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桂東 劉佳曦
摘 要:中國政府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許多國家影響深遠,中國和俄羅斯既是世界經濟發展中的大國,同時也是“一帶一路”戰略沿線的重要國家,長期以來兩國在許多領域存在利益互補。“一帶一路”戰略后,雙方在貿易商品和貿易方式上更加多樣化,相互投資規模不斷擴大、投資領域增多。雙方需要增強政治互信,優化雙邊貿易結構,建立完善的貿易體系,搭建投資預警平臺來促進中俄經濟合作的發展。
關鍵詞:一帶一路;中國;俄羅斯;經貿合作
“一帶一路”倡議自提出后便在國際社會引起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該倡議涉及國家眾多,其中,俄羅斯作為“一帶一路”地區的最大市場,在新的歷史機遇下,中俄雙方的貿易、投資和能源合作領域都將受到影響。因此,中俄在穩固雙邊經濟關系的同時,也需進一步充實和提升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
一、中俄雙邊經貿發展的現狀
1.中俄雙邊貿易發展現狀
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為中俄雙邊貿易發展帶來了美好前景,成功促進了中俄貿易的發展,2014年中俄兩國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關于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新階段的聯合聲明》以及價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合同《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使得中俄貿易在俄羅斯盧布大幅貶值和國際油價下跌的情況下仍繼續上升達到歷史最高值952.70億美元。然而2015年全球經濟增長放緩,市場需求持續低迷,貿易保護主義抬頭,西方發達國家對俄羅斯嚴厲的經濟制裁致使俄羅斯國內經濟不斷惡化,諸多因素抑制了俄羅斯對外貿易的能力,2015年中俄貿易額同比下滑28.6%,但是中俄貿易在俄羅斯貿易總額中的比例上升到12.1%。2016年雖然全球經濟環境仍舊低迷,國際市場需求萎縮,但是隨著中俄“一帶一路”合作項目的落實開展,2016年中俄貿易額逆勢上漲至696.16億美元。2017年俄羅斯經濟順利走出低迷,全年增長1.5%,中俄雙邊貿易額也隨之快速上漲達到840.71億美元,中國連續八年成為俄羅斯第一大貿易伙伴。
2.雙邊投資發展現狀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中國對俄直接投資總體仍保持大幅上升的趨勢,但受多方因素影響發展曲折,2014年俄羅斯因烏克蘭危機受到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以及國際油價的下跌致使盧布大幅貶值,俄羅斯國內經濟環境不穩定,對中國投資者的吸引力大大降低,對俄直接投資大幅下跌。2015年隨著“一帶一路”戰略中俄高鐵合作等各大項目的落實開展建設,中國對俄羅斯直接投資出現爆發式增長,達到歷史最高值29.6億美元,約是2008年到2013年“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之前中國對俄羅斯直接投資的總和。然而2016年年初盧布匯率的再次劇烈波動和原油價格的持續走低,使得中國對俄羅斯直接投資下滑至12.9億美元。2017年國際能源市場價格上漲,俄羅斯成功調整國內政策擺脫經濟衰退,國民經濟增長1.8%,同時西方國家的制裁促使俄羅斯加快“東轉”政策,積極與中國合作吸引外資,得益于中俄在油氣能源方面的大量合作,2017年中國對俄直接投資達到22.2億美元,同比上漲72%。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俄羅斯對中國直接投資有所增長,但受多方面因素影響波動較大且進展緩慢,“一帶一路”戰略帶來的發展前景以及中國快速增長的經濟大大增加了俄羅斯投資者在中國投資的信心和興趣,同時俄羅斯也逐步減少自身限制,中俄兩國政府積極采取措施改善投資環境和投資機制,2014年俄羅斯對中國投資順利增長,同比增加85.14%。然而2015年全球市場需求疲軟,國際油價下跌、烏克蘭危機致使西方對俄的經濟制裁使得盧布匯率大幅度下跌,俄羅斯國內經濟環境惡化,導致俄羅斯對外投資能力直線下降,2015年俄羅斯對中國直接投資僅有1312萬美元,投資額是歷史最低額度。2016年俄羅斯經濟狀態出現一定好轉,同時“一帶一路”戰略中俄基礎設施項目順利開工建設,中俄兩國來往密切,兩國領導人新達成多項合作協議,以及“一帶一路”與歐亞經濟聯盟的成功對接促進了俄羅斯對中國直接投資,2016年俄羅斯對中國直接投資同比上升459.68%達到7343萬美元,增速創歷史最高。
3.中俄能源合作現狀
“一帶一路”戰略對中俄能源合作影響最大的是天然氣項目,蘊藏豐富天然氣資源的俄羅斯是世界上主要天然氣出口國之一,自1995年中俄開始能源合作兩國一直在就天然氣項目合作進行洽談,但是進展十分緩慢,直至2009年中俄才正式開始進行天然氣項目合作且規模相對較小。2009年中俄簽署《天然氣合作諒解備忘錄》,然而由于價格問題一直未能達成一致意見,2011年談判近乎破裂,2012年由于國際能源市場價格不穩定,同時中國在不斷擴大與其他國家的天然氣合作,中俄重啟天然氣項目談判。“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2013年兩國達成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簽署為期15年每年不低于300萬噸的天然氣進口協議,烏克蘭危機導致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經濟制裁使俄羅斯不得不加大與中國的合作,2014年中俄兩國簽署價值4000億美元為期30年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2017年中俄最大的天然氣加工項目阿穆爾天然氣加工廠開工建設,12月中俄間天然氣合作項目——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一期工程投入運營,全部投產后,每年將有超過400萬噸天然氣運往中國,中俄間天然氣項目步入了全新的階段,中俄能源合作也進入了更高層次的階段。
二、“一帶一路”戰略對中俄經濟的影響
1.貿易合作領域多樣化
在“一帶一路”戰略實施之后,兩國政府密切往來,充分發揮各自比較優勢,相互合作共享利益,簽署達成了近300項合作協議,多個項目順利開工建設,中俄雙邊貿易領域不斷擴大,從傳統的輕工業產品、能源擴展到農業、林業、機械、交通、航空、能源、軍事、科技等多個領域全方面發展。通過建立新型合作機制,利用各自先進的科學技術,中俄能源產業的貿易得到了進一步擴展,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等能源項目進展順利,貿易量和貿易方式都有了新的突破。除了能源產業外,農業,高新技術,軍事領域合作力度也在不斷加深,農業上在中國加強糧食安全和俄羅斯推動農產品出口創匯的驅動下,中俄兩國農業貿易發展迅速,中國正不斷對進口俄羅斯各類農產品開綠燈,與俄羅斯簽署了長期農產品供應合同,建立“俄中新糧食陸路走廊”等;科學技術上2014年10月簽署《關于合作開發建設中俄絲綢之路高科技產業園的合作備忘錄》,2017年成功簽訂《中俄高科技中心框架協議》以及“一帶一路”中俄衛星導航聯合測試并簽署協議開通衛星導航監測評估服務平臺等,中俄貿易在“一帶一路”戰略的影響下在不斷拓寬貿易領域和深度。
2.貿易方式多樣化
跨境電子商務貿易是中俄貿易在“一帶一路”戰略提出后全新的貿易方式,在“互聯網+”的時代需求下,跨境電子商務迅速崛起發展潛力巨大,中俄兩國之間無論是經濟貿易還是文化交流一直十分活躍,電子商務領域的合作發展是中俄貿易的必然趨勢。中俄跨境電商貿易開始于2013年中國約50家電商進入俄羅斯平臺,2013年俄羅斯網購中國商品的訂單數,在跨境網購總單數中占40%;2016年,俄羅斯跨境網購的海外訂單量增加到約2.45億個,其中90%來自中國,平均每天有超過50萬個包裹從中國發到俄羅斯,全球速賣通、易趣、亞馬遜、京東以及淘寶網五大電商平臺業務量占俄羅斯跨境電子商務交易總量的84%,跨境電子商務貿易為中俄雙邊貿易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3.相互投資領域逐漸多元化規模不斷擴大
雖然中俄相互直接投資總體額度與中俄雙邊貿易相差甚遠,但是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中俄互相投資相比以前在投資額度和投資領域都有了不小的變化。“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至今中國對俄直接投資累計達到71.12億美元,相比提出前22年的累計投資額同比增加36.74%;截至2016年俄羅斯對中國直接投資累計達到12743萬美元,平均年增速相比之前增加14.35%。俄羅斯為了抵消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帶來的負面影響,自“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積極與中國合作,尤其大項目投資占投資主體,如中石油與俄羅斯天然氣公司在2014年簽署了價值4000億美元的《中俄東線供氣購銷合同》,2017年俄羅斯直接投資基金和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已同意建立680億元人民幣的中俄合作投資基金等。除傳統的能源領域和輕工業領域外,“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以來,中俄對科技領域的投資增加,產能和裝備制造業的合作也開始不斷增強,2014年達成的阿穆爾天然氣加工廠和亞馬爾液化氣等項目進展順利,2015年5月,中俄雙方簽署了蘇霍伊商用飛機融資租賃項目以及莫斯科-喀山高鐵合作項目,2017年中國商飛公司和俄羅斯聯合航空制造集團成功聯合研發遠程寬體飛機。
三、“一帶一路”戰略下中俄經濟發展的對策
1.增強政治互信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之后,近幾年中俄在貿易、投資等方面合作進度良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良好的政治信任是維持中俄繼續更好發展的必要條件,無論是政府間相互信任,還是群眾間的相互信任。為減少俄羅斯方面的顧慮,尤其是遠東地區的擔憂,一方面,中國應明確表明自己的立場,即“一帶一路”戰略目的在共同建設,利益共享,中國絕不是主導者,也絕不干預別國內政,尊重他國意愿,遵循和平平等的外交策略,“一帶一路”戰略是為構建經濟合作平臺,而不是政治舞臺;另一方面,加強兩國的人文活動交流,構建溝通平臺進行文化交流,讓兩國人民加深對彼此的了解,通過面對面交流減少誤會,例如繼續舉辦“國家年”等活動,通過貼近群眾生活的方式來加深兩國人民間的友情,增強民間互信。
2.優化雙邊貿易結構
雖然中俄雙邊貿易近幾年發展迅速,但是存在貿易結構過于單一的問題,事實上中俄在擁有的要素稟賦上存在很大的互補性,而且很大一部分并沒有被開發出來。一直以來中俄貿易大多集中在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第三產業涉足很少,兩國在第三產業均擁有各自的優勢,但是出于安全和專利問題等因素,兩國這方面貿易往來少之又少,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能源和航天、航空及軍事等領域的先進科學技術,中國擁有輕工業生產體系所需的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和設備,雙方可以加大在先進科學技術、數字化智能化設備及零件等更高層次商品領域的貿易合作,充分發揮互補性的優勢來優化貿易結構。同時,在傳統貿易方面,中俄兩國可以通過科學技術進行產品深加工,提高產品的附加值,拓寬貿易領域,從而達到優化貿易結構的目的。
3.建立完善的貿易體系
中俄雙邊貿易的順利發展除了需要共同的利益來作為動機,還需要一個完善的合作體系來保證經濟合作的合法化、制度化以及規范化。目前中俄貿易往來缺少一個完整的體系來解決貿易過程中遇到的阻礙。首先,應加強交通基礎設施的建設,規劃主要運輸路線,加強雙邊口岸的建設提升通關能力,減少貨物運輸時間;其次,完善交通機制、通關流程等方面的對接,中俄兩國交通、通關方面的法律存在較大差異,不僅會耗費企業大量的金錢和時間成本,還會使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空白逃脫,不利于國家管理,盡快完善對接,盡力構建一個統一的運輸和通關機制將大力助推中俄貿易的發展;最后,構建完整的本幣結算體制和清算系統,減少對美元的依賴,這將會極大地降低中俄雙邊貿易中的結匯風險。
參考文獻:
[1]一帶一路[J].中國經貿導刊,2017,(28):31-34.
[2]張婷.“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清單[J].中國科技投資,2017,(14):1-5.
[3]胡鍵.“一帶一路”倡議:階段性成果、風險和前景[J].云夢學刊,2017,(5):11-21.
[4]王海濱.試析中俄主導的“一帶一盟”對接之路[J].現代國際系,2016,(11):6-14.
[5]向潔,何倫志,閆海龍.中俄經貿合作現狀、問題及其思考[J].商業研究,2016,(8):99-106.
[6]司超.淺析當前中俄貿易下滑的主要因素[J].中國經貿導刊,2015,(32):7-7,8.
[7]逄國明.“一帶一路”框架下中俄合作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2017.
[8]Cooper,Shearer. Thinking clearly about China's layered Indo-Pacific strategy[J]. 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2017,73(5).
作者簡介:王桂東,經濟師,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劉佳曦,商務助理,北京華虹集成電路設計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