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相應的教學內容為學生設計合作探究任務,并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安排、設計合作學習的展開方式,保障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有序展開,讓更多學生融入問題的分析討論中,這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的有效過程,能推動教學目標更快達成。
關鍵詞:合作探究;初中地理;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427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6-0013-02
引 ? ?言
初中階段,地理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精神的主要途徑之一,對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十分重要。合作學習模式不僅是一種極佳的教學形式,而且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課堂主體性。同時,學生在這一教學模式下能夠積極探究學習知識,以合作形式有效解決問題,促進吸收知識、提升自身能力。
一、利用地理規律分析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通過不同的教學出發點,為學生設計差異化的合作探究學習任務,突出鍛煉學生的某方面學科能力。教師在教學設計中要體現地理課程的特點和教學的針對性。很多地理知識教學的本質都是將一些特定的地理規律傳遞給學生,學生掌握了各種地理學規律,才會更好地分析探究知識,進而提高學習效率。教師應運用這種方法使學生的學習記憶更加深刻,讓學生基于特定問題展開探究,培養自身的學科素養[1]。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而且有助于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初中階段的地理學科知識中蘊含很多典型的地理規律,教師以此為切入點展開教學,會讓學生更快地掌握各種知識,從而提升教學效率。例如,在學習中國地理時,學生只要了解我國西北干旱地區人口與城市的分布規律,掌握水源是人口及城市分布最重要的決定因素,就會發現,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地下水豐富或河流出山口的地方,呈一條條線狀或帶狀分布,在山前或盆地周圍形成一個個城鎮、一塊塊綠洲。
基于這樣的地理規律,在教學到西北地區、新疆地區城鎮與農業區分布時,教師可以預設問題:城鎮和農業區的分布有什么特點,與水源和交通線有關系嗎?隨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問題。剛開始時,學生可能無法立刻形成有效的問題探究思路,得出的答案也未必正確,這時教師不妨根據學生的思維做出相應引導,讓學生結合上述地理規律再來分析這個問題。
經過教師的點撥后,不少學生感到豁然開朗,很多學習小組都能快速找到答案。這樣的學習探究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而且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答問題的能力[2]。
地理課程的學習要找到正確有效的方法,要從學科特點出發,建立正確的知識吸收與問題探究的路徑,這一點非常重要。教師應結合課本中的典型地理規律,通過有效的教學指導與推進方式加深學生對這些規律的理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思考問題,指導學生利用相應的地理規律解答問題,來強化學生對知識的印象。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會讓學生找到很多有效的合作學習的方法。
二、利用比較對照分析解決問題
學生在學到一些新區域的地理環境、人口分布和生態環境等特點時,通常會感到似曾相識,這種現象并不奇怪。隨著學生接觸到的知識內容逐漸增多,他們便會意識到很多知識內容借助有效的比較對照可以形成更輕松的學習路徑,這也可以成為教師講解知識的有效方法[3]。教師可以在新課教學中聯系舊知識引出新知識,讓學生在比較與對照的基礎上建立對新知的認識。同時,直觀的比照過程也可以讓兩個知識內容的特點和差異呈現得更為明顯。這種教學模式能夠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吸收。
例如,在教學中國區域地理時,教師可以將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相比較,讓學生通過綜合分析找出其異同點,比較兩大地區不同的范圍、地形、氣候、土壤、植被、河湖、資源、農業、交通、城市、生活習俗等。學生運用這種方法分析地理事物,既條例清晰,又印象深刻。教師在教授這部分內容時,可以向學生出示圖表,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完成學習,然后教師進行補充說明。這樣的教學方法目標清晰,需要達到的教學目標也十分明確。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能透徹掌握各知識點,并展開合理的分析。學生今后在遇到相似問題時,可以快速找到分析探究的路徑,實現高效教學。
教師可以從合作探究的模式出發,讓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采取這種方法,以鍛煉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并讓學生感受到使用這種思考方式解決問題的便利。在這一基礎上,教師逐漸深入培養學生的學科能力和素養,提高學生獨立分析問題的能力,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4]。
三、利用圖表分析解決問題
地理課程具有一個顯著特征——很多知識內容和信息要點是以圖表的形式呈現出來的。因此,教師在分析問題和展開知識教學時也要充分發揮圖表的作用與效果。首先,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強化培養學生的讀圖能力,讓學生具備從圖表中提煉信息的能力。教師可以從課本中的一些典型圖表的解讀出發,讓學生認真分析這些圖表的特點,從其中提煉出關鍵信息,以此鍛煉學生分析與利用圖表的能力。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種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這一過程中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可以完成相應的問題分析,并通過特定圖表內容解答問題。這樣會推動學生學科能力的不斷進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慢慢感受到地理課程的探究趣味性。
例如,在教學中國地理的“沿海省區”時,教師可以利用地圖讓學生逐一說出每個省的鄰省,在圖上找出正確的位置,注意其與“左鄰右舍”的關系,通過多次讀圖,進一步掌握各省的氣候、主要沿海城市及其簡稱。這樣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類似問題時,學生可以按照這種學習方法完成活動任務,鍛煉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是一個很好的教學開端,通過在小組內的交流討論,學生能在充分探究的基礎上解決很多有一定難度的問題。不僅如此,在小學合作中,學生的思維充分碰撞,會在交流觀點中慢慢形成正確的解題思路,找到最合適的問題探究路徑,最終解答問題。
由此可見,訓練學生的讀圖分析能力非常重要,在很多地理問題的考查方式中,關鍵信息都是在圖表中呈現的。在具體的培養與訓練中,教師可以先基于小組合作來強化學生的學習印象,基于一些特定的探究過程,讓學生領會分析、利用圖表的方法,推動學生快速找到有效的解題思路[5]。掌握了這種分析問題的方式和解題技巧后,學生能夠將這一技巧運用在后續學習中,這正是學生要具備的學科能力。
結 ? ?語
總之,我們在設計學習任務時,應從相應的地理規律的分析出發,基于合作學習讓學生探索地理規律,通過問題的解答強化學生對很多知識內容的理解吸收。比較分析的方法在地理學習中非常實用,以這種方法展開問題分析,會讓學生思維清晰,明確分析、探究問題的方向,進而提高其解答問題的效率。同時,學生也要學會讀圖和分析各類圖表,抓住關鍵信息,有效解答問題。
[參考文獻]
張邦柱.淺談初中地理課堂如何進行探究性教學[J].學周刊,2019(05):50-51.
曹璐.如何打造初中地理高效課堂[J].甘肅教育,2018(22):117.
仲小敏,吳琳琳.基于探究教學的地理教師知識素養的思考[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0(05):12-14.
崔兆囡.初中地理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應用與研究[J].科學中國人,2015(05):28-29.
陶力越,程志華,陳軍,等.基于合作學習模式的初中地理差異教學策略研究——以《從地圖上獲取信息》為例[J].地理教學,2014(20):33-35.
作者簡介:陳艷(1985.4—),女,江蘇鹽城人,一級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