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禎
摘要:在對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情報服務的內涵進行解讀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高校圖書館基于情報視角的嵌入科研服務策略,包括多方嵌入用戶空間、組建團隊開展需求調研、多源數據獲取分析和全方位數字推送服務等方面,指出嵌入科研的情報服務是高校圖書館創新發展的新思路,力求提供更高層次、精準的信息情報服務。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情報服務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TP31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21-0286-0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雙一流”背景下,學科建設成為高校發展戰略中重要的發展核心,是高校科研水平的綜合體現。如何為學科建設提供專業化、精準化和高效化的信息服務和信息決策支持,成為高校和高校圖書館正在積極探索的研究命題。作為文獻信息資源中心,高校圖書館是進行科學研究服務的重要場所,隨著信息環境和用戶需求的變化,傳統的文獻工作流程已不能滿足科研用戶的需要,知識化、主動化以用戶需求為中心的嵌入式情報分析服務順應新時代要求,成為一種新的學科服務方式。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創新服務,為科研提供有力的情報保障,對圖書館服務轉型發展具有重大的研究意義和價值。
1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情報服務的內涵
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情報服務是在嵌入式學科服務、嵌入式情報服務的基礎上延伸發展而來。嵌入式學科服務的概念最早由美國的D.Shumaker 和M.Talley 提出,他們認為嵌入式學科服務是圖書館館員將工作空間從以往的以圖書館為中心向以用戶為中心轉移,與用戶進行充分的溝通與合作[1]。我國初景利教授結合國內外研究指出,嵌入式學科化服務是通過圖書館員嵌入用戶過程和場景,有機地將圖書館的資源、服務與用戶的需求相結合,主動提供即時、有效的信息服務與知識,服務于用戶的科研與教學,實現圖書館的功能與價值[2]。本文主要研究的是面向科研團隊的嵌入式情報服務,即高校圖書館員憑借學科知識和情報技能,以情報研究方法搜集、加工、分析和傳遞科研用戶需求的信息數據,為其專門提供具有科研價值的知識情報支持。
2 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情報服務的策略
2.1 多方嵌入用戶空間
高校圖書館嵌入用戶空間,發現科研中的規律、現象和問題,應當從圖書館的資源、服務、技術、人員和組織等多層面嵌入。具體包括:1)圖書館員主動融入科研過程,將資源、服務和技術嵌入用戶物理空間、虛擬空間和常用系統中,讓用戶實時方便利用;2)圖書館員嵌入科研用戶社會關系、組織機構中,形成全面協同合作伙伴關系,肩負起本學科領域科研信息資源知識顧問、學科情報支持者等角色,為科研組提供從開題、立項、研發、結題甚至產業化全過程的多元情報分析服務。
2.2 組建團隊開展需求調研
2.2.1 組建情報分析團隊
基于情報視角的嵌入式科研服務,具有學科交叉、專業性強等特點,為此組建一支素質高、能力強、多學科、多技術的專業情報分析團隊十分必要。這支隊伍不僅需要具備學科背景、信息素養高的圖書館員,還需要邀請專業情報分析人員,來保證服務的高水平、專業化、個性化。二者之間可以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機制,通過強化同行交流、派遣外出學習、邀請專家指導等方式,提高圖書館員在知識發現、情報分析方面的能力,使其在實踐中不斷積累經驗。圖書館以團隊形式嵌入科研一線開展情報服務,可以保證科研項目從信息搜集、數據加工、挖掘與分析的準確性和前沿性。
2.2.2 多模式需求調研
需求調研是科研情報服務的基礎,圖書館情報分析團隊只有深入科研一線,與科研團隊建立起良好的溝通聯絡關系,充分了解科研用戶的實際需求,才能提供令用戶滿意的情報產品。因此,科研服務的第一步是開展多模式、全方位的情報需求調研,確定正確的調研模式,即1)調研方式:與科研團隊直接面對面交流溝通、開設座談會研討會、與核心人物單獨訪談、問卷調查以及現場觀察等形式,了解用戶對情報服務的顯性需求和隱性需求,并針對隱性需求的關鍵詞進行挖掘分析,翻譯成顯性需求,從而全面準確地把握用戶的情報需求。2)調研內容:收集科研團隊成員的基本信息、學科背景、興趣愛好、研究歷史、檢索記錄等,找出各成員之間的信息關聯,再根據各成員的獨立需求和共性需求進行資源類型、學科主題歸類整合,利用語義網、數據挖掘等技術,對需求信息進行標準化處理,從而轉化為數據平臺可識別的格式,同時在科研的各個階段,科研人員的需求是不同的,全程定題跟蹤服務貫穿科研的不同階段,是科研創新不可或缺的一部分[3]。3)調研工具:關鍵詞拓展工具、統計工具、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工具等都是備選項。
2.3 多源數據獲取分析
在掌握科研團隊的研究領域和學科方向的基礎上,根據科研需求,圖書館員通過各種渠道、利用各種采集手段來獲取數據資源,在集中整理后,采用數據建模、云計算、領域本體等多種情報分析方法,挖掘數據的潛在價值。此時,具備多功能的知識挖掘系統就顯得尤為重要。圖書館員需要對各系統的特點和功能有充分的認識,選擇與用戶需求契合度高的系統。比如TDA 具有對原始數據進行人工清洗的功能[4],ESI具備熱點分析的功能,WOK具有跟蹤預測分析全球前沿研究成果的功能。
2.4 全方位數字推送服務
面對不同研究階段的需求,圖書館員應提供包括前期調研、最新資訊推送、專題檢索、查收查引以及信息咨詢等全方位、全時段的信息服務。網絡數字推送工具、社交工具的應用為情報服務人員全方位數字推送服務提供了便利。目前應用比較廣泛的網絡自動推送工具有RSS、Alerts等,普遍具有時效性強、定制便利等特點。社交工具如國外的Twitter、YouTube、Google Plus、Blog等,國內的微信、微博、移動圖書館APP等。
3 圖書館嵌入科研情報服務的建議
3.1 強化圖書館員溝通與合作能力
溝通與合作是高校圖書館員開展嵌入科研服務所應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養。具體可以包括:1)館內合作:一個由采編、流通、信息技術、讀者咨詢等各部門共同構成的團隊,才能圍繞科研服務需求,提供從信息素養教育、服務宣傳推廣、社交媒體運維、數據支持研究、信息建設共享等各方面的科研服務。2)與專業人士的合作:在滿足科研的多種需求時,尋求與學科專家、情報專家、IT專家等的合作,不僅可以減輕圖書館員的工作量,也保證了科研服務的專業性、權威性、準確性。3)與科研人員合作:圖書館員一方面即時了解需求,及時提供幫助,確保服務的時效性;嵌入科研過程,取得信任,增強服務的認同感;另一方面主動介紹圖書館信息資源,為科研人員自助服務提供便利,不定期推送相關學科領域新態勢,使服務更具個性化。
3.2 提高圖書館員研究技能與綜合知識
新信息、新技術時代,圖書館員只有熟悉各類信息工具,掌握一定的情報數據分析方法,才能夠為科研提供高層次、精準的信息服務。圖書館員應主動學習文獻計量學、統計學、數據挖掘等知識,掌握數據資源、數據格式、數據分析工具的使用,學會用數據描述和評估科研服務,能夠優化信息資源體系、完善知識發現服務、創新統計與評估指標體系等[5]。
3.3 建立面向科研的專題知識庫
隨著科研信息環境的不斷改變,部分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的迅速發展,科研人員對自身研究領域的前沿信息需求愈發迫切。高校圖書館一方面應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建立面向專項科研領域的知識庫,從領域專家、科研機構、研究成果、資源導航、領域動態、學術論壇等方面展示,實現面向科研的集約化服務。另一方面,主動收集、整理并儲存科研全過程產生的知識資源如文獻、數據、成果等,對知識資產實行統一采集、集中展示、長期保存和開放共享,避免因部門和個人分散保存導致的知識資產流失,以保障知識資產的永續利用[6]。
4 結語
高校圖書館嵌入科研的情報服務是建立在科研用戶對情報知識現實需求基礎上的,是伴隨著圖書館服務功能提升而不斷完善的重要方式。當前,“雙一流”建設的驅動下,嵌入科研的情報服務要求高校圖書館面向用戶,搭建溝通渠道、提升館員素質、優化整合資源、完善學科服務、提供優質產品,從而實現科研服務的拓展和深化。
參考文獻:
[1] 張雪,宋紅霞.“雙一流”背景下高校圖書館嵌入式學科服務策略探析[J].科技與創新,2017(19):76-77.
[2] 初景利,孔青青,欒冠楠.嵌入式學科服務研究進展[J].圖書情報工作,2013(22):11-17.
[3] 吳躍偉,張吉,李印結等.基于科研用戶需求的學科化服務模式與保障機制[J].圖書情報工作,2012(1):23-26.
[4] 楊志萍,陸穎.嵌入式知識發現情報分析服務[J].圖書情報工作,2013(22):37-42.
[5] 包東梅.面向科研服務的嵌入式學科館員能力框架建構[J].用戶與服務,2018(2):27-32.
[6] 薛健,翟秀芹,董琳琳.省級科研院所圖書館嵌入式情報服務實踐與思考——以山東省科學院圖書館為例[J].山東圖書館學刊,2015(4):59-62.
【通聯編輯:光文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