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靜
摘 ?要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以及各種移動通訊設備的普及,大量的網絡信息充斥在我們的周圍,與此同時,新媒體的快速傳播極大地影響著人們的輿論導向。編輯作為信息的重要源頭,在新媒體環境下明確自己的職責是十分必要的。文章主要結合當前的新媒體發展環境,在內容生產、輿論導向、編輯主體意識建構、講好中國故事四個方面分析了編輯在新時代環境下的職責問題。
關鍵詞 ?新媒體;編輯;職責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15-0096-02
1 ?堅守傳統媒體“內容為王”
編輯的主要任務就是信息的生產制造,如何生產出優質的,大眾可接受的,傳播力強的,口碑表現良好的網絡內容,這不但是作為一名編輯的首要任務,也是作為一名編輯不斷追求的目標。
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各種信息充斥著我們的生活,新媒體作為一種開放的交互工具為用戶獲取信息提供了極大的方便。作為普通民眾,網絡更是我們獲得知識,答疑解惑,娛樂消遣的重要渠道。正是由于新媒體的交互性和網絡空間的無限性,其呈現給我們的信息是海量的,冗雜的,而信息的質量則取決于編輯這一信息源頭的把握。傳統媒體如廣播、報紙、電視由于與新媒體在時間競爭上存在劣勢,因此只有通過深度的內容生產才能使其立于不敗之地。相比傳統媒體,新媒體傳播主體更加多元,傳播渠道更加多樣,傳播內容更加豐富,并且它打破了傳統媒體單向直線傳播模式,以一種雙向、交互式的模式呈現,這意味著編輯接觸的信息更加豐富多樣,這就要求編輯在自身職業素養和職業敏感的基礎上篩選出那些具有傳播價值的信息,進而發揮自身固有的優勢即深度加工、整合。在新媒體的當下,對于信息的傳播要嚴格把關,必須做到信息在傳遞到受眾之前就應該是安全的,在內容層面是積極向上的。特別是在新媒體環境下,信息傳播的范圍廣,速度快,受眾群體眾多,影響也是十分巨大的,這就要求編輯自身具有很好的道德素養,擁有良好的社會主義價值觀,在引導受眾方面做到一種客觀、實事求是、健康、可用的輿論知識價值導向。
編輯在新時代扮演的角色是十分重要的,同時面臨的任務也是十分艱巨的。編輯不但要加工生產出優質的網絡內容,同時還能把國家的相關政策實施,國家對整個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倡導,與一切長遠發展的有利因素相結合,使其完全融入到編輯內容中去,使其對社會大眾產生積極的引導和影響,所以,在信息的篩選中,編輯要在自身職業素養的嚴格要求下,棄用那些不符合新時代發展的信息,針對優質信息再進行下一步的編輯傳送,當然在對信息進行傳播的過程中,我們應該保證的前提是一切活動都是在現有政策允許且不觸犯法律法規的紅線下展開的。
2 ?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
輿論引導正確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禍國殃民。編輯作為重要的傳播中華名族的傳統價值觀與主流文化價值觀的陣營,在出版行業保持有序、健康、繁榮、持續的發展過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1]。
出版業不但是思想素質教育的重要陣地,更是我們國家在文化建設方面強有力的助推力量。隨著國家的發展,社會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精神層面的需求,因此這就需要格調更高,品質更優,系統性更強的精神文化輸出,這是新媒體環境下編輯不得不面臨的挑戰,同時也是職責所在。出版行業在國家間的文化競爭,軟實力較量方面也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各國將文化認同,文化發展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這是提高國際地位,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強有力武器,也是編輯所應肩負起的重要責任。
當下中國存在兩個輿論場,一個是以傳統媒體為主的“官方輿論場”,一個是以新媒體為主的“民間輿論場”,兩個輿論場重疊的部分越多,說明輿論引導的針對性和有效性越強,反之越弱。新媒體環境下,編輯應提升自己的輿論影響力,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堅持黨管媒體原則,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以改革創新的精神提高輿論引導水平。
3 ?編輯主體意識建構
在整個編輯出版的過程中,新媒體環境下的編輯應同時擔任起多種角色,除了對內容的選擇、策劃、加工和過濾外,網絡編輯還是文化等內容的把關者和推薦者,甚至說是內容的創作者,正因為如此,網絡編輯在文化內容的出版之時對內容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2]。
以學術期刊的編輯為例,其編輯處于作者和作讀者之間的中間角色,是連接作者和讀者之間的重要橋梁。編輯不得不考慮讀者作為閱讀主體的閱讀注意行為,這就要求編輯主體意識應該包含兩個層面的內容,一方面是突出潛在讀者所期待的閱讀視野,另一方面是編輯自身主體意識與讀者思想的交互和對現有的學術規范與校訂規范相一致的問題。同時,規范不但要求在引文,注釋等方面的準確,更是要求在學術理論上的正確,因此,對于一名編輯而言,應該同時把握讀者信息傳遞和接受的現實意向和自身行為主體的文化實踐和審美傾向。
新媒體環境下的編輯,主體意識的建構具體表現在編輯自身的管理意識,讀者意識,問題意識以及網絡倫理規范中。要想達到編輯的知我尊重,首先就應該明確編輯在整個社會行業中所處的地位,只有這樣,編輯才能在平凡的崗位上艱苦奮斗下去,在出版的時候“把好關,守好門”。在現有的條件和環境下,編輯應該重視其流程管理。
首先是稿件的初次審核,這就要求有專門手機稿件的系統,對稿件指定統一的線上線下格式。在現有的互聯網環境下,稿件的投遞是多方位,高效率的,而稿件的數量卻是不勝枚舉,質量也是魚龍混雜,這對初次的審核就有了更高的挑戰,此外,還要求能夠自動對投遞信息給予及時的回復。編輯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是整個部門的協同分工,為了有效提高編輯效率與內容質量,在具體執行某一任務的時候,相關編輯人員就應該把握好各個流程,在溝通,組織方面下足功夫。
其次是問題意識。編輯應該對文稿各方面負責,編輯人員應該堅持內容導向與質量導向相結合的方式,產出具有特色的,適應當代時代發展,與新時代人民的文化訴求相一致的文化食糧[3]。在審稿方面,編輯就應該盡可能地將自己的能力與專業素養轉化成相關成果。在此過程中還應將現有的時代主流精神和思想融入其中,突出文化價值和自我認同價值,精確把握文化的發展脈絡。
最后是讀者意識。讀者是信息的接收方,我們可以將科學,人文,藝術以及市場與不同的讀者穿插,打造出適合新媒體環境下成長的文化盛宴。編輯還應該把握讀者知識層次與文稿作者層次不相契合的現象,利用新媒體傳播的便捷渠道,促進不同層次讀者的交流與對話。
4 ?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根植在中國土壤上的編輯,如何讓中國文化通過編輯的力量在全球的土壤上傳播是這個時代背景下要求我們應該具有的全球化視野[4]。
中國作為當前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如何從一個文化大國變成一個文化強國是我們不得不面臨且重視的問題。中國擁有五千年的文化,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文化大國,然而中國的文化輸出一直處于弱勢地位,其文化輸出不具備一個文化大國應有的姿態。新時代下編輯應把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聲音當作一項不可推卸的責任。
一方面,要堅守傳統主流價值觀,編輯應充分發揮新媒體種類多樣,內容豐富,傳播快速,互動及時等優勢,通過各種新媒體渠道如微博、微信、BBS、論壇、貼吧等對搜集到的有價值的素材進行加工創造,將優秀的,符合我國新時代主流價值觀的各種觀點思想搜集起來,對其他國家進行輸出,這就要求編輯必須適應全球化的發展趨勢,必須有把握文化發展風向標的意識,有把中國故事推廣到全球文化領域的信心和責任心。
另一方面,編輯在中國文化,中國故事走向世界的過程中,擔任著重要的中間角色,正是由于中間力量的影響和主導,才能讓世界了解中國故事,吸收中國文化。特別是在新媒體廣泛發展的今天,我們更是可以采取多方位的網絡手段拓寬中國故事的傳播渠道,豐富中國故事的文化內涵,讓來自世界上不同國家、種族、宗教、信仰等方面的人聆聽中國故事,感受中國魅力。
參考文獻
[1]王曉君,全媒體時代編輯人員定位與作用探究[J].傳播與版權,2015,8(11):83-84.
[2]邵慶海.新媒體定義剖析[J].中國廣播,2015(3):63-66.
[3]杜曉蕾,論新媒體時代新聞編輯的角色定位與轉型[J].新聞傳播,2015(20):84-85.
[4]莊婷婷.“互聯網+”時代編輯的“華麗轉身”——論新媒體編輯的角色定位[J].今傳媒,2016(1):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