、思念等食品公司使鄭州的產業實現了從“重”到“輕”、從“制造”到“智造”的轉變,但鄭州在高新技術產業,特別是新經濟、高科技產業上底子薄、弱,缺乏行業龍頭企業,新經濟獨角獸在氛圍、人脈、資源、上市公司是衡量一個城市產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鄭州A股上市公司數量為24家,在中部六省會中少于武漢的50家,長沙的49家,合肥的36家。期待鄭州政府對新經濟行業龍頭企業的重視和支持,期待鄭州版的“阿里、斗魚、咕咚、豬八戒”等新經濟獨角獸企業的早日誕生。
(4)教育。鄭州的基礎教育并不弱,中國“校友會”公布了2019年中國百強中學排名,鄭州外國語中學、鄭州第一中學、河南省實驗中學進入全國百強中學。高等教育沒有想象的那么貧瘠,但優質高校奇缺。2018年,鄭州本專科院校58所,在全國排名第9,本專科在校人數88.9萬人,全國排名第3,但研究生在校人數只有2.3萬,印證了鄭州優質高校資源的薄弱。2018年,上海軟科根據新生高考成績、畢業生就業率、論文數量與質量、成果轉化收入等指標做了一份大學競爭性地位排名。全國600所學校,鄭州大學排在了147,得分為32.6,河南大學排在了173,得分31.3,同處中部城市的武漢大學,排名第12,得分是55.5。
三、結論
(1)鄭州背靠1億人口的河南省,河南的城鎮化率比較低,未來人口流入可期。
(2)鄭州的優勢明顯,在高鐵、空運、高速公路發達的今天,鄭州的米字型高鐵網、鄭州航空港、鄭歐班列開通使鄭州全國物流中心的地位進一步強化。
(3)鄭州的產業基礎比較薄弱,尤其是高薪技術企業、新經濟發展缺少行業龍頭的引領帶動效應。政府應重視和支持新經濟行業龍頭企業,發揮其對經濟的引領效應。
(4)鄭州基礎教育實力不弱,高校數量及在校學生全國排名靠前,優質高效奇缺。
參考文獻:
[1]任澤平,熊柴,等.中國城市發展潛力排名:2019,澤平宏觀[z],20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