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麗華

【摘要】企業間競爭越來越激烈,企業經營風險不斷提高,完善的內部控制體系日益重要。上市公司建立和完善內部控制體系,不僅是適應全球資本市場監管的需要,也是提升自身經營管理水平和風險防范能力的客觀要求。因此,加快內部控制建設,是進一步提高上市公司內部管理水平,提高上市公司經營效率和經營效果,增強上市公司的市場競爭能力。
【關鍵詞】上市公司;內部控制
一、上市公司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成因分析
(一)內部控制意識不強
上市公司做好內部控制工作對公司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因為做好內部控制工作會對公司發展有不可磨滅的益處:合理保證企業資產的安全、確保企業管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提高企業經營效率和經營效果、確保財務報表中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等。但是公司內部的員工不知道內部控制得重要程度,沒有意識到公司建立內部控制制度的意義所在,沒能夠準確學習到內部控制得目標以及原理原則,最后導致員工風險意識不夠強烈,盲目做一些無意義的事,該如何彌補這些內部控制中的缺陷也是當前比較熱門話題,好多企業都在關注和提出相關建議以及方案。控制意識不夠強導致的監管力度不夠高,風險控制薄弱等現象。其實在中國,許多上市公司都是部門管理企業管理不夠規范,不只是一少部分而是絕大多數,好多公司都缺乏內部控制方面的管理系統,監管部門尤為缺乏制衡力和約束別人得約束能力,特別缺乏科學合理檢查和管理,幾乎都是表面功夫,沒有做到深處發現問題給予合理的方案和安排,建立的內控制度大多時候都被忽略不計,人心散漫制度變得沒有那么重要,極度缺乏強有力的措施彌補和保障內控的機制。如今,市場經濟發展速度這么快,如果再不加強就真的來不及。這么大的競爭壓力擺在眼前,我們國家得上市公司都面臨著戰略方面的調整和框架結構調整的壓力,雖然說上是上市公司有著比較規范得制度,比較大的規模,不像那種小企業規模不大,人力不夠,制度不夠完全,但是在內控這一部分沒有做到很好的程度。分風險管理不夠好,可能會導致新的危機。
(二)公司治理結構不規范
1.公司董事會
好多公司的董事長不是由股東們選舉出來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當地政府部門直接命任,這就導致了股東成員不認同的現象:只有國有股代表以及法人代表才是董事會成員,小股東進不了董事會,參加不了董事會:部分公司董事會都沒有相關的工作規范,性較大。
2.公司股東會
公司股東大會小股東參與的非常少,幾乎不參與,都是大股東參加的,這樣就導致參與度不夠全面,好多手中持有個人股的成員參加不上:大股東維護自己的利益,損害中小股東的權益;股東大會召開次數較少,甚至淪落為一種表面形式。
3.公司監事會
監事會監督措施不夠全面,好多規則都不完善,監管的力度跟不上,最后淪落為一種形式,只有名沒有實:監事會人員的產生,往往是由董事長指定,再通過形式上的選舉,幾乎都是經理層或者董事層自己選定,最后導致關系密切出現放任不監督,貪污等現象發生,只要薪酬高很有可能不清廉,不公正:監事會成員整體素質不到位,專業知識水平不高,法律知識懂得不多,可能難以有能勝任監督工作。
(三)公司人員素質較低
部分上市公司工作人員整體學歷水平不夠高,對專業管理沒有經驗,專業技能不高,沒有做好各個階段各工作安排,沒有進行監督的能力,比如法律知識不全,最后導致內部控制工作沒有很好地開展起來,專業技能真的是太重要了:第二個人品質問題,一個好的品質能夠把工作做到很好,認真踏實,勤勞刻苦,愿意去拼,因為愛拼才會贏。但是許多時候很多不會做到這樣,為了薪酬去消磨時光,這樣管理意識也不夠高,沒有認真去琢磨該如何管理才能更好地提高經營水平,提高經營效果,如何把公司內控工作做好等問題。內控實際上要求的是防止出現錯誤的過程,但是許多管理人員素質度不去在意導致錯誤百出。沒能夠客觀公平地對生產經營各個階段進行控制:第三團隊合作共同進步的精神,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作為管理人員不能與員工分離,關系應該是非常密切的,時刻要有協作精神,但是上市公司大部分管理人員只顧著上下班,沒有做到共同進步:第四溝通能力,一個人有好的溝通能力就可以辦大事,事事需要溝通,內控工作需要的就是一個和被控制之人之間溝通,但現實中許多管理人員在監督和檢查過程中溝通能力不是很好,導致工作沒有做好。
(四)內部審計不完善
內部審計可以說是公司經濟工作監督上的在監督,主要是用來在監督公司經濟工作的同時,提出建議,完善公司的經濟水平,把公司的經濟效益提上來的作用。但是就如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一樣,自從審計工作開始發展以來,并沒有原來想象中那樣做得很好,出現了很多問題導致內控工作沒有做好。
1.內部審計不獨立
內部審計工作本來應該是客觀公正的,應該非常獨立,畢竟內部審計工作是內控的在控制,地位本來應該是不容置疑,脫俗獨立的。但是根據號令規定:審計機構負責本單位領導下,獨立行使內部審計權,然后對本單位領導報告相關工作。從之一規定我們可以看出,內部審計機構是不能監督上司的,這問題就出來了,很多公司上司們搞出來的經濟問題,然而內審機構手伸不到上司那里做監督工作,導致上司們任意妄為降低公司經濟效益,這種現象的出現說明內審體制不健全。還有就是內審機構不能監督同級人員,因為好多公司內部各職能部門都是上司直接命任工作的,好多經營行為都是上司受權下進行的。這種情況導致內審機構工作開展不起來,沒有辦法做到獨立,工作的范圍受到很大的限制。
2.對內審職能理解存在偏差
好多人分不清“會計監督”和“內審監督”的區別,感覺內部審計工作形同虛設,沒有太大的意義,這也應該是當前很多人的想法,所以很多內部審計人員沒有搞明白自己的位置,不知道應該怎樣做才是正確的,很多時候因為管理范圍受到限制也就順從上司的意思,上司讓干什么就干什么,也有一些人因為工作沒有得到支持或者不順心就開始心灰意冷做所謂的好人。最后導致內控工作沒有做好。
3.審計機構組建非自愿
就是說在組建審計機構之中,很多時候審計部門都是在行政干涉下組建的,導致審計機構具有濃厚的色彩,一般情況下由于是由行政部門所建立的,上市公司不會太注重審計部門。可能也是因為這幾年審計發展速度驚人,好多審計人員都是由財務部門甚至是其他部門調過來的,缺乏專業人才,沒有專業審計知識去做好審計工作,也沒有經過專業的培訓,所以在這種情況下組織起來的審計機構威嚴性不夠高。
4.審計機構重監督輕建設
內部審計工作是在企業內部建立起來的,主要是監督企業內部工作有沒有錯誤,有沒有作弊等情況。所以通常過多的重視監督工作,沒有給出有效的措施去解決問題,彌補問題。過分強調發現錯誤,然而提倡“服務”的少,所以過分強調的指導思想是嚴重的錯誤。很多上市公司同我上述講述的那樣。
二、完善內部控制的對策
(一)提高對內部控制認識
(1)認識內控具有一定的目的:內控是每個公司長期要實現的目標,一個企業實現內部控制的目標就是確保企業管理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確保財務報表中相關信息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合理保證企業資產安全、提高經營效率和經營效果、促進企業實現發展戰略。
(2)認識內控是一個過程:要一個企業的經營活動不停止,那么內部控制工作也會永不停止。內部控制是一個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在發現新問題,在解決新問題的一個過程。所以全體員工應該好好學習內控的含義及目標,加強認識度,才會明白自己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自己工作的意義以及會加強工作的積極性。
(3)加強內控意識,企業有了好的內控意識,就會使公司運行起來沒那么困難,員工對內控制度的建設起到關鍵作用,加強管理人員的內控意識是必要的,首先就要堅強管理人員的財經法規意識,提升對企業的認識程度,使自己自覺遵守法律法規。然后要樹立科學的風險管理意識和風險管理理念,使內部控制風險降到最低。領導層次人員要解放舊思想,能夠充足地理解內部控制是由監事會、董事會、經理層以及全體員工一起實現的,不是單獨某一個人或者某一個機構能夠完成的任務。
(二)完善公司治理結構
只有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才能完善內部控制實施,合理的公司治理結構是完善內控體系的保障。
(1)公司建立雙層治理結構,讓監事會和董事會并存,嚴禁出現經理和董事長是同一個人,必須要達到董事會的獨立性,還有監事會權利。
(2)進一步完善相關公司治理結構的政策以及法規,從而要保證公司治理結構的偏向于形式化。
(3)最好董事長是由大家一起選舉出來的,這樣會提高對董事長的認同度,方便工作。
(4)能讓小股東知道自己存在的價值,集合小股東選出小股東代表參加會議。
(5)確保股東大會每年進行一次不能少。
(6)監事會人員最好有大家一起確定而不是由經理層直接決定防止出現貪污現象。
(7)監事會監督措施要規范,監事會人員素質要提高,要有相關的專業知識指導相關的法律條款。
(8)控股股東不能干涉公司經營決策,不能因為控股股份多而為了自己的利益做相關謀害其他股東利益的決定。
(9)控股股東的資產需要專門機構負責監管,最好做到公司業務獨立。
(10)不能盲目重組,融資,上項目,治理觀念要統一。
(三)提高公司人員素質
(1)聘用專業管理人員,有關管理方面經驗豐富的人員,讓管理人員做好各個階段工作安排,要有相關法律方面的知識,能有效監督部門工作。
(2)進行思想道德教育培訓,提高管理人員的品質,要有表率作用,不僅僅為了薪酬去消磨時光,而是帶頭做好清廉,公正無私,不計較個人得失,敢于承擔責任。
(3)提高團隊協作能力,團結友愛,和下屬達成共識。
(4)提高溝通能力,多學習如何溝通,內控工作就是和被控之人之間的溝通過程。
(5)要有危機意識,充分認識自己。
(6)實行崗位輪換制度。
(7)加強價值觀,企業理念灌輸。
(四)完善內部審計
(1)正確認識內部審計職能的含義和目的,擺正自己的位置,清楚自己該干什么,怎么做是正確的。
(2)審計人員應該有取得單位內部控制制度手冊,然后確定自己評價的范圍,為以后提供依據。
(3)要取得單位經營管理的外部信息,監督企業有沒有貫徹執行。
(4)確保審計證據的充分性,內控形成過程中的全部記錄文件要保存。
(5)審計人員應該請單位管理人員做出承諾,并要求做出自我評價,了解執行情況。
(6)監督檢查內控實施過程中有沒有存在盲區,是不是符合國家法律,是否科學合理,用統計的方法推斷偏差,確保做到健全、有效。
(7)審計人員在最后的報告中保持謹慎,不僅出具審計報告,還要提供合理相對保證,給出建議書。
(8)注冊會計師有關政府部門的支持協調,要加強監管力度嚴格執行,考慮被審計單位內部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獨立性,方便更好地工作。
(9)專業人員進行內部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