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芳
近年來,高校大學生犯罪殺人的案例震驚國內外,這些情商智商俱佳的莘莘學子們的心理健康狀態堪憂。2019年4月26日,北大學子拭母案告破,北大學子吳謝宇殺死自己的親生母親;2018年3月,21歲大學生因考研壓力太大竟持鐵錘殺人;大學生殺死滴滴司機……所有這些都說明大學急需心理健康教育。
2016年12月30日國家衛生計生委牽頭制訂《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全民心理健康意識明顯提高,到2030年,符合國情的心理健康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全民心理健康素養普遍提升。該意見強調加強重點人群心理健康服務,要求高等院校積極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重視提升大學生的心理調適能力,保持良好的適應能力,開展心理危機干預。
一、基于微信公眾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
目前針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平臺較多,各大高校基本都開通了面向本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服務網站,學生輸入學號可直接免費登陸。而近幾年來隨著微信公眾平臺的不斷發展,大部分高校也順應潮流開通了微信公眾號,開辟了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新形式。
二、基于微信公眾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 宣傳推廣單一
目前很多高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的宣傳力度還遠遠不足,很多學生還不知道學校是否設有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更不用說遇到困惑時會向專業老師的求助了。同時高校基于微信公眾號心理健康教育在推廣中缺乏更多線下同學的互動,導致大學生對高校微信公眾號教育的認識和參與度不高。
(二)大學生參與不足
由于宣傳推廣單一,大學生并不清楚學校開通有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所以很多高校并沒有憑借自身優勢,獲取大量的訂閱粉絲。有相關調查數據顯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的訂閱閱讀量平均在1000人左右,這與高等院校實際的學生人數相差甚遠,甚至有的高校訂閱量還不到100人,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眾號的推廣和應用,最終導致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受眾人群的缺乏,不能充分發揮其在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服務中的作用。
(三)內容呆板
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傳播內容上傾向于學校心理咨詢、心理健康、心理咨詢預約方式等,并沒有從大學生的需求出發,傳播內容呆板,不能滿足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發展的需要。目前微信公眾號的運作大部分依靠高校學生處或者心理咨詢處的老師,雖然緊跟潮流建立微信公眾號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但沒有實質性的教育內容,不了解學生真正關心的問題,心理健康意識還有待進一步提升。
(四)缺少互動板塊設計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在設置中缺乏互動板塊的設計,閱讀人員互動受限,只能靠文章留言或者對話框輸入的方式進行溝通。大學階段,學生的自我意識逐步成熟,當遇到心理困惑時大多更傾向于向同伴獲取幫助,學生之間心理輔導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揮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同學之間的情感理解和感情支持更助于大學生走出心理困惑,所以在微信公眾平臺開設同學間互助欄目不僅能及時幫助大學生解決心理困惑,更能激發群體參與心理健康服務的積極性。
(五)缺乏專業化的技術指導
基于微信公眾號的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運營大多交由學生處的老師負責,但在實際操作中大多交付于相關的學生。在傳播內容的選題和編輯上由于缺乏專業化的技術,導致一些內容設計不能給用戶帶來良好的閱讀反饋。同時由于缺乏經費支持,微信公眾號不能有效引入第三方技術支撐的心理測評軟件,平臺的功能就會受到限制,不能激發運營者的積極性。
三、提升基于微信公眾號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建議
(一)多渠道宣傳推廣
加強高校心理健康服務微信公眾號的宣傳推廣,可以采用:線下活動推廣法,利用5.25大學生心理健康日等活動,鼓勵學生掃碼關注;網絡推廣法,利用學校的官方網站、微博、QQ等平臺,通過二維碼推廣的方式推廣微信公眾號;海報張貼法,通過制作二維碼海報,寫明微信公眾號的功能等,張貼在學校宣傳欄中進行推廣;廣播站推廣法,利用本校廣播站,邀請心理健康服務人員做客,同時推廣微信公眾平臺;提升公眾號內容質量,同時在推送消息的前后加入公眾號二維碼推廣信息。同時對于用戶后臺反饋的信息要認真閱讀,對于用戶發布的爆料信息要在審核的基礎上發布傳播正能量的信息;對于用戶的建議要認真閱讀、及時調整,實現服務的最大化;尤其重視與活躍粉絲間的互動,可以在菜單子欄目中創建互動留言版面,鼓勵用戶參與互動,加強朋輩之間的互助。
(二)強化服務意識,提供用戶需要的資源
面向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傳播過程中要嚴格遵照“教育內容從學生中來再到學生中去”的原則,明確微信公眾號的目標定位。了解大學生的需求,做好調研,提供大學生需要的信息服務,這樣才能得到有效持久的發展。同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信公眾號的菜單開發在功能設置上要加強心理常識、心理測試、案例剖析和書目推薦功能,且在傳播內容上對于大學生關注的迷失方向、就業壓力和經濟壓力的出發,多方位滲透大學生的目標教育和職業生涯規劃服務指導。
(三)增強微信平臺互動功能建設
由于朋輩輔導員與大學生同齡相當,學習生活背景相似,處于相同的人生發展階段,面臨的發展問題具有共同性,所以與大學生的人際溝通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親近感。在微信公眾號的菜單開發中設置專門的同學間互動專欄,鼓勵大家在專欄中發言,同時向全體訂閱者開放問題解答權限,大家可以在互動欄目暢所欲言,一起討論,相互幫助,共同解決當前的心理困惑。當然也可以組建專門的微信群,大家可以在微信群里組織讀書會或者活動感悟,同時也可以定期邀請專業的心理咨詢師做客,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為學生解答內心困惑等,多層次、多方位提升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
(四) 提供多樣豐富化的優質信息
多樣豐富化的優質信息是吸引用戶關注的法寶,單一化的題材,遲早會讓用戶覺得索然無味,微信公眾號要想在自媒體時代屹立不倒,就必須能持久提供形式多樣的優質信息。心理健康教育中微信公眾號上教育形式可以是“動畫”和“音頻”,盡量少用“純文字”形式,所以在信息傳播形式上要兼顧同學的多方位需求,盡量以直觀形象的圖文形式為主,同時也可以通過短視頻或語音閱讀傳播方式,適應當前大學生碎片化的時間消費意識。
(五) 借助平臺內容精準推送
借助微信平臺可以按照用戶性別、年級、專業、興趣等自然或社會屬性對學生進行分組,之后便可根據學生當下關注的主要問題篩選出某些關鍵信息,進行針對性推送,從而保證信息傳播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