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憲
一位美國官員8月22日證實,美已正式撤回向土耳其出售“愛國者”導彈系統的提議。面對美國扇來的這一巴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一聲不吭,不為所動。
事實上,不久前土耳其的打臉令美國感到更痛。今年7月下旬,土耳其接收了購自俄羅斯的第一批S—400防空導彈系統。而去年12月,美國國務院剛剛批準向土耳其出售價值35億美元(1美元約合7.15元人民幣)的“愛國者”導彈系統。
作為一個北約國家,土耳其竟然在自己的國土上部署與北約防空系統完全不兼容的俄制第四代防空導彈系統,且S—400雷達系統一旦獲得與美制F—35戰機相關數據,就能夠定位并追蹤該型號戰機,致其難以躲避俄方攻擊。一怒之下,美國宣布將不出售土耳其先前預訂的超過100架F—35戰機,土耳其也不能繼續參與F—35戰機900多個零部件制造項目。
對此,埃爾多安立即回應,如果美國不出售F-35戰機,“原諒我們不得不就此采取措施,轉向他處。”俄國家技術集團公司接住話茬,稱俄方做好了向土出售蘇-35型戰機的準備。
埃爾多安在美俄間這番“神操作”,極為生動地詮釋了這位強人的外交膽識與謀略。
土耳其橫跨歐亞兩洲,與敘利亞、伊拉克、伊朗及希臘諸國接壤。地處如此敏感、重要的地緣政治位置,土耳其與巴以、敘利亞、伊拉克、伊朗、歐盟等多個熱點國際問題密切相關。它是北約國家,卻又不是歐盟成員國,國內主要宗教為伊斯蘭教遜尼派,也因此與西方大國有著微妙差異。在此情形下,土耳其或為大國爭奪刀下之俎,任人宰割;或折沖樽俎,縱橫捭闔。埃爾多安顯然選擇了后者。
土耳其的地緣戰略地位決定了其必然成為美俄矛盾的碰撞焦點,也考驗著土領導人應對這些矛盾的分寸感,敘利亞問題即為一例。
敘利亞戰亂自2011年開始以來,一個好端端的國家已被打成廢墟。敘政府的背后有俄羅斯支持,敘反政府武裝的背后則是西方。美國屢屢利用敘境內庫爾德武裝與敘政府抗衡。與敘政府不睦的土耳其自然站在了俄羅斯的對立面,卻也因與庫爾德武裝為敵而與美國關系不爽。俄第一批S—400防空導彈系統抵達土耳其沒有幾天,土美就共同宣布,雙方對在敘北部建立“安全區”達成共識,這對一直幫助敘政府平定內亂的俄羅斯而言不啻為當頭一棒。
周旋于美俄間的土耳其常會表現出一定程度的不可預見,卻并非沒有規律可循。美國宣布不再將F—35戰機售給土耳其后,埃爾多安說:“任何威脅和制裁都不可能阻止土耳其確保自身安全優先。”從將土耳其自身安全利益放在優先地位這個角度出發,就可以更好理解埃爾多安在美俄間應對招式背后的玄機。
強人并非沒有弱點。在今年6月舉行的伊斯坦布爾市長選舉中,反對黨最終獲勝,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埃爾多安在國內的絕對掌控地位。美國就F—35戰機向土耳其說“不”之后,轉過頭來允諾向土耳其的宿敵希臘提供此款戰機,頓增土耳其安全壓力。從俄羅斯運來的S—400防空導彈系統到底是部署在南面應對庫爾德武裝,還是安置在西部防備希臘,也還是一個未定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