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子晉
【摘要】港珠澳大橋作為中國珠三角區域內的重大項目,它的完成給珠江三角洲地區注入新的活力,對區域經濟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港珠澳大橋的建立,是基于滿足珠三角區域經濟發展需求而建成的。它的建立,加強了香港與內地經濟的聯系,促成區域一體化建設,提升區域的競爭力,也進一步強化了香港的經濟地位。本文主要從港珠澳大橋建立的必要性、它所帶來的積極影響等方面,探究港珠澳大橋建設對珠江三角洲的經濟影響。
【關鍵詞】港珠澳大橋;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影響
一、背景
港珠澳大橋前身是規劃中的伶仃洋大橋,是中國在珠三角區域內完成的一座連接香港、珠海和澳門的橋隧工程,位于中國廣東省伶仃洋區域內,港珠澳大橋于2009年12月開始動工建設,并在2018年10月23日通車,港珠澳大橋開通后,從香港到珠海、澳門開車僅需要45分鐘,較之前的三個多小時縮短了大半時間,極大縮短了香港、珠海和澳門三地間的時空距離。港珠澳大橋是國家級項目,并在其建設過程中遇到很多艱巨問題,同時也創下多項世界記錄,被稱為橋梁界的“珠穆朗瑪峰”,以及“現代世界七大奇跡”之一,是中國綜合國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的集中表現。港珠澳大橋作為國家項目,它的建設有其現實背景。
(一)珠三角區域發展需求
珠三角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區域,現如今,跨區域經濟合作已經成為趨勢,珠三角、長三角以及京津冀也在不斷探尋經濟發展新方向,區域內新一輪的競爭開始了。珠三角的實際情況是以制造業為主,工業較發達,而其他能力相對較弱,產業轉型,人口紅利在珠三角制造業逐漸消失,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珠三角地區人力成本上漲的幅度達到20%-40%,這地區需要借助新的力量更新珠三角區域產業的發展,并將其優勢發揮出來。而港珠澳大橋可以將走在國際前列的香港與珠三角經濟聯系一起,為珠三角區域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減少珠三角區域尤其是香港地區經濟發展的風險
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對香港影響巨大,依托國際金融貿易以及物流中心的地位,對于外界的依賴性大,經濟發展存在較大的危機。而珠三角區域內近年來因為08年金融危機的波及,也亟需進行轉型,并尋找方式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其中,在區域內展開合作,發揮各自優勢,各司其職,打造自己的核心競爭力。
(三)珠三角區域內發展不平衡的現狀亟需改變
珠三角作為沿海區域,其發展一直備受矚目,但是區域內經濟發展不平衡是一個不爭的事實。珠三角區域內,以珠江為界,珠江東岸的發展要遠遠快于珠江西岸的發展,究其原因,并不是制度,而是西岸不具備東岸具有的地緣優勢。破解其發展不平衡的主要方式是增加因素,通過便利的交通網絡增強東西兩岸經濟對話,讓東西岸協調發展。而港珠澳大橋的建立盤活整個珠三角區域經濟,破解地緣帶給西岸的不利影響。
因此,港珠澳大橋的建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是制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制造世界經濟新的增長點,是促進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又一舉措。
二、建設港珠澳大橋的必要性
港珠澳大橋的建立,處于對珠三角地區經濟統一規劃以及發展的重要舉措,它的建立,有其歷史必然性。
(一)珠江兩岸經濟發展差異大
作為中國經濟發展最有活力的區域之一,廣東省存在著嚴重的“頭重腳輕”問題,以2017年廣東省的GDP來說,廣東省總量達8.99萬億元,但其中80%都集中在珠三角地區。而在珠三角地區內部,也同樣存在著發展不平衡。珠江一隔,將珠三角區域分為東岸區域和西岸區域,珠三角9市中,位于珠江東岸的是深圳、東莞、惠州:位于珠江西岸的是珠海、中山、江門。2017年,珠三角9市經濟總量排名依次是:深圳、廣州、佛山、東莞、惠州、中山、江門、珠海、肇慶。顯然,珠江西岸的經濟總量來講,東岸區域遠遠高于西岸區域,并有“東岸壓倒西岸”一勢。經濟活力可以表征為企業情況,我們對比再同一時間下東西區域經濟情況。到2018年1月,珠海有三十多家上市企業,而同一時間,處于東岸區域的深圳,其上市企業數量是珠海的十倍之多。珠海處于沿海區域,同樣走在改革開放的前沿,但是其經濟活力以及經濟狀態與深圳相差甚遠。究其根本,還是其地理位置優勢不夠。深圳毗鄰香港,珠海靠近澳門,香港金融產業發達,經濟活躍,而澳門的博彩業聞名世界,相比來說,澳門就經濟體量還有活力來說,遠遠落后于香港。而港珠澳大橋的建立,促進粵港珠澳經濟統一體建立,用東部帶動西部,促進雙方平衡發展迫在眉睫。
(二)打造珠三角區域新的增長點。
雖然珠三角東部地區經濟目前已經遠遠超過西部地區,但是不僅要關注現有經濟發展水平,還要促進新的增長點。現階段東部區域依托于它的地緣優勢已經欣欣向榮發展,西部地區雖然相對落后,但是同時也說明潛力巨大,中山、珠海以及江門現階段仍然以傳統企業發展為主,各個區域也提出各項政策引進新的發展力量試圖轉型,并促進區域發展。如佛山主要以傳統制造業為主,制造業生產廠家多,已經形成數個品牌,如奧馬,但是產業整體來說偏重,亟需轉型,因此佛山政府近年來推出各項政策,從廣深等名牌高校吸引畢業生,注入新生力量。珠江西部區域需要依托現有的資源以及發展基礎,進行產業升級,形成產業帶。港珠澳大橋的建立,便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各個區域互通有無,東部發達區域會逐步形成以金融、咨詢等技術含量高的知識型企業為主,隨著交通的便利,逐步將發達區域先進技術以及人才自東引向西,東部經濟向西部區域輻射,帶動西部區域產業升級,形成產業帶。
(三)港澳與其他區域聯系日益加強,未來發展方向一致
港澳作為中國兩塊特區,經濟的活躍度是其他地方難以比擬的,但是港澳發展中有一個受限之處,就是其地理區域太小,人口密度大,受限于其地理區域,其主要基礎生活物資都是依靠進口,風險較大。而珠三角的各個省份,屬于江南“魚米之鄉”,物質豐富,人口相對密度遠遠低于港澳。在一國兩制方針下,港澳同內陸城市的交流越來越深,港澳地區直接從珠三角地區進口蔬菜糧食等資源,而珠三角區域從香港引入高精尖人才以及先進的管理思想。港澳地區可以與其他區域互通有無,優勢互補,未來成為經濟統一體,增加經濟的活力,降低經濟發展的風險,提升區域經濟在國家以及國際上的影響力,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
三、港珠澳大橋建設對珠三角經濟發展影響
香港澳門作為我國兩個特區,同時珠三角區域作為我國三個重要經濟發展區域之一,它與長三角區域、京津冀區域等一起對我國經濟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經濟方面有個名詞,叫做橋頭經濟,橋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樞紐。橋頭經濟認為,橋可以拉動人流、物流,促進經濟發展。橋是實現區域之間交流的重要樞紐,其中橋指的是便利的交通。港珠澳大橋作為其中的橋梁,對經濟發展有重要作用。
(一)港珠澳大橋會增加香港地區與珠三角區域的貿易額
香港是全世界著名的國際金融貿易中心以及物流中心,但是在港珠澳大橋通車之前,主要依托海運以及空運進行貿易,地理位置形成的優勢會逐漸減弱。而港珠澳大橋的建立,則重新進一步強化香港在國際中的地位。依托于港珠澳大橋,所有的貿易可以順暢通過陸運向內陸運送,這其中,最直接得利者就是與其毗鄰的珠三角區域。張曉旭等提出伴隨著港珠澳大橋的建設,大橋通車前后香港與珠三角區域進出口會增加,根據測算,這一利好信息將會持續發生。伴隨香港與珠三角區域的貿易額增加,香港經濟將輻射更廣范圍。此外,學者研究顯示,珠江西岸地區的城市與香港的距離每減少1%,制造業、服務業中外資投入金額將分別增加0.12%-0.17%,依據這個數據,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將使西岸各城市的GDP將增加600-1000億元。
(二)加強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建設
珠三角區域是我國經濟發達、增長迅速的區域,港珠澳大橋的建立將進一步推進經濟一體化建設。港珠澳大橋連接的是超過7000萬人口的經濟區域,港珠澳大橋開通之前年生產總值已達1.4億美元。內地發展對香港地區的依賴關系越來越強,港珠澳大橋建成之后,珠海、中山等珠三角城市可以直接通過大橋前往香港和澳門,各地之間可以更好進行貿易以及經濟往來,而其中港珠澳大橋成為其中的紐帶,扭轉從東岸區域發展向東西兩岸共同發展趨勢。珠三角區域之間共享先進的經濟、管理等信息資源,并將珠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輻射到更廣的范圍,打造泛珠江三角洲區域。
(三)擴大珠三角區域的競爭力
區域一體化的建設勢必擴大珠三角區域的競爭力,在以往,珠三角主要的競爭力來源于珠三角地區的制造企業,而香港主要是依托于其金融貿易中心以及物流中心,港珠澳大橋建設之后,香港可以借助于珠三角地區的制造能力,打造既有金融業和物流業,又有制造業的中心,珠三角區域成為香港區域的“工廠”。而對于珠三角區域來說,港珠澳大橋可以為其引入人才、資金以及信息等方面。港澳和珠三角可以形成穩定的協同關系,提升珠三角區域的影響力以及國際競爭力。
(四)發揮香港在珠三角經濟發展中的龍頭作用
由于歷史以及政策原因,香港的經濟活力一直要高于中國其他區域,在國際中也與紐約等城市處于并肩地位。一個城市的龍頭作用主要取決于其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城市的影響力,影響力就是城市可以影響的輻射城市,即經濟學中的“場”。根據專家預測,港珠澳大橋的開通預計可以給香港帶來約200億港元的收益,促使香港經濟GDP增加至1.3%至1.6%。香港作為國際大都市,其經濟實力不容小覷,輻射范圍會因為港珠澳大橋的建立也不斷擴大,人流、物流、資金流以及信息等的流動會因為大橋的建立越來越順暢,區域內交通時間越來越短,效率越來越高,發揮珠三角在珠三角經濟中的龍頭作用。
四、目前存在的問題
港珠澳大橋是我國建設區域經濟體的重要實踐,目標是形成經濟產業帶,優勢區域發揮帶頭作用,帶動非優勢區域發展,但是剛剛開通的港珠澳大橋發揮作用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首先,粵港澳三地體制機制障礙并沒有解決。現階段大陸居民前往港澳需要相應的港澳通行證,居民前往港澳時,需要對證件進行查驗。目前,珠海和澳門已經實現“聯合查驗、一次放行”,而珠海和香港還是實行“兩地兩檢”模式。顯然,兩地兩檢的效率會低于“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當人流量增加時,機制障礙會越來越明顯,因而需要清除這種機制障礙。
其次,港珠澳大橋的建立對廣東省各市的普通居民并沒有帶來直接便利影響。現階段在港珠澳大橋可以通行的車輛主要有粵港兩地車牌車輛、港澳兩地車牌車輛、港籍單牌等車輛,并而廣東本地普通居民的車輛并不能在上面通過。港珠澳大橋除了發揮其對區域經濟的影響,作為一項偉大的工程,應該也讓附近居民體驗一下大橋通車帶來的便利,直接感受經濟發展帶來的便利。
最后,區域交通需要統籌,否則難以發揮港珠澳大橋帶來的便利。港珠澳大橋開通的同時,深中通道也同時開通,從深圳直接聯系到中山,途徑廣州南沙,區域內的交通網絡已經打通。也就是說,原有困擾珠三角地區的交通網絡問題已經得到解決,接下來,區域內的交通需要統籌利用,真正發揮珠三角區域交通網絡優勢。
五、未來展望
港珠澳大橋的建立,標志著珠三角區域的發展將步入一個新的階段。
(一)港珠澳區域發揮各自已有優勢,促成經濟一體化發展,彌補各自不足
香港、澳門以及內地珠三角區域,每個地方都有其獨特的優勢,香港發展金融業、保險業等優勢明顯,而澳門地區的博彩旅游業世界聞名,珠三角區域有世界工廠之稱。在大橋開通之前,香港一深圳經濟聯系頻繁,而珠江另外一邊,珠海,中山、江門等區域發展相對緩慢。港珠澳大橋的建立,破除了珠江西岸的地緣不足,促進人才、物資等各資源更有效率流動,各區域優勢進一步發揮,相互協調發展,形成經濟發展產業帶,增強珠三角區域經濟在國家乃至國際上的話語權。
(二)深化珠三角區域的對外開放
隨著世界經濟一體化的發展,由于東南亞制造業的進步,珠三角區域的人口紅利逐漸降低。在港珠澳大橋建立之前,人口紅利逐漸減弱,物流效率較低。而大橋的建立,借助于香港港口,更多的外貿貨物將從香港口岸吞吐,提升珠三角區域制造業的效率,降低了成本。此外,香港更能發揮其在區域內的帶頭作用,提供人才、資金以及技術支持,幫助珠三角區域內企業轉型,提升企業競爭力。
(三)加強港澳的通關政策,解決跨界車輛管理問題,最大開發港珠澳大橋的效率
港珠澳大橋的深刻意義在于將香港、澳門以及珠三角區域聯系,將三地經濟聯系在一起,提升區域經濟效率。但是在實際中,目前珠海和香港之間還實行兩地兩檢,相對于珠海和澳門的聯合查驗,一次放行,珠海香港之間的效率會低很多。隨著合作的深入,該問題將越來越突出。此外,目前港珠澳大橋的車輛管制制度限制了內地車輛來往港澳,對于內地人來說,港珠澳大橋并沒有為其帶來實際好處。
(四)整合港珠澳周邊的物流資源,提升競爭力
廣州歷史以來是中國對外貿易重地,現今,南沙自貿區在如火如荼建設中,而香港也是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港珠澳周邊共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珠海五個機場,香港、廣州、深圳三個港口,如此密集的物流網絡為后續經濟的發展提供更多便利,整合并發揮各物流資源的優勢,利用便利的網絡將經濟輻射全國乃至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