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山

世界的歷史有多長,戰爭的歷史就有多長。每個世紀,戰爭都在進化,而戰爭的特點亦日新月益:軍隊的行動范圍在變化:使用高科技武器、高技術手段:戰爭具有信息性:國際恐怖主義在發展等。
武裝斗爭手段的發展對武裝斗爭的內容和軍事沖突的特點產生巨大影響。運用最新傳統和非傳統手段的武裝斗爭已經具有全新的特點。遂行軍事斗爭的方法和武裝斗爭的戰略目標(任務)也在隨政治目標的變化而變化。最多樣和最完善的對敵作用方式將在任何現代化軍事沖突中得到應用,包括新的武器和軍事技術裝備類型。因此,傳統及新型非傳統戰斗和其他影響方式的結合將催生混合戰爭。

非常規戰爭、混合戰爭、常規戰爭包含關系
在討論混合戰爭之前,需要確定這個近年來十分流行的術語是什么意思。應該說,目前還不存在混合戰爭的準確定義。許多文獻都對這個術語做出了各種解釋。不同的專家、軍事分析家也對混合戰爭的概念有不同的說法。我們來舉幾個例子。
例如,維基百科中說,混合戰爭是一種敵對行動,在這種行動中,進攻方并不追求傳統的軍事入侵,而是通過結合采取隱蔽行動、破壞、網絡戰和向敵方境內的反對派提供支持來壓制其對手。
一些美國軍人認為,混合戰爭是未宣布的秘密軍事行動,在其過程中作戰方利用當地反叛和分裂勢力攻擊敵方的國家機構或正規軍,這些反叛勢力將得到境外或國內某些組織(寡頭、有組織的犯罪集團、民族主義或偽宗教組織)的武器和資金支持。混合戰爭是將普通的非正規、不對稱手段與持續操縱政治與意識形態沖突相結。

煽動示威游行,引發沖突是混合戰爭的慣用手法
《偶然的游擊戰》(《TheAccidental Guerilla》)一書的作者大衛·基爾卡倫認為,混合戰爭是對現代沖突的最好定義,但他強調,混合戰爭包括游擊戰與國內戰爭相結合,也包括叛亂與恐怖主義相結合。
英國和澳大利亞的分析家們認為,混合戰爭比國家之間或其他武裝集團之間的沖突大得多。混合戰爭使用各種混合沖突方式,因為戰爭既可能在國家之間進行,也可能在一些非國家力量之間進行。在混合戰爭進行過程中還可能進行常規作戰行動、游擊戰、恐怖活動、暴力犯罪。所有這些各種各樣的行動可由各種力量進行,甚至由一個部門進行,但目標只有一個:獲得最大的協同心理效應。
混合戰爭也可以定義為國家為實現戰略目標而預先準備和有效實施的軍事、外交、信息行動的總和。同時,需要指出的是,沒有必要為混合戰爭研發新的武器裝備系統,現有的武器裝備已經足夠。混合戰爭包括實現各種混合威脅:傳統的、非標準的、大規模的恐怖主義,以及在其過程中使用各種技術(往往是創新技術)對抗優勢軍力的破壞行動。例如,密集的網絡攻擊、在能源領域采取的行動,等等。
根據目前大眾傳媒上發表的見解,以下都屬于混合戰爭:武裝力量、游擊(非軍事)部隊按照統一的計劃采取寬譜直接作戰行動和秘密行動,包括各種民間力量的行動:將常規戰爭、小范圍戰爭和網絡戰結合在一起的軍事戰略:在有著長期目標的靈活戰略框架內采取的敵對行動,這些行動基于綜合使用外交、信息、軍事和經濟手段以破壞敵方穩定:秘而不宣的軍事行動,在其過程中作戰方在當地反叛力量和分裂勢力的幫助下進攻敵方國家機構或正規軍等。
混合戰爭的主要特點是,由侵略國利用所有可利用的資源(技術、資金、人力資源)進行的侵略性戰爭。在混合戰爭中,侵略國廣泛使用專門的知識、技術,以及在敵境內投放間諜。在大部分混合戰爭中國家就是侵略者,但同時它卻使用恐怖主義的戰術和方法。這正是混合戰爭與游擊戰、國內戰爭或恐怖主義的區別。混合戰爭可以包羅萬象:賄賂、訛詐、欺騙、利用人質、恐怖活動、挑撥離間。
軍事政治分析家A-伊拉里昂諾夫闡述了混合戰爭以下各階段:第一階段為非軍事階段,采用精神、心理、經濟和外交措施:第二階段是旨在迷惑敵方政治和軍事領導人的特別行動,為此采取的手段是泄漏關于命令、指示和指令的信息;第三階段,恐嚇和賄賂軍事和政治領導層,以使其不履行自己的職能;第四階段,通過宣傳為破壞社會穩定創造條件,目的是引發社會不滿,社會經濟緊張(針對當局的游行示威、抗議、反抗等);第五階段,設立禁飛區,使用雇傭兵;第六階段是為發動突然軍事行動而進行的廣泛的偵察行動;第七階段,對空軍和防空部隊持續采取挑釁行動;第八階段,占領其余的抵抗區域,在特種部隊的幫助下消滅敵人的殘余力量。

美國在“民主”“自由”等口號的掩護下,已經進行了多年的混合戰爭實踐
因此,根據軍事分析家們的觀點,混合戰爭是沖突頻率和強度更高、更多樣化、模糊不清的戰爭形式:進行戰爭的既可以是國家,也可以是非國家力量;在進行常規作戰行動時采用游擊戰術、恐怖行動、犯罪暴力,這些各種各樣的行動由不同的力量進行,甚至一個部門進行,但目標只有一個:獲得最大的協同和心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