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芳
摘 要:從企業收益最大化的視角來看,會計政策選擇具有顯著的工具性特征。企業往往會從收入、成本、現金流、投資回報和風險的角度考慮具體的會計核算方法,以實現收益最大化。論述了會計政策選擇的工具理性與企業收益最大化。分析了會計政策選擇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關鍵詞:會計政策;會計政策選擇;企業收益
文章編號:1004-7026(2019)12-0145-02?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275? ? ? ? 文獻標志碼:A
1? 會計政策相關理論
1.1? 會計政策與會計政策選擇
為了對經濟主體的各類交易或者事項進行會計核算及信息披露,各國均規范了所轄范圍內微觀經濟主體的確認、計量、報告披露工作,從而構成約束各經濟主體會計行為的宏觀會計政策。宏觀會計政策僅是作為會計準則對會計確認、會計計量以及會計報告等方面做出技術性規定,各經濟主體必須在各項會計政策與制度的約束下開展會計核算工作和履行披露會計信息義務。
不同單位的各類交易、各種事項具有極大的復雜性與差異性,規范性的宏觀會計政策僅能在基本準則與具體準則的條款方面做出原則性和約束性的規定。至于如何在這些國家統一頒布的會計標準、會計制度等會計政策范圍內選擇適用的會計原則與會計方法,以客觀、真實地反映某一經濟主體的某項或某類特定交易(或事項),則成為各經濟主體面臨的重要選擇。
1.2? 會計政策選擇的工具理性與企業收益最大化
針對各類經濟主體的不同性質,各國普遍采取分類制定會計政策的方法予以區分。對于某一具體的微觀主體來說,其在選擇會計制度類別和會計核算方法時,往往會制定目標。對于企業而言,此目標即為收益的最大化。企業對于某項具體會計政策的選擇,必然服務于收益最大化,由此便賦予了會計政策選擇在微觀層面上的工具理性特征,即某一企業具體的會計核算方法是為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目標而服務。
正是由于工具理性特征,不少企業往往利用可以獨立選擇會計核算方法的自主裁量權尋求自身收益的最大化。例如能夠取得經營性收入的事業性單位,為了達到少繳稅款的目的,分別在小企業會計制度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選擇符合自身的會計政策條款,采取權責發生制確認收入,同時按照收付實現制確認支出。如何在合理、合法、合規的原則下,通過科學性的會計政策實現收益的最大化,是企業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 會計政策選擇對企業收益的影響
企業收益與企業收入呈正相關,與企業成本費用等支出呈負相關,企業收入與支出相抵的最終結果,構成企業的凈收益。會計政策選擇的工具理性功能體現在企業收入、企業支出以及企業收支運行風險等方面,進而影響企業的收益。
2.1? 對企業收入的影響
企業收入勢必影響收益,收入確認的會計核算規定便構成企業在確認收入所屬時間區間、收入規模等方面的會計政策選擇內容。企業往往選擇可以增加當期收入的會計核算方法,或是通過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達到影響收入形成模式的目的,從而實現企業收益最大化。
2.2? 對企業成本的影響
成本費用規模與企業凈收益呈負相關,因此追求最低的成本應是會計選擇會計政策的子目標。企業可通過選擇不同的成本計算方法,調節銷售成本和期末存貨成本的數額,達到影響企業財務收益的目的。
2.3? 對企業現金流的影響
現金流量往往被作為評判企業經營狀況、償債能力、支付能力的重要指標,備受各類企業會計核算人員與利益相關方的重視,也是各界人士極為關注的判斷指標之一。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帶來不同的會計核算結果,如加速折舊法會大幅增加現金流。
2.4? 對企業投資回報的影響
投資對企業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企業投資本質上是對企業資源的配置。從資金流向角度而言,由于其涉及資金支出(對外投資),需要進行成本核算,或是內部成本費用存在分攤情況(內部投資)。另一方面,前期投資會在當期取得收入,涉及到企業收入的會計核算選擇。選擇不同的會計政策,會在企業投資的不同階段影響成本和收入的確認,約束特定時期的企業收益。
2.5? 對企業風險的影響
風險具有不確定性,企業投資充滿風險性。由于企業投資的未來收益不確定,企業進行的各項風險性經濟活動可能會導致未來收益的不確定,因此風險是影響企業經濟利益的重要因素之一。會計政策會對企業的風險產生影響,企業選擇會計政策的同時,面臨的風險會發生變化,從而對企業的財務工作產生有利或不利的影響。
3? 企業收益最大化視角的會計政策選擇
為了充分利用會計政策在企業收入、成本、現金流、投資回報以及風險的積極作用,企業往往會針對每一個要素可能對企業收益造成的影響,選擇具體且復雜的操作方法。以成本核算為例,闡述企業可能采取的會計選擇策略。
3.1? 會計計量
會計計量政策主要涉及歷史成本、公允價值、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和現值5個方面。選擇不同的會計計量方法,將會直接導致企業資產賬面價值存在差異。如歷史成本與公允價值、可變現凈值與現值,給企業在選擇具體的會計政策時提供了空間,同時也為企業有意控盤盈余規模提供可能,進而提升企業的綜合收益水平。
3.2? 存貨
存貨的計價方法會對企業收益發揮重要的作用,其關鍵在于發出存貨如何計價核算。目前,關于發出存貨的會計核算方法,主要有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和個別計價法。加權平均法又包括移動加權平均法和月末一次加權平均法。
企業往往通過比較不同發出存貨計價方法帶來的成本差異,擇優選擇符合成本最小化策略的會計核算方法。例如,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先進先出法會高估企業的當期利潤和期末庫存存貨價值,而移動加權平均法則會由于發出存貨的價值接近市場價值,使企業期末存貨價值降低,從而導致利潤降低,引發人為的虧損。
3.3? 固定資產折舊
固定資產折舊的會計核算主要包括雙倍余額遞減法、工作量法、年限平均法以及年數總和法。企業往往會結合自身資產的特點和使用年限等情況,估算預計凈殘值。在基本條件相同的情況下,不同的固定資產折舊方法也會帶來不同的成本差異,最終影響企業的當年利潤與收益。
3.4? 無形資產
為了促進企業自主創新和轉型升級,企業無形資產的研發與投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專利權、非專利技術等無形資產對于企業長期發展的作用毋庸置疑,因此國家對外購無形資產、自主研發無形資產以及債務重組取得無形資產等情況的會計核算均做出了規定,按照研究階段與開發階段劃分了內部研發無形資產的費用,明確了內部研發支出資本化的具體條件。
圍繞無形資產會計核算的基本規定,企業會在外購費用與研發資本化的成本之間進行比較。在確認成本后進行資本化或者費用的調整,選擇能夠實現利益最大化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