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霖

束從軒 1962年生于安徽肥西,1982年創辦養雞場,2003年創辦快餐品牌老鄉雞(原肥西老母雞)
在《品格》的后臺,記者正與一群工作人員圍坐觀看錄制,有人端來一鍋雞湯,大家七嘴八舌地討論起來。“好香啊!”“聽說安徽人都吃老鄉雞。”“前陣子我到合肥,高鐵站就有一家,雞湯真的很好喝。”
《品格》是由安徽衛視、《環球人物》雜志社、海棠映日聯合制作,古井貢酒·年份原漿古20獨家冠名的高端經濟人物訪談節目。此前半小時,老鄉雞創始人束從軒用自家秘方熬了這鍋雞湯,現場飄香四溢。束從軒有個別稱“養雞大王”。他在農村長大、辦養雞場,如今一年能養1000萬只雞。他創辦以肥西老母雞湯為特色菜的中式快餐連鎖店,兒子束小龍負責運營。
目前,老鄉雞在全國已有800多家直營店,總員工數約1.2萬人。采訪當天,束小龍穿著破洞牛仔褲,和身著白襯衫的父親很不一樣。束小龍告訴記者,老鄉雞背后其實是兩代人的餐飲故事。
1978年,安徽小崗村實行包產到戶,放了改革開放第一炮。安徽農村家家種地,年年大豐收。1982年,束從軒才20歲,“那時候臉朝黃土背朝天,家家都有很多糧,我就想,肯定會出現賣糧難、吃不完的問題”。想把糧食轉化掉,還要保證收入,束從軒想到了養雞。于是,他搭建起養雞場,第一年就養了1000只。
長期和雞相處,束從軒練出了許多“特異功能”。他把眼睛蒙起來,在雞舍走一趟,聽雞叫,就能分辨哪只雞有多重、飽還是餓、體溫是否正常。他甚至能從叫聲判斷雞有沒有生病。
束從軒開了近20年養殖場,成了安徽養雞大戶。一次偶然機會,他接受了快餐業的培訓,老師提到了麥當勞、肯德基等快餐品牌。束從軒長在農村,沒聽過這些牌子,跑去市里一看,“這不就是炸雞嘛!”束從軒覺得,中國人的飯碗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便定了個目標:開一家屬于中國人的快餐店。

束小龍 1988年生,2012年加入老鄉雞,2015年任總經理。
于是,束從軒在2003年轉行做快餐。安徽有句諺語“從肥東到肥西,買個老母雞放到河里洗一洗”,人人皆知,他便借用這句話,給店取名肥西老母雞,主營雞湯套餐,還搭配各類主食。一開始,他白天養雞,晚上八九點收工后也沒閑著,攤開本子,寫下這一天店內運營的各個環節,經常寫到凌晨一兩點。半年后,束從軒手寫了《店長手冊》《產品手冊》《衛生手冊》《選址手冊》《員工手冊》《肥西老母雞操作手冊》。這些手冊后來成為員工的必讀書目。
這樣做了10年,束從軒在安徽開了上百家店,肥西老母雞成為當地人耳熟能詳的牌子。2012年,束從軒想往外拓展,試著在其他省市開店,店名帶著地方名,沒能給外省顧客留下印象。他便決定將店名改為老鄉雞。
束從軒記得,那天上午開始換店名,各家店靜悄悄地掛上新牌子,但一到下午,他的手機就被打爆了。朋友和媒體問:“為什么換牌子?”“是不是有經營困難?”甚至有人猜是不是要倒閉了……第二天,幾乎所有的本地媒體都在頭版頭條刊登了這個消息。束從軒一上街,就能聽到老鄉們議論店的新名字。他點開網頁,看到有人在店名變更的消息下留言,說“肥西老母雞都改成老鄉雞,從此我不相信愛情了”。
“為什么能上頭條呢?對老百姓來講,吃一餐好飯就是頭等大事,他們特別關心熟悉的店。”束從軒說。后來,老鄉雞在湖北、江蘇、上海都開了店。
2012年對于束從軒是很重要的一年,他不僅給品牌起了新名字,也有了接班人——從美國學成回國的兒子。
束小龍形容自己“在雞籠子里長大”。小時候,家里有20臺孵化器,把雞蛋放進去,3周后能孵出來。“小雞嘰嘰喳喳地,還毛茸茸的,特別可愛。”冬天的安徽沒暖氣,特別冷,小雞孵化器恒溫,束小龍就干脆鉆進去取暖,“大半個冬天睡在里面”。
長大后,束小龍去了美國俄亥俄州讀大學。下課后,和美國同學介紹自己的家人時,會開玩笑:“我的父親是養雞戶。”在美國讀書,一開始吃不到中國菜,束小龍就在宿舍做飯,邀請各國同學來吃。他從超市買來雞,用刀切,再放姜蒜洋蔥,可烤可蒸,還能煲湯,“吃的都是家鄉的味道”。
當時,他上商業管理課,學到的第一個案例是知名酒店麗思卡爾頓酒店。“所有的酒店服務員和客人打招呼時,可以叫出每個人的名字。”束小龍回憶,在美國的學習經歷給他立了高標準和高視野,知道什么樣是好服務。
2012年,束小龍畢業回國,去了父親的公司,第一站就是去養雞場抓雞:把雞送到廠家,做菜做湯。束小龍在養雞場、廚房、餐廳學各個環節,再進行店長考試,從員工、各層副店長,再到店長。“經歷7次鑒定,拿到4本證書,成為合格的店長。”這也是每名進老鄉雞的管理人員都必須接受的培訓。
3年后,束小龍正式成為老鄉雞總經理。他一上任,就“拆”掉不少店。他敲掉了厚厚的墻,做下水道改造,把新設備一個個搬進店。他要求所有廚房必須是透明廚房,讓顧客直觀地看到烹飪雞的全過程。他還讓老鄉雞的顧客注冊為手機會員,這樣就可以在后臺了解顧客的飲食習慣,比如每次點什么菜品、多久吃一次老鄉雞。至今,束小龍開了400家新店,老鄉雞的銷售額增長了20%。
兒子任總經理這幾年,束從軒基本放手。束從軒記得,有一次走到一家束小龍主導的新店,猶豫了一下,還是沒踏進店門。“他是年輕人,肯定有很多我不太熟悉的想法,我要是看了,就會想去干涉,還不如不看,等他真的把成品做出來再說。”束小龍則說:“父親喜歡看毛澤東傳,能給公司布局長遠規劃;我更喜歡烹飪發展史,看烹飪藝術書籍。父子二人互補,才有了現在的老鄉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