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各大城市的快速發展,地鐵基坑設計深度也在不斷加深,同時,地鐵建設的難度也在不斷加深,尤其是超深地連墻施工也越受關注與重視,施工時,應從地質水文、泥漿制作、鋼筋籠吊裝、砼澆注等多個環節進行研究,確保施工質量、安全。
【關鍵詞】地鐵;超深地連墻;施工技術
某地鐵站為地下明挖三層島式站臺車站,地下連續墻為1m厚C35P8混凝土,地連墻埋深65m。結構底板主要位于中粗砂層、粉質黏土上,局部位于中細砂中。基坑開挖深度24~26m,地下水水位埋深為2.4~4.0m。按規范要求,水位應降至基坑底以下0.5~1m,本工程按1m計,地下水降深23.5m。
1、主要施工方案
為確保車站主體結構成型后的建筑限界、凈空要求、結構厚度要求,根據設計圖紙要求并結合以往施工經驗、施工誤差等因素,在施工導墻時,進行外放處理,外放為150mm。
1.1 槽壁加固
由于該站地質情況復雜,地下水較豐富,為確保地下連續墻成槽質量,采用850mm@600mm三軸攪拌樁加固的方法進行改良土層,對槽壁進行加固處理后再行施工地連墻,有效的防止槽壁坍塌,改善地連墻外觀質量,節約后續基面處理成本。加固范圍為地面以下16~18m,地連墻墻縫處的加固為坑底以下3m,避免接縫處滲漏水。
1.2 泥漿制作與管理
地連墻在成槽施工過程中及澆筑砼前的槽壁穩定主要由泥漿來保證,確保槽段的穩定性、墻體表面的平整度。施工前需結合工程的地質情況進行泥漿材料的比選、配比、試驗等工作,通過泥漿的各項物理、化學指標來檢驗,各項參數如下表:
1.3 成槽施工與清底換漿
根據成槽設備機械性能與施工經驗,地連墻開槽時采用三抓成槽法,槽壁垂直度偏差≤0.2%,相鄰槽段的中心線偏差必須≤60mm。
成槽后應及時對槽底進行清理,槽底沉渣≤100mm,槽底0.5m處泥漿密度≤1.15,為保證槽段穩定性,槽內液面應高于地下水位0.5m。槽底標高滿足設計標高后,方可按清底流程進行清底換漿工作。
(1)對成槽機抓斗未能徹底清除的細小土渣。采用空氣揚液器進行清理,以吸漿反循環的方法吸除槽底土渣、淤泥,達到清底的效果。
(2)當槽底沉渣厚度<0.1m時,采用新制泥漿置換槽底舊泥漿。
1.4 鋼筋籠加工與安裝
(1)鋼筋籠吊點加強
為保證鋼筋籠吊裝安全,鋼筋籠加工時需對吊點進行加強處理。對設置在鋼筋籠上的所有吊點均需設置“Ω”形加強筋,主、副吊點采用φ36圓鋼,與主筋搭接焊接;鋼筋籠頂下榀的2處主吊吊點進行加強。在每榀縱向桁架上加設框架筋φ36圓鋼,每個吊點上部附近布置一道橫向桁架采用HRB400Eφ28增加吊點穩定性。鋼絲繩起吊角度α控制在60°,β角度控制在45°。
(2)為防吊裝時發生扭曲變形,拐角幅及特殊幅增設“人字”桁架和斜拉桿進行加強。
(3)接頭處理
在制作首槽段鋼筋籠時在鋼筋籠的兩端焊接“工”字鋼,“工”字鋼采用鋼板現場焊接成型,“工”字鋼靠近第二槽段用底部用沙袋充填底部后放鎖口管;待首槽段砼澆注完成且混凝土終凝后用成槽機抓走沙袋;采用刷壁器將“工”字鋼沖刷干凈,然后下鋼筋籠并澆注砼。
1.5 鋼筋籠吊裝
由于本站點地連墻深度為65m,鋼筋籠重量達60噸,根據設備性能進行計算,鋼筋籠采用分段吊裝,采用300T履帶吊作為主吊,150t履帶吊作為副吊。
鋼筋籠平吊吊點,主吊設置3列共計9個吊點,副吊吊點設置2列4個,總計13個吊點。鋼筋籠籠頭設置8個吊環,用以倒換鋼絲繩后垂直下放鋼筋籠。
為避免“L”型鋼筋籠在吊裝時鋼筋籠圍繞角點旋轉,根據“L”型重心及吊點計算,在“L”型每邊各設置吊點,以保證吊裝時的平衡與安全,如圖1。
1.6 水下混凝土灌注
采用拔塞法灌注水下混凝土,初灌時保證每根導管有6方砼的備用量。砼澆注中要保持砼連續、均勻下料,在澆注過程中隨時觀察、測量砼面標高和導管的埋深,嚴防將導管口提出砼面。
2、地連墻施工過程中存在問題
2.1導墻變形
(1)現象
導墻出現不均勻下沉、坍塌、向內擠擾等。
(2)預防措施
1)確保地基承載力滿足設備行走要求,不滿足時,宜用大鋼板鋪設以分散作用在導墻上的設備荷載。
2)導墻內側支撐強度、間距滿足設計要求。
3)做好排水措施,嚴禁導墻內側長時間浸水。
2.2坍槽的預防和處理
(1)現象
在槽壁成孔、下鋼筋籠和澆筑混凝土時,局部槽壁塌坍,孔口冒細密的水泡,出土量增加而不見進尺,成槽機負荷顯著增加。
(2)預防措施
1)采取慢速挖掘,加大泥漿密度,嚴格控制泥漿質量,加強泥漿檢測。
2)做好地面排水,減少對導墻與槽段的沖刷,嚴格控制泥漿液面。
3)加強工序銜接,及時安裝鋼筋籠并澆筑砼,盡量不使槽段長時間暴露。
2.3 墻體夾層
(1)現象
混凝土灌注后,地連墻內存在泥夾層。
(2)預防措施
1)首批砼要充足以保證一定沖擊量,能把泥漿從導管中擠出。
2)澆筑過程中,停歇時間不超過15分鐘,保持連續、快速澆筑,防止塌孔。
結論:
從該站點土方開挖過程中墻體的外觀檢查與滲漏水情況來看,地連墻表面平整度及防滲性能滿足要求,同時墻體未發現侵限情況,未發生墻體位移。說明嚴格的施工過程管控,對地連墻成型質量是有利的,避免對后續施工中防水板的粘貼與結構施工造成影響。
參考文獻:
[1]覃君,張勇.軟土地區58m超深地下連續墻施工關鍵技術[J].路基工程.2015(05).
[2]劉萍.復雜地質條件下超深地下連續墻施工技術探討[J].價值工程.2015(10).
作者簡介:
張廷忠,男,漢族,本科,工程師,從事地鐵建設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