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杰 何金寶 張立中

摘 要:如今,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進步,整個社會的經濟也不斷增長,而消費金融在其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同時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網絡融資滋生了一種新的支付方式,極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相比于傳統的金融方式,這種互聯網金融更加便捷、快速,從而迅速積累了客戶群,對傳統的金融方式造成了沖擊。根據目前的狀況,本文對互聯網環境下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并闡述了消費金融的作用和意義,在此基礎上總結了互聯網背景下消費金融的特征,最終通過自身的理解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趨勢進行了預測。
關鍵詞:互聯網;消費金融
金融市場與互聯網的結合使得消費金融面臨著轉型升級,使得金融市場更加適應當前人們的需求,刺激了市場的消費,同時在經濟增長不穩定的狀態下也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政府方面,一個層面來說要鼓勵消費金融進一步升級,促進金融市場的發展,另一個層面對于金融市場未來局面的把控也應當慎重,對于傳統的金融機構,要支持其與互聯網進行結合,從而催生出新的發展理念,促進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消費金融市場的不斷發展,不僅激發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而且對于經濟發展的穩定性起到了一定促進作用。從政府部門的角度來看,政府正逐漸加大對于消費金融市場發展的扶持力度;從商業銀行的角度來看,受到資金成本的限制,其客戶服務范圍難以進一步擴大,相比商業銀行而言,其他金融主體的影響力較低。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傳統消費金融市場,無論是從發展理念還是發展模式上,都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互聯網之間的交流協作日益密切。
一、互聯網背景下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
互聯網的不斷深入發展,使得互聯網平臺規模不斷擴大,而消費金融也逐漸在這些場景下出現,依托于互聯網平臺達到不斷的發展。與此同時,分期信用消費的創新模式不斷出現,針對的用戶群體也不斷擴大,從高收入人群不斷轉型職場新人、藍領、在校大學生等群體,這些用戶群體的規模巨大,并且購買力在不斷增強,使得分期信用消費的前景光明。這種小額度、高頻次的消費場景獲得消費群體的追捧。同時,消費金融涉及的領域也逐漸拓寬,逐漸契合大眾的日常所需。在日常消費領域中的3C產品、醫療保健、裝修、數碼產品等也出現了分期信用消費的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個人收入和消費支出不匹配的問題。這種分期信用消費的實質其實是一種以個人信用來交換商品的方式,當消費者現有資金無力支付當前消費所需時,憑借各個平臺評定的信用來進行透支消費,促進了消費者未來資金的消費。而對于商家來說,這種模式帶動了產品的銷售量,并且一定程度上鼓勵了用信用抵押先用后付的消費心理的形成,這樣給銷售方帶來了極大的利潤,并且保證了有足夠的資金來進行日常運營,銷售方的利益可觀。
在互聯網帶動社會高速發展的現狀下,消費金融的出現無疑給消費者帶來了新的消費渠道,從而消費金融不斷對我國經濟增長做出貢獻。通過對人民銀行提供的數據分析得到,2008年起以后的9年間我國消費金融規模迎來了兩次大幅上漲,并且規模不斷擴大,分別為2009年消費信貸規模6378億元,同比增長54%;2015年消費信貸規模4.9萬億,同比增長50%,期間其他年份也保持在平均每年39%以上的增長率。截至2017年底,消費信貸規模已達到9.5萬億。消費信貸的數額不斷增大,使得我國經濟發展也越來越迅速,消費金融在我國經濟中的比重也越來越大,與此同時,可以看出消費金融的發展與我國的經濟發展是密切相關的。
我國傳統的金融機構主要有消費金融公司和商業銀行為主。一般的商業銀行的客戶群體針對的是高收入人群,適應了一對一的服務模式。而在互聯網時代下,我國傳統的金融機構的產品及服務模式已經不再適用于現在的人群,因此傳統的金融理財方式也應該相應轉變,將商業銀行以及消費金融公司與互聯網結合,不斷地更新理財的新方式,通過不停的碰撞最終達到真正意義上的融合發展。在互聯網平臺上的金融業務,針對的群體從線下轉到了線上,并且涉及的資金也相應的減少,以保證雙方的安全性。
相比于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提供的額度較小,一些高額的信貸服務只能由商業銀行提供,因此受到的沖擊不大。而反觀相關的金融機構,互聯網平臺的建立使得用戶從線下轉移到線上,因此必定會對傳統的消費金融機構的用戶群體產生巨大的影響,長期來看,只有在傳統的消費金融機構中不斷深入互聯網的應用,才能不斷探究金融機構的運營模式,從而實現互聯網背景下傳統的金融機構的轉型升級。
二、互聯網消費金融的特征
1.數據驅動
互聯網背景下,大數據也飛速發展,在消費金融領域數據的處理顯得尤為重要,互聯網與金融機構的結果將用戶群體規模擴大,因此進行用戶數據處理的金融軟件也需要進行更新升級,不斷擴大收集和處理數據的維度,從而對用戶進行全方位的理解,能夠根據用戶的需求和消費習慣制定符合其要求的金融產品,商家也可以以此作為參考,為用戶量身制定消費方案。對于用戶信用的評定,在大數據條件下變得更加簡單,能夠將各個平臺的信息互通,對用戶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分析用戶的財務數據,得到客戶的個人信用度和基金信息,用戶的瀏覽記錄也可以實現共享,能夠通過瀏覽記錄推測用戶的喜好,實現商品的及時推送,對賣方來說,可以產品推廣,對于買方來說,可以及時獲取需要的信息。
2.移動化
移動支付的普及使得人們的消費更加便捷,同時支付的方式也不斷增多,支付寶、微信紅包以及各大銀行推出的網上銀行等各種方式都層出不窮,移動支付與傳統的支付方式相比,最突出的優點就是移動性強,不受時間和地點限制可以進行隨時消費。經過調查數據可以看出現在用戶對現金的使用率逐漸降低,并且隨著互聯網不斷發展創新,使得移動支付的效率不斷提高。
3.風控智能化
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給金融行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提高了金融風險,而在金融行業中最容易引人注意的問題就是現存的風險,互聯網環境下用戶群體急劇增大,用戶的數據和信息呈指數式增長,使得用戶的分析管理變得困難,并且隨著市場環境的不斷變換,相應的風險控制也要改善,從而保證企業的發展。
近年來金融領域中高新技術的應用不斷拓展,人工智能的應用也簡化了當前金融行業中的很多流程,并且在風險預測和管理中,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信息技術來對風險進行預測,不斷對應用的模型進行優化升級,以便更好地完善模型的用途,實現對業務的精確分析。在對用戶信用評估機制中,通過對智能化技術的應用使得分析結果更加精準。
三、互聯網背景下的消費金融發展新趨勢
1.法律法規更加健全
互聯網環境下,信息技術剛剛步入金融領域,存在很多的問題,同時互聯網金融的規模不斷擴大,這時候就需要相應的法律法規的制定,來保證整個行業環境的平穩,法律制定之前需要對市場環境進行詳細的評估,同時對于可能出現的風險問題考慮在內,有針對性地制定不同對象的不同策略。同時,消費者的信息安全也要充分考慮,在給用戶提供信任的同時也能使得用戶的信用體系建設更加完善,雙方共同建立一個和諧的金融消費環境。
2.擴大消費金融市場規模
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消費者消費需求日趨多元化,消費金融企業也著力于為客戶提供給個性化的服務。在此形勢下,傳統金融機構在運營與發展過程中,也加大了對網絡信息技術的應用。并利用互聯網拓寬渠道、創新模式,進而逐漸提高自身的產品創新能力和業務服務能力。另外,出于成本與收益之間的評估,商業銀行將客戶群體設定為高收入群體,既能夠減輕來自互聯網金融消費平臺的競爭壓力,又可以促進消費金融向更大范圍內發展,進一步擴大消費金融市場規模。
互聯網金融的出現,使得消費群體迅速擴大,各個階層不同的金融需求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但消費信貸額度仍然未達到各個階層全覆蓋,在互聯網日益成熟的環境下,大數據的發展將不斷帶動新興的消費方式產生,人們對于這種網絡債務消費的理念也將慢慢認可,人們的消費方式也將在很大程度上得到擴展,此時各個金融機構要做的就是根據消費者的需求不斷完善和擴展自身的消費信貸機制,來滿足市場的消費需求。
3.消費金融市場格局改變
互聯網背景下,消費金融市場的主要發展趨勢體現在市場格局的變化,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正在市場中占據愈加重要的地位,而且互聯網消費金融企業的優勢在于,其覆蓋范圍非常廣泛,涉及多個不同的等級以及不同網絡區域的用戶,這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以往模式下不同地區以及城鄉之間在消費金融領域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另外,消費金融市場主體也在向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相比于傳統模式下,商業銀行、消費金融企業以及汽車金融企業占據了主要消費金融市場的局面,互聯網模式下的市場主體不斷增多,消費金融企業能夠從互聯網中獲取到海量的信息,產品類型創新速度加快,而且在投資、理財以及貸款等領域,都將占據愈加重要的地位。
四、結論
如今,互聯網的發展使得網絡融資滋生了一種新的支付方式,極大地提高了金融效率。相比于傳統的金融方式,這種互聯網金融更加便捷、快速,從而迅速積累了客戶群,對傳統的金融方式造成了沖擊。根據目前的狀況,本文對互聯網環境下消費金融的發展現狀進行了研究,并闡述了消費金融的作用和意義,在此基礎上總結了互聯網背景下消費金融的特征,最終通過自身的理解對互聯網消費金融的趨勢進行了預測。據本文研究結果,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趨勢主要表現于大型電商企業的加入,以及傳統消費金融的信息化發展,而且互聯網背景下,消費金融的市場格局在變化,市場規模也呈較快速度繼續擴大,對我國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陸岷峰,楊亮.互聯網金融企業驅動供給側改革的策略研究[J].河北金融,2016(05).
[2]陸岷峰,楊亮.供給側改革背景下互聯網金融企業責任、機會及策略分析[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6(04).
[3]楊銳.“十三五”時期互聯網金融企業轉型探究[J].時代金融,2016(06).
[4]周榮芳,閆曉梅,顏永嘉.互聯網金融背景下規范與發展票據市場的思考[J].上海金融,2015,01(06):99-102.
[5]葉湘榕.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消費金融發展新趨勢分析[J].征信,2015,06(06):73-77.
[6]孔曉文.淺談互聯網金融背景下消費金融的發展趨勢[J].現代經濟信息,2016,01(06):301.
[7]趙衛華,高黎紅,曾鐵薇.互聯網背景下消費金融發展新趨勢及?O管探析[J].金融發展評論,2016,08(06):134-139.
作者簡介:楊杰(1985.06- ),男,漢族,河北遷安人,碩士學歷,華北理工大學遷安學院,職稱:講師,研究方向:網絡數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