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初中數學教學中要想有效發揮微課優勢,優化數學學習方式,促進學生的個性充分張揚,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效率、數學素養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應有效巧用微課并將其貫穿于初中數學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每個階段——課前指導有效預習并做好課前準備、課中合理分析理解掌握新知識、課后及時復習鞏固并拓展延伸知識等,這樣能充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探索知識的欲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積極思考、主動探究的習慣,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使其更好、更快地理解掌握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效率和數學素養。
關鍵詞:初中數學;微課;大數據背景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624X(2019)26-0028-02
引 ? ?言
筆者結合學生實際數學學習情況和自己的教學經驗,對在初中數學學習的各個階段和環節中,如何巧用微課有效轉變、優化數學學習方式,簡單談談自己的一些體會和看法。
一、微課概述
微課是新課程改革下以信息技術為依托、以微視頻為載體,重點記錄教師在課堂內外教育教學過程中,開展的精彩教與學活動全過程中的某一知識點(重點、難點、疑點)和考點,或某一個教學環節的典型的多媒體視頻教學形式。其具有目標明確、針對性強、內容緊湊和教學時間短等特點,被廣泛應用于各個學科教育教學中,尤其在數學學習中更能體現。它是對傳統教學模式的一個重要的補充和延伸,能實現學生個性化學習,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求知欲和主動性;能激活學生思維和內在的學習需求,深化學生對知識原理的認識理解,使其正確掌握數學知識學習的規律和解答問題的多種方法[1]。
二、微課在數學學習方式變革中的巧用
1.在課前巧用微課指導學生有效預習并做好課前準備
在教學初中數學前,教師要巧用微課于課前的前置性學習和課下的復習鞏固學習,尤其要組織和指導學生有效實施預習和自學,充分做好課前準備。此外,教師還要引導學生把握課堂教學主題和目標,使學生積極結合新舊知識點進行思考、探究,發揮自身優勢和有效思維,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使教學有效化、高效化。
在指導預習時,教師要利用微課視頻短小、精練、時短及能很好概括整個課堂重要知識的特點,依據課程中精確的相關知識點、新舊知識點的銜接、整體的結構劃分方面等,精心設計有效、合理、科學的微課視頻,將視頻上傳到學校或班級的網絡平臺,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隨時隨地觀看,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水平、喜好、需求等明確教材中的重難點,了解和把握新課程主要內容和總體脈絡,從而激發學生對學習內容的興趣和求知欲,幫助學生有效預習數學知識,鞏固和深化知識,為課中豐富的交流和學習做好充分的鋪墊和準備[2]。
例如,在教學《豐富的圖形世界》這一課前,為提升學生預習的興趣和積極性,保證預習的效果,在課前教師應找一些學生日常所能接觸到的事物,并將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圖形——公園草坪、奧運五環、交通標志和一些生活中的平面圖形等制成微課視頻,緊密聯系實際,讓學生從生活中發現數學知識、學習數學知識,并將其合理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從而使學生對平面圖形有初步的了解和掌握,提升預習的效率。
再如,在教學《圖形的旋轉》這一課前,教師可將貼近生活的圖形旋轉實例(時鐘上不停轉動的秒針、轉動的大風車、蕩秋千的小孩、飛速轉動的電風扇葉片、汽車上的刮水器等)制作成簡短的微視頻,并出示問題:舉例說說生活中還有哪些圖形旋轉的實例?讓學生自主觀看微視頻,通過這些生活中的“轉動情境”來預習知識點,初步認識、理解圖形的位置與變換,形成準確的旋轉概念。在課堂中,教師要了解學生的課前微課學習效果,對學生理解不充分、學習不到位的地方進行補充和完善,向學生講解圖形旋轉的相關概念,使學生積極主動學習,有效掌握知識,提高學習效率。
2.在課中巧用微課有效促進理解掌握鞏固知識。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概念理解、例題講解、總結提高及練習補充這幾個環節都很重要,學生要想有效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就要創新方式和策略,通過試題有效講解知識點,明確學習目標,充實自身數學知識,提升學習效率。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巧用微課集中知識點,把一些難以理解的、較抽象的概念,以生動直觀抽象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以加深學生對數學定理、概念的理解和記憶;把具有代表性、綜合性和有一般意義的典型例題、難題的解答過程形象化,運用動畫、色彩、聲音、圖形等來直觀形象、生動具體地描述解題過程,使學生更好、更快地了解并掌握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教師這樣制作專題類微課,可將數學問題和概念形象化,在課上或課后供學生學習討論及研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優化教學時間配置,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并經過重復多次播放,讓學生反復觀看,使學生完全自主自由學習,幫助學生掌握鞏固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知識遷移能力,使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解題能力和學習效率。
例如,在教學“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相關知識,教師可巧用微課動畫來直觀、形象、生動地演示點動成線、線動成面、面動成體、圖形的旋轉等感性知識,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在動態中體會、認識、理解、掌握、鞏固知識,激發其數學思維和學習興趣,提高其學習效率[3]。
再如,在教學“一元一次方程”時,教師可制作微課視頻舉出實際例子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可先出示題目,讓學生自己解答問題,交流答案。如體育教師要求每名學生都要跑夠4000米,小紅每天跑400米,已經連續跑了5天,問小紅還要再跑幾天才能完成任務?然后利用微課視頻直觀演示小紅5天已經跑了2000米,每過一天增加400米,一天天過去,學生一起計算:2000+400+400+400+400+400=4000(米),所以小紅還需要再跑5天。教師再引導學生想想還有沒有別的解法呢?學生就想到了運用方程法解題:可設小紅還有x天才能完成,根據數量關系列出方程400×5+400x=4000,通過解方程得x=5。這種教學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使學生在積極探究中向上成長,在體驗中有效學習,同時明白了一題多解的方法,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更快提升。
3.在課后巧用微課進行知識的復習鞏固和拓展延伸
初中數學中有很多技巧性強、涉及知識點多、不易解答的典型題、綜合題、壓軸題。針對學生不能完全掌握的知識點和解題技巧,如果時間不允許,教師就需要學生在課后進行復習、交流和鞏固,可巧用微課設計科學合理的實際練習題,進行反復多次播放,直到每位學生真正弄懂掌握為止。教師要根據學生易出錯或考試中經常出現的重點典型題目,設計典型練習題、復習鞏固題、開放習題、拓展習題并制成微課上傳到網絡,同時設置引導性問題,讓學生自主選擇練習,積極主動思考,建立討論區。學生如果自己無法解決問題,可以參照具體的答題步驟去思考和分析,以完善自身的知識結構,鞏固和復習課堂知識,找到自己的易錯點。此外,微課還能引領學生把“死”的知識轉變為“活”的能力,使其學會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延展數學知識的廣度與深度,優化知識鏈條,從而拓寬學生知識面,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創新性[4]。
例如,對于剛剛接觸幾何知識的學生來說,一些幾何證明題很難,教師在講解一些幾何例題后,往往還有很多學生不懂。而教師科學合理地把這些知識講解制成微課,就能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讓沒聽懂講解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次觀看微課,打破時間、空間、地點的限制,從而幫助其有效掌握知識和解答具體過程,提高初中教學的有效性。
再如,在學習完《圖形的旋轉》一節知識后,教師可將微課視頻中“蕩秋千的小孩”有效轉化為數學模型——單擺,并提出合適的問題:“單擺上小球的轉動如果由位置A轉到B,那么它是繞著哪一個點轉動呢?又是沿著哪個方向(順時針或逆時針)轉動?此時又轉動了多少角度?”教師可讓學生在課后進行討論、交流、思考。通過微課布置這種探討交流式的實踐作業,學生能夠掌握數學技能,發展數學思維,張揚個性,提高學習能力和效率。
結 ? ?語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通過課前問題創設及有效預習微課、課中知識及典型題型講解微課、課后習題鞏固微課三方面開展教學,運用多種途徑和策略,充分發揮微課優勢,將數學中抽象難懂的數學概念、知識點和典型例題以微課的形式生動、形象、直觀地展示給學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和創造性,讓學生理解、記憶、掌握和鞏固知識,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李天紅.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甘肅教育,2018(06):57.
丁賀.融入微課,提升初中數學教學有效性[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05):25.
陳松輝.淺析微課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教學通訊,2018(17):57-58.
唐君.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微課的具體方法[J].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18(04):26-2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大數據背景下初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學習方式變革的研究”(課題立項號:GS〔2018〕GHB1542)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李水存(1975.2—),女,甘肅武威人,一級教師,研究方向: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教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