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研究適合山地村落的規劃發展對策是引導其可持續發展、發揮規劃的戰略統領作用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部分。本文以衢州市雙溪村為例,提出了從自身資源特征的分析出發,推動其特有價值的“盤活策略”,為山地村落今后的規劃和發展策略提供參考。
【關鍵詞】山地村;規劃策略
1、引言
2012年年底,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五位一體”建設美麗中國的宏偉構想。為積極推進“美麗中國”在浙江的實踐,浙江提出 “兩美浙江”發展目標。將“美麗鄉村”作為“美麗中國”的起點,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新型鄉村,納入“兩美浙江”的戰略框架,共筑美麗中國。
浙江地區的地形分布有“七山一水二分田”之說,整體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呈階梯狀傾斜。浙西地區的村落多分布于丘陵地帶,有較好的山水格局作為建設基底,同時,這些地區交通不便、設施落后等問題是一直影響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研究適合山地村落的規劃對策是引導其可持續發展、發揮規劃的戰略統領作用的客觀要求,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本文以衢州雙溪村為研究對象,試圖從村莊發展的問題出發,分析其自身資源價值,探究其發展的新策略,以期對浙西山地村落的發展與建設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2、雙溪村概況
雙溪村位于衢州柯城區北部山區,主要依托花木線對外聯系,距離衢州火車站直線距離20公里,距離杭金衢高速和杭新景高速七里互通口直線距離均約10 公里,處于衢州南北雙高速入口的中心位置。雙溪村屬于典型的山地村落,整個村落以群山為主,坡度較陡,僅石橋自然村雙溪交匯處較為平坦。
3、村落發展問題
雙溪村作為山地村落,有著浙西地區村莊發展的諸多共性問題,主要概括為以下幾點:
3.1 老齡化與空心化等社會現象帶來的村莊可持續發展問題
雙溪村山多地少,產業的滯后導致農村隱形失業,,外出打工家庭占46.87%,村莊空心化現象嚴重。村內60 歲以上人口占26.60%,養老問題突出。
3.2 村莊規模大而分散的空間特征帶來的人居環境改善的困難
雙溪村由三個自然村合并而成,村域面積達到石梁鎮域面積的近1/4,人口不到1500人,常住人口少且分散,這為人居環境的改善帶來了諸多困難,尤其是公共設施的配置。
3.3 環境保護要求與和用地條件受限下的空間拓展問題
雙溪村的多個居民點都屬于禁建村和限建村范圍,沿石梁溪等重要的生態廊道有嚴格的建設控制要求,同時已經立項的寺橋水庫即將建設,對水庫上游的雙溪提出了更高的環境保護要求。
3.4 村莊發展缺乏資金支持
根據調研發現,多戶村民都有開展農家樂的意向,苦于缺乏資金,而村集體資金更是捉襟見肘。而政府對鄉村的各種資金補助僅僅停留在“輸血”層面上,并未起到“造血”和“換血”的高度。
4、規劃策略
通過對上述問題的梳理,我們認為村莊發展的核心在于產業發展,缺乏資產、缺乏發展的空間,良好的環境為得到有效利用。通過對區域旅游環境的分析,規劃從其自身特征出發,提出自我價值盤活策略。
4.1盤活資產
通過我們的調查發現,村民手中有很多的隱形資產尚未得到合理的利用和開發,那就是房屋和土地。在調查中發現,由于村民外出打工,多數農居處于空置狀態;其次,由于15年的寒潮襲擊,雙溪的桔園受到嚴重的創傷,大部分耕地處于荒廢狀態。
基于此規劃提出盤活資產,將村民手中的房產和土地資產盤活,用股份制的方式,將村民手中的閑置資產轉變為股份,享受每年的分紅。
規劃措施:
(1)把村民手中的房屋、林地等資產轉變為股份,從而改變村民有資產無資金的尷尬局面;
(2)公司化運作,單體承包,責任到戶,強化村民的服務意識,把股份與服務結合起來,從而解決了村民自下而上的農家樂相互搶客、服務低下的局面;
(3)通過村規民約,給老弱病殘設施干股,村民道德與分紅掛鉤,提升村莊的人文環境。
4.2盤活空間
雙溪村是石梁重要的生態保護區,多個居民點都屬于禁建村和限建村,沿石梁溪等重要的生態廊道有嚴格的建設控制要求。
為了滿足村莊發展各項功能的需求,規劃提出盤活空間,保護式開發建議,避免對村莊采用大拆大建模式,對空置的建筑進行功能改造利用,充分延續現有小規模漸進式改造模式,保留村莊肌理,留住鄉土文化載體。
整合村莊的農田、果園、山林用地,改變傳統的耕作模式,把三產和一產結合起來,融入鄉村旅游休閑功能,提高空間的附加值,增加農民的收入。
規劃措施:
(1)對空置建筑合理利用,完善村莊的公共服務配套功能及旅游服務功能;
(2)根據村民意愿、將村民的田地、園地進行整合利用,發展農村觀光休閑產業。
4.3盤活環境
雙溪村最大的資源優勢就是山水環境資源,沒有進行任何保護和開發,以此為基礎的單純的農家樂功能過于單一,吸引力有限。
規劃引入“全域旅游”的概念,通過盤活環境資源,借助地形優勢提升山、水、田、園、村的景觀,以農林經濟為基礎,以旅游為核心,融合農業生產、觀光休閑、科學教育、娛樂餐飲、養生度假多種功能于一體,以此滿足都市人回歸自然、回歸田園需求,強調游客體驗的升級版鄉村旅游發展模式。
規劃措施:
(1)充分發揮避暑勝地的優勢,開發不同類型的度假產品;
(2)對水資源環境進行合理利用,將溪渠打造成為可觀、可玩的游樂區域;
(3)充分利用鄉土環境,開展具有鄉土特色的農家游樂項目。
小結:
本文抓住浙西山體村落發展建設的特質與問題,結合衢州市雙溪村的實證研究,提出了從自身資源價值的分析出發,推動自身特有價值的“盤活策略”—— “盤活資產”、“盤活空間”、“盤活環境”三個方面的規劃策略,期望以此拋磚引玉,進一步完善并提升浙西山地村落的規劃建設狀況。
參考文獻:
[1]陳秋曉,洪冬晨,吳霜,等.雙體系并行特征下的浙江省鄉村規劃體系優化途徑[J].規劃師,2014(7).
[2]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2015年度全省村鎮工作座談會資料匯編[Z].2015.
[3]吳琳,余建忠,魯斐棟,等.浙江省“美麗宜居示范村”規劃策略探析――以天臺縣后岸村為例[Z].2015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15.
[4]李靜,王姝,金賢鋒.高山村規劃發展對策研究一一以重慶市為例[Z].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2018.
[5]雅克設計有限公司.衢州市柯城區石梁鎮雙溪村“美麗宜居示范村”村莊規劃[Z].2016.
作者簡介:
謝鴻鋒,雅克設計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浙江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