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吉翔
[摘 要]管理會計工作是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工作在日常開展過程中的重要組成內容,切實制定和運用適當策略做好管理會計工作在高等院校中的運用,對于支持確保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的科學優質組織開展,以及高等院校各項日常化教學科研活動在具體開展過程中順利獲取到良好效果具備重要意義。文章圍繞新經濟時代下高校管理會計的應用論題,擇取兩個具體方面展開闡釋。
[關鍵詞]新經濟時代;高等院校;管理會計應用
[中圖分類號]F234.3
1 前 言
管理會計在以美國和英國為代表的西方世界經濟發達國家已經進入了成熟化的應用發展階段,但是在中國卻依然長期處在初始落后的發展階段,從基本的存在地位角度展開闡釋分析,管理會計是現階段會計業務發展體系之中極其重要的分支組成部分,能夠有效支持和滿足特定社會組織機構的內部管理工作需要,其工作實質是借由對特定社會組織內部相關性數據信息資源要素的運用,實現對特定社會組織機構中基礎業務活動和財務管理業務活動之間的相互結合,繼而在特定的社會組織機構開展規劃工作、決策工作、控制工作,以及評價工作過程中,構筑和提供堅實且有效的參考支持條件。有鑒于上述研究背景,文章將會圍繞新經濟時代下管理會計的應用論題,展開簡要闡釋。
2 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中的應用現狀
2.1 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預算管理工作過程中的應用
在新經濟時代發展背景之下,最近幾年以來,我國有數量眾多的高等院校,實現了對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實踐方式的普遍引入運用,繼而在專項性財務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引入運用了具備滾動式特點的預算管理工作模式,在具體開展部門性預算管理工作方案的編制過程中,實現了對零基預算管理業務模式和彈性預算管理業務模式的廣泛引入運用。
在現有的歷史實踐發展背景之下,我國各級高等院校在具體組織開展財務會計預算管理工作實踐過程中,其面對的最為典型的問題,在于未能實現對預算管理工作方案的全面有效充分貫徹落實。
調查結果顯示,現階段我國依然有一定數量比例的各級高等院校,尚未充分貫徹落實管理會計業務領域的“將責任會計與預算管理相結合”的業務指導原則,因此在日常組織開展的財務會計預算管理業務實踐過程中,僅僅單純性地致力于做好對預算管理工作實施方案的編制工作,未能在設置工作責任中心,組織開展責任制監督控制,以及開展工作績效考核評價工作等實踐領域投入數量充足的人力資源要素和業務運作資金要素,在未能制定形成科學合理的工作績效評價工作參考方案條件下,給實際編制形成的財務會計預算管理工作方案,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的綜合效能獲取水平造成了嚴重不良影響。
2.2 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成本管理工作過程中的應用
由于我國現有的高等院校中的絕大多數辦學經費資金都是經由政府財政教育經費撥付渠道獲取的,高等院校開展財務會計成本核算工作的主觀動力嚴重缺乏,客觀上逐漸誘導財務會計成本管理工作,成為了高等院校組織開展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過程中的代表性薄弱環節。
最近幾年以來,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領域基礎性體制機制改革工作的日漸深入組織開展,在逐步建構形成以政府財政資金撥付為主,以各級高等院校自主性多渠道籌集為輔助的高等院校日常運作經費管理工作方案過程中,我國各級高等院校逐漸加強和提升了對財務會計成本管理工作的重視力度,繼而借由對適當類型的工作實踐策略的運用,有效改善提升了我國高等院校內部基礎性業務運作資金的綜合性使用效率。
在過往的經濟發展時代,由于在相關事業領域的業務數據信息的公開度和共享度水平相對較差,我國高等院校在具體組織開展財務會計成本核算管理工作過程中,僅能調動和運用本校在日常化教學科研業務活動過程中形成的經濟數據信息,無法在數據內容方面實現與其他高等院校之間的相互對比,導致實際形成的管理工作成果顯著缺乏共享應用價值。與此同時,在高等院校實際運用的財務會計成本管理業務實施方法缺乏科學性條件下,通常也會導致實際獲取的管理工作成果在質量性層面呈現出一定缺陷。
在新經濟時代發展背景之下,伴隨著我國高等院校財務會計數據信息資料公開度水平的逐漸改善提升,我國高等院校財務會計工作人員,逐步借由對管理會計業務實踐領域中以作業成本法為代表的會計工作業務處理方法的運用,獲取了對高等院校日常業務運行成本的有效核算,在實現成本性經濟指標與價值性經濟指標之間的相互結合條件下,助力了成本預算工作結果,實現了對高等院校實際運行績效水平的全面反映。
2.3 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績效管理工作過程中的應用
遵照官方文件《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12年)》中闡釋的有關“加強高等院校績效管理”的內容,我國財政部在2011年制定并且發布實施了官方指導性政策文件《財政支出績效評價管理暫行辦法》,意在指導和促進我國以高等院校為代表的各類事業單位,積極改善強化績效管理工作的實施力度。
在新經濟時代背景之下,我國現有的各級高等院校,已經初步建構實施了系統化的財務會計績效管理工作機制,實現了對年度性財務評價報告的編制工作目標,在初步性引入運用類型多樣的管理會計業務實踐方法條件下,支持和助力了我國高等院校業務績效評價考核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順利獲取和實現最優化的預期效果。
3 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中的具體應用策略
3.1 加強人員培訓
想要切實獲取到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的最佳預期效果,應當借由對高等院校內部目前招聘配備的財務會計工作人員開展適當形式的業務培訓,督導和促進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人員,逐步實現對管理會計工作基本內涵、功能效應,以及實施流程的全面充分認識,繼而能夠積極主動地在自身日常參與開展的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實踐過程中,實現對管理會計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的充分引入運用,支持和確保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領域能夠獲取良好的應用效果。
3.2 加強信息化系統建設
想要切實獲取到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的最佳預期效果,應當立足于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面對的實際情況,建構完善且運行使用可供高等院校財務會計工作人員和管理會計工作人員共同使用的信息化業務應用技術系統,在改善提升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在具體組織開展過程中的信息化實踐水平條件下,充分發揮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領域的綜合性應用價值。
3.3 加強信息化系統的應用
想要切實獲取到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的最佳預期效果,應當結合新經濟時代的發展背景,借由對以大數據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為代表的類型多樣的現代信息技術的運用,實現對我國各級高等院校日常化教學科研業務運作過程中形成的財務性數據信息要素,以及非財務性數據信息要素的全面系統有效的整合處理,繼而為管理會計相關業務處理手段在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領域的充分引入運用提供支持條件。
3.4 制定系統化工作制度
想要切實獲取到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管理工作實施過程中的最佳預期效果,應當結合高等院校在開展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過程中面對的實際情況,遵照管理會計工作領域的基本指導思想,制定執行指向高等院校財務會計預算管理工作領域、高等院校財務會計成本管理工作領域,以及高等院校財務會計績效管理工作領域的系統化工作制度,發揮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日常業務運作過程中的最優化應用價值。
4 結 語
圍繞新經濟時代下管理會計的應用論題,文章擇取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中的應用現狀,以及管理會計在高等院校中的具體應用策略展開簡要的闡釋分析,旨在為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以及我國高等院校內部財務會計管理工作領域的有關人員,構筑和提供扎實且充分的工作經驗參考支持條件。切實制定和運用適當策略做好管理會計相關工作在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的引入運用,對于支持和保障高等院校財務管理工作在具體開展過程中順利獲取到良好效果,支持和確保高等院校內部各項日常化教學科研工作的優質順暢組織開展具備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朱友鵬.大數據時代企業發展管理會計的內在邏輯與實施路徑[J].中國經貿導刊,2019(8):110-111.
[2]金冰樹.管理會計視角下高校財務管理轉型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6):23-24.
[3]劉芳.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在財務管理中的運用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6):20-22.
[4]趙曉燕.企業管理會計信息化科學發展建設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J].財會學習,2019(8):135.
[5]孫春梅.我國管理會計信息化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9(Z1):96-97.
[6]商思爭.“一帶一路”中的中國文化意涵及其對會計的影響——兼論“一帶一路”特色會計[J].財會月刊,2019(5):164-170.
[7]李艷榮.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有機融合與創新發展探討[J].財會學習,2019(7):11-12.
[8]安國寧.大數據時代企業管理會計面臨的挑戰與解決對策[J].納稅,2019(7):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