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璐
摘要:課外閱讀是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有效推進課外閱讀,可從四個方面著手:一是轉變觀念,從思想上重視課外閱讀;二是幫助學生解決閱讀書籍問題,讓學生有書可讀;三是指導學生讀好書,創建“書香班級”;四是以評促讀,建立讀書評價機制。于漪說 :課內是有限的,課外是無限的。要推進語文大閱讀,就應重視并努力推進課外大閱讀的開展。
關鍵詞:語文閱讀教學;課外閱讀;有效
1 精選閱讀書目,激發閱讀興趣
要讓學生喜歡閱讀,首先要選擇學生感興趣的書籍,引起并激發孩子們的閱讀興趣。學生喜歡什么讀物呢?教師要了解掌握學生情況,如學生的基礎知識、低年級學生的識字水平,學生個人的興趣,據此有針對性地給學生推薦課外讀物。通常來講,低年級的學生識字量有限,教師推薦的圖書需要有拼音標注 ;低年級的學生又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教師推薦的圖書應圖文并茂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理解的內容。《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集》《成語故事精選》《木偶奇遇記》《了不起的狐貍爸爸》《小豬唏哩呼嚕》等都是教師精心為孩子們篩選的一年級課外讀物,像《調皮的日子》《我不是壞小孩》《三毛流浪記》《吹小號的天鵝》《火鞋與風鞋》》《爸媽不是我的傭人》《寶葫蘆的秘密》等都是老師們為二年級學生挑選出來的課外閱讀書目。
心理學家指出,小學中高年級學生的思維已由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這時,學生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基礎,教師可以適當地選擇一些邏輯性、說理性較強的讀物推薦給學生。如四大名著、《昆蟲記》《森林報》《科學改變人類生活的 100 瞬間》《中國兔子德國草》《小學科學知識故事》《鳥奴》《青銅葵花》《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等都要讓學生閱讀。堅持每天閱讀,讓學生養成“與書為伴,與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的習慣,拓寬閱讀面,豐富閱讀量,初步形成較強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品位,增強了學生從閱讀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對經典著作的欣賞能力,提升了學生語文學習水平,夯實了他們的文學基礎素養和自然科普知識,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幸福人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 規劃課外閱讀時間
有學者研究表明 :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要達到課內教材閱讀量的 4 倍至 5 倍,才能打好語文基礎,培養和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所以,教師要盡力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
首先,教師要改變原有的作業方式,盡可能去除或減少機械、重復、繁瑣的作業,讓學生將省出的時間來讀書,保證每周課外閱讀時間累計達到 5 小時以上(周一至周五每天不少于半小時,周六周日每天不少于 1 小時)。其次,利用好每天早上晨讀、下午課外閱讀、放學路隊誦讀的時間與內容,讓這些從海綿里擠出的時間為孩子們的課外增磚添瓦,讓經典誦讀的朗朗書聲成為校園最美的聲音。最后,利用語文課前 5 分鐘,將課外閱讀納入到課堂教學中,由教師帶領誦讀經典,讓學生分享交流閱讀心得,總結閱讀方法與技巧,推薦新的課外讀物,鍛煉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提升課外閱讀要求,通過教師的指導和課堂氛圍習慣的烘托,確保學生的課外閱讀效率。
3 學生課外閱讀,教師課內指導
美國圖書館學教師蘇珊 · 羅森韋格說 :“如果您想要孩子完全按照你的計劃閱讀,那注定不會長久。”所以,雖然教師會給大家推薦很多好書,但這并不代表學生不能讀其他的書籍。有的家長就反映說他的孩子不喜歡《安徒生童話》,反而特別喜歡看《奧特曼》之類的漫畫書。對此,我們要尊重孩子偏愛,不能打擊他們的閱讀欲望,漫畫書可以看,如果在看完漫畫書之后再多拿出點時間來讀讀教師推薦書目就更好了。所以,教師既要做好指導,又要給孩子自由,掌握好度,讓學生快樂閱讀。
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 :“把每一個學生都領進書籍的世界,培養起對書的酷愛。”教會學生讀書,讓孩子們愛上讀書是教師的重要職責。教師讓學生熱愛讀書,首先就要自己先熱愛讀書,語文教師要每天保持半個小時的讀書時間,多讀經典作品,同時多涉獵少兒圖書、報紙、雜志,做到在閱讀方面與時俱進,及時了解流行文化和學生喜愛的時代讀物。掌握了學生的心理和愛好,可以與學生更融洽地交流,指導學生也能夠做到心靈相通、一點就透。在學生閱讀過程中,教師將高效閱讀技巧、記讀書筆記的有效方法教給學生。閱讀方法上,低年級以朗讀為主,小學高年級朗讀與默讀相結合,增加課內交流,幫助大家理解文章主旨,并能將自己的理解加以表達。
4 開展課外閱讀活動
將課外閱讀搬到課內的一個好辦法就是多開展讀書活動,低年級可以開展“講故事小能手”“自制圖書大賽”“手抄報”等活動 ;高年級的學生可多開展 “知識競賽”“優秀讀書筆記展評”“剪貼冊”等活動。活動開展之前,都會給學生一段時間準備資料,在這段時間里,學生的閱讀量往往能成倍提高。因為誰也不想是落后分子,誰都想通過活動得到老師的認可、家長的鼓勵、同學們的羨慕。通過活動,能夠讓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閱讀情況,摸清學生的語文基礎功底,在以后的閱讀中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同時,在活動過程中同學們之間能夠更多的交流和分享,促進了知識的增長。通過舉辦活動,還能夠讓家長了解和感受到閱讀的魅力,能夠促進親子共讀,使課外閱讀得到家長這一強大后盾的支持和監督,學生能夠有更好的閱讀環境,推動課外大閱讀更好發展。
教師要打破傳統理念,放開學生手腳,通過活動創造讓學生展示的機會,及時做出評價,引導學生深入學習。
參考文獻:
[1] 周曉艷.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5(35).
[2] 張麗紅.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重要性[J].華夏教師,2015(12).
[3] 許琴華.課外延伸閱讀對提升小學生習作能力的作用探討[J].課外語文,2015(22).
(作者單位: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市準格爾旗實驗學校)