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工作存在的不足
宣傳隊伍力量薄弱
農村地區警力不足問題突出,日常的交通秩序維護、事故預防和處理、車輛與駕駛人管理工作就讓有限的警力拙荊見肘,更不用說專職宣傳的警力了,大多數都是身兼數職,有的只是確定一名信息聯絡員,根本沒有多余的精力去深入開展宣傳教育工作,這樣的宣傳效果可想而知。
宣傳形式單一
大部分農村道路交通安全宣傳工作仍舊停留發放宣傳資料、設置宣傳展板、懸掛宣傳條幅、廣播等這些老招舊式上,沒有發展到新形式的宣傳方式。另外,新形式的互聯網、QQ、微信等媒體宣傳方式不能遍及各家各戶的局限性致使廣大農村群眾不能及時、有效地接收和提高交通安全意識,接收的仍然是古老、單一和乏味的交通安全知識,最終沒有達到預期應有的效果。
做好農村交通安全宣傳教育的建議
整治與宣教相結合
交警部門與當地有關部門聯合深入在農村開展交通安全整治,發現交通違法行為,以宣傳教育為主,罰款為輔,進行現場宣傳教育。
流動式宣傳與固定式宣傳相結合
組織宣傳民警利用宣傳車深入農村進行流動宣傳,同時指導鄉政府交管站設置“交通安全宣傳櫥窗”,形成固定宣傳,每個月變換一次文字和圖片內容,使邊遠地區的農民、學生、群眾了解掌握國家和當地每個時期的交通安全管理及交通事故等動態,從而提高群眾交通安全意識,起到“警示”作用。
服務與宣教相結合
通過“大走訪”活動,主動深入到農村為群眾辦理證照,同時向群眾宣傳交通安全知識,不斷提高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增強遵守交通法規的自覺性,進一步密切警民關系。
旬邑縣:打造全新宣傳模式
把農村婚喪嫁娶儀式作為宣教前端平臺
我國的禮儀文化通篇貫穿“和”的儒家思想,讓人們守規、守矩,把守規守矩作為修身的重要環節。平安交通宣傳也是追求和諧的社會生活,按規矩走路、駕車也是追求平安生活、幸福生活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農村司儀強調這方面的宣傳無疑是對中華民族禮儀文化的傳承、豐富和發展,也化解了事主與駕車賓客之間勸與喝的為難和無奈。
首先,由各科室在分包的轄區鎮、社區、農村摸排出一批比較有名的農村紅白喜事主持司儀,由大隊統一組織先后對其進行交通安全法律法規的理論培訓,使其具有較為深厚的交規理論知識功底,明白宣傳的內容和重點。這些司儀宣傳員充分發揮自己扎根農村基層的優勢,結合農村紅白喜事儀式主持活動,利用群眾喜聞樂見、容易接受、理解的語言方式,把喝酒不開車、不坐農用車、不坐超員車、不違法載人和騎乘摩托要戴安全頭盔等安全常識送到廣大農民群眾的餐桌上,如“司機朋友想喝酒,先交鑰匙后掌手”“醉酒莫碰方向盤、輕則吊照要坐監、重則撞開鬼門關”。
其次,旬邑大隊先后五次舉辦了“全縣司儀交通安全宣傳培訓會”,對新聘任的司儀交通宣傳員進行了專題培訓,為司儀們頒發了交通安全宣傳員聘任書,并發放了紀念品。旬邑縣共187個行政村,到目前共培訓司儀宣傳人員120余人。
司儀在交安宣傳中,不要任何費用,不計報酬,真正成為旬邑交警的文明宣傳員。逢年過節,大隊、中隊領導分別探望,并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有力地調動了農村司儀開展交安宣傳的積極性。據統計,近年來,旬邑大隊通過司儀在農村紅白喜事中宣講交通安全法規知識共計千余場,10萬余人受到教育,使廣大農民群眾的交通安全意識明顯增強,農村交通事故大幅下降,收到了較好的效果。司儀參與交安宣傳的做法得到省市交通管理部門的充分肯定。
開展體驗式酒后禁駕宣傳活動
為了豐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內容,營造濃厚的互動性宣傳氛圍,旬邑交警利用交通安全宣傳趕大集活動,在深入鄉鎮集貿市場和農村廣場等人員密集場所的宣傳活動中,民警除了通過播放警示教育片、宣講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各類交通違法行為的危害外,現場還向受眾準備了啤酒、白酒、紅酒,讓群眾當場飲酒、民警現場測試酒精含量數值,讓群眾明白體內血液酒精含量達到多少是酒后駕駛、達到多少是醉酒駕駛,知道喝多少啤酒或者喝多少白酒就能達到酒駕的標準,以及酒后駕車的嚴重后果、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和處罰標準。
接受教育的群眾高興地說:“今天我才知道喝了多少酒就是酒駕,我明白了!”以往春節期間都是酒駕引發交通事故的高發期,通過多頻次的體驗式宣傳教育,廣大群眾和駕駛人“拒絕酒駕”的意識明顯增強,自覺把“我開車”作為各種聚會應酬活動中拒酒的擋箭牌,“我開車”成為了文明的“擋酒令”。近年來的春節,由于酒駕引發的交通事故明顯下降。
開展交通違法交通事故算大賬宣傳
為了警示交通違法者,旬邑大隊組織事故、宣傳科室業務骨干對近年來發生的道路交通事故進行系統地分析研判,對酒駕、醉駕、無證駕駛、超員超速和使用假牌假證等交通違法行為查處過程中,駕駛人面臨的罰款、記分、拘留和吊銷駕駛證、拘役等處罰方面直接間接成本的分析,以及交通事故造成人員傷亡后駕駛人需承擔的法律責任及醫療、誤工、護理、精神損失補償、埋葬、死亡賠償金和贍養撫養等費用多少的詳盡計算,制作了宣傳資料10萬份,內容通俗易懂、簡潔明了、清新明快、便于理解,如“造成人員受傷的,直接成本包括傷者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以及精神損失補償費等費用(如骨折成本1~5萬;顱腦損傷成本10~20萬)。具體賠付以傷者傷殘等級(1~10級)評定為準”。讓廣大交通參與者深刻認識到交通違法和交通事故背后的直接成本和間接成本到底有多高,做到了內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