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是秋河


摘 要:可持續旅游與遺產管理是當前非常受社會關注的問題,其主要包括兩個對立的問題:保存和發展。對很多國家來講,發展旅游的同時保護遺產并不簡單,越南也不例外。對越南世界遺產進行良好管理能給予其可持續發展旅游巨大的動力。由此,我們建議在越南可持續旅游業管理中建設關于國家遺產管理機關機構、旅行社、居民社區和協調機制的相關模型。
關鍵詞:旅游;可持續旅游;遺產管理;管理模式
可持續旅游與遺產管理是當今社會十分關注的問題,其主要包括兩個對立的問題:保存和發展。文化遺產一直被視為無價資源,構成每個國家特有的旅游行業的魅力。既要發展旅游,又要為后代保存下來遺產的價值,對許多國家來說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越南也不例外。
一、可持續旅游的概念
可持續旅游業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一是作為可管制的發展,確保經濟增長的質量。基于適當原則,平衡多目標,不以任何代價制定經濟增長目標,不以任何代價交換社會穩定和公平,不拿環境資源換取經濟增長速度,保持合理的旅游經濟增長速度,符合旅游資源保護與發展規律。
二是面向經濟、社會和環境的和諧發展。其在發展進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
三是保護旅游資源。保護環境既是可持續發展的依據,又是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四是公平處理參加旅游活動的主體的利益要求。
二、文化遺產管理的概念
遺產管理是研究界、管理者和政策規劃者特別關注的概念。在《文化旅游與文化遺產管理》這本書中,麥克切爾和克羅斯指出:“管理與保存文化遺產是具有系統化的保護方式以保存文化遺產的價值為當代和后代可以享受遺產的價值”。
一位越南遺產管理機構的相關負責人說:“文化遺產管理是對文化管理的國家管理機構以及具有文化遺產的當地社區的密切關系的設立。”
迄今為止,文化管理仍被認為是一項極為復雜的工作項目,需要所有與遺產有關者的努力和協調。
三、可持續旅游與文化管理的關系
旅游與遺產管理之間的關系通常表現在以下具體狀態:
一是不滿的狀態,反映了相關方之間缺乏了解。如果一方的活動影響另一方的目標或使用遺產的舒適度,這種狀態可能導致雙方沖突。
二是強迫合作狀態,即遺產管理方和旅游方愿意會談。因為他們都認識到了他們對遺產有合法的權利,互相尊重統一的行為準則,保證遺產管理與開發的權力與利益的平衡。
三是共存狀態,即指每一方都認識到自己在旅游、遺產領域所扮演的角色。遺產管理方負責管理并理解遺產所有權,旅游管理方的責任是宣傳、推廣并帶來經濟收益。
四是合作狀態,即遺產管理方和旅行社之間在運作方式和權利上取得一致,保證雙方平衡的目標:遺產管理方有義務保存,旅游方有責任發展與推廣。
無論處于何種狀態,可持續旅游與遺產管理之間的關系都基于以下兩種基本關系:
旅游和遺產之間存在不兼容或者說是沖突關系。在《陌生合作伙伴》文章中克爾——一個傾向于此觀點的研究者認為,“什么對保存工作有好處,對于旅游來說不一定有好處,而對旅游來說有好處,那肯定對保存工作沒什么好處”。同樣研究旅游發展與遺產管理之間的沖突,但努爾揚蒂卻從相反的角度分析的。這位學者認為旅游正在以利潤為目標。他把旅游和遺產之間的復雜關系放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沖突中來看。文化遺產的價值以盈利為代價,而旅游業承認旅游帶來的真實價值總是受到偏見和消極打擊。
高度注重旅游和遺產帶來的共享利益關系:此觀點不否認兩者之間的沖突和矛盾但面向兩者之間的合作關系,面向保護與合理開發,然而這種狀態很難實現。
從以上分析可以肯定可持續旅游和遺產管理的共同目標是遺產。我們把這種關系簡化成圖標——兩個圓形交叉,“重疊部分”就是兩者之間的共同目標,即遺產(圖1)。
這意味著,“重疊部分”越大,可持續發展與遺產管理之間的沖突越少,越接近平衡狀態。可以說兩者已經面向共同的價值,找出兩者之間的共同目標會讓兩者達到合作狀態。
四、會安古鎮與美山圣地的可持續旅游發展與遺產管理現狀
會安古鎮是高度重視旅游和遺產之間互補利益的遺產。此地的旅游發展與遺產管理傾向于文化遺產的保存工作,禁止一切損害遺產的原始性和真實性的活動(包括旅游)。1999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后,經濟增長、基礎設施發展、修補活動等導致會安古鎮的環境污染嚴重,游客數量增加也給會安古鎮帶來了不少壓力。地方當局很早就認識到旅游的開發是必要的,但并沒有低估遺產保護的重要性。旅游是支持遺產保存工作的首選方式之一。會安已建立并擁有對該遺產的管理主體系統,包括通過文化體育及旅游部的文化遺產局實施國家對文化遺產的管理。其中,會安文化遺產保存中心代表文化遺產管理一方,會安文化體育中心則代表了旅游管理一方。旅游與遺產管理的關系基本實現了合作狀態,重視旅游與遺產帶來的共享利益。
除了政府管理之外,當地社區在管理遺產和可持續旅游業發展方面也發揮著特殊作用。眾所周知,會安古鎮是越南、中國、日本和荷蘭等文化的保存之地,是一處罕見的世界遺產,而當地社區就是創造和傳遞文化價值觀的主體。會安古鎮能像今天這樣生機勃勃地吸引國內外游客,是因為當地居民社區的積極參與以及當地政府和人民之間的密切協調。這證明了政府、社區、人民之間的協調關系對遺產保存工作和發展具有決定性影響。
美山圣地是越南的世界遺產之一,越南為其長期保存設定了優先目標。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協調,許多遺產保存項目已經落實。除了保存活動,許多新的旅游產品和服務使美山圣地越來越受游客的青睞。美山圣地——世界遺產的保存項目的報告指出,其目前已經開展了如下活動:
第一,遺產區旅游發展管理計劃:從2009年到2012年,聯合國一級方案提供資金,已設立美山圣地世界遺產的管理與旅游發展的計劃。據此計劃從2011年至2015年期間,為了在旅游發展和遺產發展之間取得平衡,為導游舉辦了兩次培訓班,安裝了22個停車站點和信息欄,建立有軌電車系統以接送游客。
第二,出版了創造印品和信息欄:2013年由韓亞航空公司援助的“促進越南中部世界遺產的可持續旅游發展”的項目中,已出版模仿美山圣地的古磚的印刷品。
第三,發展旅游產品和服務以加強解說:多次舉辦關于考古成果或重修活動的展會。2013年由日本援助的“我們的遺產”的專題展無償開放,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參觀。由韓方援助資金,當地博物館得以重新修補,展廳擴大,適合展示當地手工產品和質量好的紀念品。
雖然獲得國際組織、國家管理機構的特別關注和投資,但美山圣地旅游帶來的收益遠低于會安古鎮。然而,這主要是國家管理的主體之間的合作,國家管理機構與社區的合作并不是很明顯。拿越南的美山圣地跟柬埔寨的吳哥古跡進行對比,我們會發現美山圣地是宗教項目,象征了占婆文化,吳哥古跡卻象征了高棉文化。兩者都是世界文化遺產,但是吳哥古跡卻成為亞洲的遺產管理與旅游發展的象征,其成功原因跟社區的加入有關。當地社區加入遺產管理有利于促進可持續旅游的發展。
那么,應該如何讓會安古鎮、美山圣地成為越南可持續發展遺產管理的標志?
五、建立可持續旅游與遺產管理模型
可持續旅游發展與管理遺產模式的設立需要堅持如下原則:保證文化、社會、生態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做好遺產管理,這是可持續旅游發展的動力;協調旅游發展、遺產管理和有關部門的利益,使所有遺產保護參與方的利益相協調;鼓勵社會各級的積極參與,特別是當地社區的加入,發揮他們在遺產管理和保護方面的作用與責任,提升當地居民的生活質量與建設具備吸引力的旅游景點;維持連續不斷的合作關系,通過協調配合。
在此篇文章中,我們提出“4C”模型供參考,如圖2所示。
根據這一模型,三個參與管理主體包括:國家遺產管理機構、旅行社以及社區。協調機制維持主體的權利并發揮主體的能力。該模型除了確定國家管理機構、旅行社的角色以外,還肯定了社區的重要角色。居民社區是創造和保存的遺產的最好主體,決定著遺產的可持續發展。遺產是祖先們留給他們的財產,是他們的驕傲,是他們傳統的象征,他們也有能力創造和維持文化活動、生活方式,為遺產帶來影響并給遺產創造文化空間。因此,需要授予他們遺產管理和發展的權利。會安古鎮和美山圣地遺址的案例證明了社區主體在遺產管理和可持續旅游發展方面的必要性。顯然,如果當地人親自當導游指導游客了解當地生活方式、宗教儀式、藝術欣賞、保管和管理遺產等活動,那么遺產將更有吸引力。
我們同時也強調,協調機制被認為是執行和調整管理主體之間的關系的“指南針”,平衡各方的利益。其中,國家管理機構應發揮指導作用。旅行社在遺產價值基礎上扮演確定旅游開發方案的角色。旅游管理與旅游可持續發展應交回給當地居民社區,因為他們是遺產的主人。充分發揮當地居民的作用也意味著提高社區的創造性和自力更生能力,動員更多的資源和資金用于遺產管理和可持續旅游業發展。各級政府之間的配合按從上到下、尊重法律的原則進行。而社區在遺產管理與旅游發展的活動中應本著自愿、自律的原則,讓社區居民意識到其責任和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