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君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始終保持在穩定的發展狀態,并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有效提升了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在新時代下,經濟全球化已經逐步成為了世界經濟發展的主流,這不僅為我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且也帶來了諸多新的挑戰。當前,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關系已經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在形式與內容方面,二者均出現了顯著的變化,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經濟能否牢牢把握住這一時代機遇,減少國際市場上的不確定因素,與世界經濟形成一種良性互動,成為了我國當前急需解決的一大難題?;诋斍暗慕洕蝿荩⒔Y合世界經濟的現狀,筆者對中國經濟如今在國際上的地位與影響力進行了深入分析,全面認識了經濟全球化給我國帶來的機遇與挑戰,并針對中國經濟在未來的發展中如何與世界經濟進行良性互動這一問題,做出了詳細的闡述。
【關鍵詞】中國經濟 世界經濟 發展
一、中國在世界經濟增長中的地位
(一)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共同增長
世界經濟的發展狀況與經濟政策以及貨幣政策息息相關,一個合理的經濟與貨幣政策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對于如今的世界經濟而言,它之所以能夠保持穩定的發展勢頭,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擁有科學合理的經濟與貨幣政策;二是與中國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對外開放的實行,不僅增加了中國在國際上的貿易活動,加快了中國經濟的發展,而且使得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作為世界貿易大國,中國出口貿易的增長速度引起了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現階段,中國在世界增長中的貢獻越來越大,特別是在進出口方面,中國占據的市場份額日益增多。由此可見,中國已經成為了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
(二)中國經濟促進了世界經濟
通過世界貿易、價格與投資,能夠將中國在世界經濟中的促進作用充分體現出來。毫無疑問,中國目前已經成為了世界上的貿易大國,并且在外貿規模方面,中國長期處于世界前列。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無論是進口貿易還是出口貿易,中國的增長速度都非常快,而且由于其貿易對象主要為亞洲國家,因而在亞洲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入世以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越來越頻繁,貿易對象也逐步從亞洲擴展到了全世界,例如,中國與美國的雙邊貿易額長期保持在1000億美元以上,并呈現出穩定增長的勢頭,進而帶動了周邊貿易國家的發展。
(三)中國經濟帶動了世界投資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日益加快,即使世界經濟出現了顯著的下滑,中國經濟的發展勢頭依然非常迅猛,因而給世界各國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投資機遇。國內良好的投資環境與政策吸引到了諸多海外企業的投資,據統計,在世界500強企業中,投資中國的企業已經達到了400多家,特別是一些名列前茅的汽車巨頭與IT企業,開始相繼進入國內市場投資,在這種情況下,外商逐步進入到了國內各個領域當中,如農業、制造業、服務業等,投資規模進一步擴大。隨著外商的不斷涌入,國內企業也逐步加快了國外市場的開拓,目前,國內企業已經在188個國家設立了分公司,并且在對外投資凈額方面,位居世界前列。
二、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及挑戰
(一)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
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下,國際市場的發展不斷完善,各個國家平等貿易和公平競爭的機會增加,實現經濟一體化,對于不同國家的發展來說,都是一個良好的機遇,而中國外貿不斷在增加,進出口企業數量也在不斷增多。再加上中國地大物博,物質資源和人才資源都是相當豐富的,隨著經濟的發展,國內人均消費水平不斷在上升,越來越多的外商流入國內,當中也有國內先進的科技和技術流入,為中國的發展和創新帶來了動力。
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也帶動了國家城市化進程以及就業。科技創新不斷在發展,人工勞動逐漸向機械自動化轉變,這是國內生產方式的一大特征,農業和工業的生產都在不斷進步,生產效率明顯提高,人們收入也在穩定地增長,勞動力剩余的問題雖然值得引起重視,但是中國中小企業數量不斷增加,吸引了外商投資,對國內就業問題有一定的幫助,同時推進了讓城市化進程。
(二)經濟全球化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挑戰
國內經濟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產業化轉移的影響,相對發達國家來說,我國科技水平仍有較大的進步空間,發達國家偏向于國內廉價勞動力,在國內投資建廠,實現產業的轉移,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產業更多地集中在高能耗以及高污染產業,雖然為發達國家帶來良好的經濟收益,但是也給中國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不利于國家長遠和可持續發展。
三、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的“融合”
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強。從出口市場上來看,外資的增多對中國經濟的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同時外來技術與經驗的引入,有力推動了國內產業的優化升級,此外,人民幣匯率的變化同樣影響到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可見,經濟全球化明顯帶動了國內經濟的發展,二者存在相互促進的關系。對于中國而言,國際市場上的珍貴資源多種多樣,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往來,有助于中國對這些資源的利用。特別是貿易順差的存在,使得貿易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雖然隨著國內輸出的勞動密集產品日益增多,中國逐步成為了國際上傳統的制造業生產大國,“中國制造”的標志隨處可見,并且獲得了不錯的成效與經濟效益。但在產業鏈方面,中國仍處在國際市場的底層,而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國際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因此,中國需要對經濟全球化與自主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正確處理,并形成一種良性互動。長期以來,中國始終堅持自主開放的原則,因此,中國可以基于自身的發展需求,并與國際市場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適當調整自身經濟,并制定出一個更加科學合理的開放對策。
四、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融合”發展的建議
(一)建立健全市場經濟體制,主動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
從當前的情況來看,國內尚未建立起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所以我國政府需要與時代的發展趨勢相結合,加快對市場經濟體制的完善,并將自身的調控職能充分發揮出來,優化現有資源,調整產業結構,不斷提升經濟結構的合理性,進而為國內經濟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此外,還要鼓勵國內企業積極主動的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大力扶持國內的中小企業,努力增強它們的國際競爭力,以便使其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取得生存與發展。
(二)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在過去,國外企業常常會把一些污染與能耗較多的產業轉移到我國,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這種局面,需要設定嚴格的投資標準,不斷提升投資質量,嚴格監管外商的投資行為,努力增強國內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從而使其在技術與人才方面形成相應的競爭優勢。所以在未來的發展中,高新技術企業需要加強對于技術和人才的重視,大力發展相關產業,努力培養各類高素質人才,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使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得到增強,并與國際競爭的整體形勢相適應,進而促進國內經濟的快速發展。
(三)合理調整對外開放的策略
在我國,地區不同,自然環境、區位優勢、政策制度各不相同,因而其經濟發展狀況也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東南沿海地區,其經濟發展程度比較高,而在中西部地區,其發展速度則比較緩慢。因此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政府需要對經濟狀態以及開放政策進行合理的調整,依托東部的區位與經濟優勢,充分發揮出資源聚集的優勢,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一個完善的互動循環體系,充分發揮開放地區的示范作用,不斷縮小各地區之間的經濟差距。
(四)鼓勵國內企業在海外進行投資
目前,我國在海外開展投資活動的企業越來越多,然而這些企業不僅缺乏相應的競爭經驗,而且競爭的實力較弱。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在于這些企業受傳統觀念的影響較大,致使它們在進入國際市場之后,通常需要付出慘痛的代價。在這一時代背景下,為了使國內企業整體的競爭實力得到提升,政府需要引導企業積極的參與到國際競爭當中,加快市場體系與相關制度的完善,加強國內企業對于相關技術的研發,并建立一個完善的國際營銷網絡。
五、結論
綜上所述,雖然經濟全球化給中國帶來了諸多的發展機遇,但同樣存在著許多尚未解決的難題。因此在未來的發展中,中國需要努力順應時代潮流,緊緊抓住市場機遇,建立健全相應的經濟體系,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參考文獻:
[1]中國經濟"年報"提振世界經濟增長信心[J].寧波經濟(財經觀點),2019,(2):1.
[2]張晨.中國發展對世界經濟的影響[J].中國商論,2019,(3):101-102.
[3]陶潤元.張燕生: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在哪里[J].中國遠洋海運,2019,(4):50.
[4]范正利.中國經濟何以成為世界經濟"穩定之錨"[J].人民交通,20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